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培育出高溫水稻:增產50%以上

全球氣候正在變暖,不少地區的氣溫也在升高,這也會影響農作物產量,央視報道稱中科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抗熱水稻」品種華粳秈74,在高溫威脅下產量提升了54.7%

據報道,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林鴻宣研究組在Nature Plants期刊上發表論文。

繼在2015年成功定位克隆了水稻首例抗熱的QTL位點TT1後,該研究組最近又成功分離克隆了水稻抗熱QTLTT2,成功將其導入廣東優質稻品種華粳秈74中,提高了在苗期存活率以及成熟期的抗熱能力。

據悉,年平均溫度每升高1℃,將會對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帶來3%~8%的減產。

該研究團隊挑戰的就是水稻抗熱自然基因點位,通過挖掘抗熱自然基因位點並對其調控機制進行深入研究來實現高溫下增產。

該團隊繼在2015年成功定位克隆了水稻首例抗熱的QTL位點TT1後,最近又成功分離克隆了水稻抗熱QTL TT2

攜帶QTL TT2的華粳秈74,相較於老款,在苗期的成活率顯著提高了8-10倍,同時該位點的導入也增強了成熟期的抗熱能力——高溫脅迫下單株產量增幅達54.7%,結實率增幅達82.1%

TT2基因位點在各類作物中廣泛存在,並高度保守,例如在小麥中有75.6%的同源度、玉米中有53.7%的同源度,因此該抗熱基因在抗熱作物的遺傳改良和應用中有廣泛的前景。

中國科學家培育出「抗熱水稻」:高溫下增產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