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天可產371枚蛋 只能活一年的超級蛋雞經歷了什麼?
雞蛋是我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每天都需要吃一枚雞蛋,為此我們培育出專門下蛋的蛋雞。
當雞被稱作蛋雞或者肉雞時,它們從出生到死亡基本就只會在養殖場里,有統計顯示,世界上74% 的肉雞和 68% 的蛋雞來自養殖場。
在養殖場里,這些雞被標準化養殖,它們更像是一件冰涼的商品,而不是一個生命,就拿蛋雞來說,它們就像一個下蛋的機器一樣。
經過多年的選擇性育種,大部分蛋雞一年產蛋都可以超過300枚,但估計很少有人聽說母雞一天可以產蛋超過1枚的。
事實上,一些優質的蛋雞確實可以做到每天產蛋超過1枚,這取決於養殖技術和手段。
20世紀70年代末,哈羅德·v·比勒(Harold V. Bieller)教授在密蘇里大學農學院用雞進行了實驗,在「精心照料」下,一隻白來航雞364天內下了371個蛋,產蛋率達到101.9%,這個是目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是史上最強蛋雞。
那麼,為什麼雞可以變得這麼能下蛋呢?還有蛋雞都會經歷什麼呢?
圖註:白來航雞
為什麼蛋雞下蛋能力這麼強?
家雞被認為是東南亞的紅色原雞馴化而來,和其它一些家畜不同的是,雞的這個野外「祖先」現在還活着,通過對比紅色原雞我們可以知道蛋雞的情況。
紅色原雞在一些地區一年會繁殖兩次——一般是春季和夏季(有時候是冬季和春季),但是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這些原雞是全年繁殖的。
圖註:紅色原雞雄性
在繁殖季節,它們每天都可以下一枚雞蛋,當累計達到4-8枚時,它們就會開始孵化,孵化時間大約是3周,孵化後母雞會帶着小雞大約12周時間。
圖註:紅色原雞雌性
如果是全年繁殖的紅色原雞,它們只在孵化和育雛期間停止下蛋,大約是15周時間,等小雞離群之後,又可以繼續每天下一個雞蛋,循環下去。
對於雞而言,在這裡有一個進化上非常有趣的特徵,無論是原雞還是家雞,它們都有「強迫症」,都會等到雞蛋數目足夠了才會孵化,如果雞蛋不夠的話就會持續下蛋,這個是蛋雞存在的前提條件。
母雞在孵化期間會付出很多——21天幾乎不吃不喝,而這種等擁有一定數量的雞蛋後再孵化的行為算是一個進化優勢,因為這樣做能讓它們相同付出得到更多的回報。
那麼,如果每次都把紅色原雞剛的蛋拿走的話,它們一年能下多少枚雞蛋?
現在有些人會養殖未經馴化的紅色原雞,所以這個答案已經被記錄下來,大約一年可以生產250枚左右。
現在的蛋雞這麼能下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進化上——它們有這個能力產下許多蛋,不然我們培育蛋雞幾乎不可能。
然而,要讓雞下更多的蛋還是很難的,事實上非常「傷雞」。
蛋雞都經歷了什麼?
現在人工培育出來的蛋雞大多都是不會孵小雞或者說不會抱窩(即便雞蛋沒有被取走),它們只會下蛋。
在養殖場里,人們會通過提供充足的食物、水和光照來刺激雞下更多蛋。
雞蛋中會擁有小雞孵化前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這些東西都是來自於母雞的身體,對於野外原雞而言可能最難的還是製造蛋殼的鈣。
雞蛋之所以大多時候是一天一枚而不是更多,其實原因就在於蛋殼的形成至少需要19個小時。
母雞在製造蛋殼的時候會從自己的骨骼中抽取鈣質,然後再給自己補鈣,如果想要一直下蛋的話,這個鈣質流失將很難補回來的。
當然,對於蛋雞而言,它們的食物中會專門有這些雞蛋所需的物質來給母雞「補身體」,但是長此以往依然會對母雞造成影響。
正常情況下,蛋雞散養的話壽命可以達到7年的樣子,但是一隻養殖場里高產蛋率的蛋雞,壽命是非常短暫的,一般而言只有12個月的樣子。
開始的時候,蛋雞幾乎是每天可以產一枚蛋,但是12個月之後,大部分蛋雞都將無法完成「KPI」,而這些無法完成「KPI」的蛋雞基本會被送進屠宰場。
圖註:剛剛釋放的蛋雞
雞冠是一隻雞健康與否的風向標,當蛋雞持續下蛋12個月後,它們的雞冠會變得十分蒼白,無力地耷拉着,而且羽毛也會脫落掉許多。
有一些蛋雞的生活就此結束,但為了恢復蛋雞的產蛋能力,有些雞會進行另外一步操作——人工強制換羽。
簡單地說,就是不讓雞吃或喝持續7-14天,以此來讓雞短暫停止產蛋,從而讓生殖系統恢復活力並刺激它們繼續下蛋。
圖註:強制換羽的蛋雞
在此期間,蛋雞的體重會下降25% 至 35%,羽毛會脫落,而在此之後它們的產蛋能力會有所下降,但是雞蛋的質量會有所提升。
當然,關於蛋雞和肉雞的人道主義討伐一直都存在,現在許多科學家都在尋找更好地解決方案,這個不在我們文章的討論範圍之內。
只是我們一定要知道,雖然雞蛋不貴,雞也確實有能力下許多蛋,但即便是蛋雞得到一枚雞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