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名企操刀!一文了解中國首顆全自研8K畫質芯片
1月11日,海信在北京正式發佈中國首顆全自研8KAI畫質芯片,再次刷新了自己的「造芯」成績單。
為什麼要堅持做自研芯片?沒有自己的芯片,就無法決定彩電的性能,更無法打造差異化的產品,也正因此,海信才將這份對自研芯片的追求堅持到了今天。
拒絕同質化,是海信堅持芯片自研的出發點。除了索尼、海信等廠商,其他不具備畫質芯片獨立設計能力的電視廠商都需要採用市面上已有的畫質芯片,而這就導致電視產品和功能同質化的通病。
就連決定畫質的芯片都一樣,又怎能產生差異化的競爭力?
2005年,是海信芯片自研道路上的關鍵一年。這年的6月,海信研發成功中國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併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並將其命名為「信芯」,它既代表了海信之芯,也代表了中國彩電人的信心。
這顆芯片的誕生,徹底打破了國外芯片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使得同類進口芯片價格從每顆13美元下降到5美元,也為當年中日韓企業圍繞顯示技術的激烈爭奪畫上了一個句號。
在芯片技術這一核心賽道上,海信耐得住寂寞,22年「一芯一意」,最終形成了如今完整的全系列芯片產品,此次發佈的這枚8KAI畫質芯片,正是海信的第五代畫質芯片。
這顆芯片3300萬+像素的精確重構,能夠輕鬆展現畫面中豐富的隱藏細節;通過支持26880分區的背光控制,帶來極致的對比度提升,使畫面的亮暗部更有層次。
在顏色控制方面,海信8KAI畫質芯片支持48bit色深、7897個顏色點狀控制,帶來精準的色彩提升。
同時藉助AI場景和對象檢測前沿技術,可以做到實時自動優化處理。無論是清晰度、對比度、色彩還是運動流暢等方面,都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代表了國內單顆畫質芯片的最高處理能力。
隨着這顆8K AI畫質芯片的誕生,海信的「野心」也早已不限於電視行業。
包括平板電視、激光電視等在內的消費級產品,以及專業監視器、醫療專業顯示器等需要高精度視頻信號還原度的設備,都將受益於海信自研畫質芯片,大大提升視頻顯示精度,為更多行業帶來技術更迭和進步。
近幾年消費電子領域的大事件,已經足以讓我們意識到掌握芯片自主研發能力的重要性。
我們也期待更多的中國企業像海信一樣,投身於芯片的自主研發、推廣和應用,從而加速國產超高清全產業鏈的誕生,讓國產廠商不再被國外芯片「卡脖子」。
在國產自研芯片之路上,海信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然而芯片自研之路任重而道遠,未來想要繼續提升中國品牌在全球超高清產業體系中的競爭力,需要更多中國企業的積极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