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code – 5-16

  • 2020 年 1 月 16 日
  • 筆記

1、有效的括號

給定一個只包括 '(',')','{','}','[',']' 的字符串,判斷字符串是否有效。

有效字符串需滿足:

  1. 左括號必須用相同類型的右括號閉合。
  2. 左括號必須以正確的順序閉合。

注意空字符串可被認為是有效字符串。

示例 1:

輸入: "()"  輸出: true

解答:

while '{}' in s or '()' in s or '[]' in s: ##判斷字符串是否在列表S中      s = s.replace('{}', '') ## 如果在,用空字符串替代      s = s.replace('[]', '')      s = s.replace('()', '')  return s == '' ## 進行邏輯判斷

2、移除元素

給定一個數組 nums 和一個值 val,你需要原地移除所有數值等於 val 的元素,返回移除後數組的新長度。

不要使用額外的數組空間,你必須在原地修改輸入數組並在使用 O(1) 額外空間的條件下完成。

元素的順序可以改變。你不需要考慮數組中超出新長度後面的元素。

示例 1:

給定 nums = [3,2,2,3], val = 3,    函數應該返回新的長度 2, 並且 nums 中的前兩個元素均為 2。    你不需要考慮數組中超出新長度後面的元素。

解答:

j = 0  ##進行一個賦值  for i in range(len(nums)):      if nums[i] != val: ##如果列表裡的值不等於val          nums[j] = nums[i] ## 將i所代表的值,賦給j          j +=1  ##在進行一次循環  return(j)

3、搜索插入位置

給定一個排序數組和一個目標值,在數組中找到目標值,並返回其索引。如果目標值不存在於數組中,返回它將會被按順序插入的位置。

你可以假設數組中無重複元素。

示例 1:

輸入: [1,3,5,6], 5  輸出: 2

解答:

for i in range(len(nums)):      if nums[i] == target: ##如果數組中的值等於目標值          return (i)  ##返回值所對應的索引值      else:          nums.append(target) ##如果數組中的值不等於目標值,則將目標值加入到列表中          nums.sort() ## 對列表進行重新排序          break  return (nums.index(target)) ##獲取到目標值所在的索引值

4、最大子序和

給定一個整數數組 nums ,找到一個具有最大和的連續子數組(子數組最少包含一個元素),返回其最大和。

示例:

輸入: [-2,1,-3,4,-1,2,1,-5,4],  輸出: 6  解釋: 連續子數組 [4,-1,2,1] 的和最大,為 6。

解答:

for i in range(len(nums)):      nums[i] = nums[i]+max(nums[i-1],0) ##nums[i-1]並不是數組前一項的意思,      # 而是到前一項為止的最大子序和,和0比較是因為只要大於0,就可以相加構造最大子序和。      # 如果小於0則相加為0,nums[i]=nums[i],相當於最大子序和又重新計算。其實是一邊遍歷一邊計算最大序和  print(max(nums))

5、最後一個單詞的長度

給定一個僅包含大小寫字母和空格 ' ' 的字符串,返回其最後一個單詞的長度。

如果不存在最後一個單詞,請返回 0 。

說明:一個單詞是指由字母組成,但不包含任何空格的字符串。

示例:

輸入: "Hello World"  輸出: 5
if not s:     return 0  s1 = s.split()     if not s1:        return 0  return len(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