萬事俱備!着陸場迎接神十三航天員回家 三大優勢
2021年10月16日,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護送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順利入駐空間站。
本月中旬,在太空「出差」半年的三位航天員就要回家了。
和此前的神舟十二號飛船一樣,神舟十三號飛船也將在東風着陸場着陸。
為了順利迎回3名航天員,近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救分隊聯合其他搜救力量,在東風着陸場展開了針對性演練。
目前,東風着陸場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着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安全返回。
東風着陸場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中南部地區,周邊地域遼闊人煙稀少,冬季乾冷,夏季炎熱,少雨多風,有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蓋了需要進行試驗的各種着陸地形。
初期,東風着陸場一直是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的備用着陸場。
2016年6月26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返回,這是東風着陸場首次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啟用。
2020年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成功着陸。
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開始,着陸場由四子王旗着陸場調整到東風着陸場,同時首次開啟着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2021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返回艙就在東風着陸場安全降落,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
與四子王旗着陸場相比,東風着陸場有三大優勢:
1、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
依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設東風着陸場,部署一支搜救力量,就可在發射、運行、返回各個任務段執行多樣化搜救任務,不僅可以搜救飛船回收艙,還可以搜索火箭殘骸和完成航天員應急搜救任務常態化值守。
2、建設維持費用低,搜救能力強。
可以依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人力資源和測控、通信、氣象、醫療、運輸與後勤保障等設施設備,以規模有限的專業搜救力量為主,隨時可組成功能體系完備、專業門類齊全的搜救隊伍,能更好地統籌利用資源,既可降低着陸場建設和維持費用,又可保持強大搜救能力。
3、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東風着陸場位於戈壁荒漠,這裡人煙稀少、草場和耕地很少,暫無大規模經濟建設規劃,着陸場不僅不會影響地方原有的經濟建設,還可通過發展航天旅遊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