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便秘日:5000萬人深受其苦

今天3月28日,是中國便秘日。根據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發佈的《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0-10.0%,也就是大約5000萬成人正在受到便秘困擾。

隨着年齡的增長,便秘的患病率逐漸升高,70歲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達23.0%,80歲以上可達38.0%,並且農村高於城市,北方高於南方,女性高於男性(22-356%)。

隨着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和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耗費大量的醫療資源,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2014年,中國醫師協會倡議將3月28日設立為「中國便秘日」,向社會科普腸道相關知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一種(組)臨床癥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

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不盡感、排便費時以及需手法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應≥6個月。

根據病因,慢性便秘可分為原發性便秘(也稱特發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和繼發性便秘。

原生性便秘主要由於結腸、直腸肛門的神經平滑肌功能失調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礙和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等。

繼發性便秘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是器質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源性疾病、結腸原發疾病(如結腸癌)等)和藥物(抗膽鹼能藥物、阿片類葯、鈣拮抗劑、抗抑鬱葯、抗組胺葯、解痙葯、抗驚厥葯等)相關的原因。

長期便秘,不僅會導致肛腸類疾病,還會影響全身健康,引發如痔瘡肛裂、肥胖口臭、心血管疾病、肝功能損害、色斑暗沉等一系列癥狀。尤其對於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人群,用力排便還會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進而誘發高血壓腦病、暈厥、心梗、腦出血,甚至猝死等嚴重後果。

如何正確改善便秘?喝足夠的水、多吃纖維果蔬、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堅持適當鍛煉、不依賴瀉藥。

今天是中國便秘日:5000萬人深受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