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持續出現大量無癥狀感染者?張伯禮釋疑
連續幾天本土新冠病毒新增感染者中,無癥狀感染者多於確診病例。尤其近三天來,無癥狀感染者居多。例如,3月25日新增數據為1280(確診病例)+4320(無癥狀),3月26日新增數據為1217(確診病例)+4333(無癥狀),3月27日新增數據為1219(確診病例)+4996(無癥狀)。
為什麼無癥狀感染者持續大量出現?無癥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染力?無癥狀感染者增多,是不是更難防控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回到了一些細節。
「無癥狀感染者人數多、比例高是本輪疫情的明顯特點。」張伯禮解釋,這一特點不僅與病毒本身有關,也與及時篩查、儘早發現感染相關,更與疫苗接種密切相關。
首先與奧密克戎變異株自身特點有關。「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染力增強,物極必反,其毒性也相對減弱。」張伯禮解釋,病毒毒性減弱的臨床表現就是臨床癥狀會較輕一些,很多感染者感染後短時間沒有表現出臨床癥狀。
來自其他國家的奧密克戎毒株與德爾塔毒株的病死率分析結果顯示,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的病死率下降,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強。
「儘管如此,無癥狀者也不能掉以輕心。」張伯禮提醒:一是雖然無癥狀,但是仍然有傳染性且隱匿性更強;另外今天是無癥狀,明天也許就有癥狀了。
「尤其對重點人群來說,例如老年人、患基礎疾病的人群,還有體弱、肥胖及嚴重吸煙者,他們存在病情出現並急轉直下的風險,需要格外關注。」張伯禮說,對一般無癥狀者重點在隔離觀察,主張使用中成藥早期干預,一是控制其不出現癥狀,尤其是不轉為普通型;二是促其核酸早日轉陰。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居民已大規模進行了疫苗接種。」張伯禮解釋,人群的機體免疫力普遍增強,因此表現為無癥狀者居多。 無癥狀感染者雖然無臨床癥狀表現,但能夠通過核酸檢測出其體內帶有病毒的核酸,具有一定的病毒載量,一樣具有傳染力。
「本輪奧密克戎導致的疫情已經隱匿傳播了一段時間,並且存在多元傳染途徑,因此流調工作艱巨複雜,需更加嚴格仔細,不僅要關注病例的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觸者,還要考慮病例前期是否存在傳播鏈,儘可能找到無癥狀感染者。」張伯禮說,用最短時間找到全部無癥狀感染者,徹底阻斷社區傳播,才能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