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因使用「取暖神器」被燙傷入院治療:這幾類人不易使用
近日,隨着氣溫驟降,不少人開始使用一些「取暖神器」。由於暖寶寶能夠隨身攜帶,更是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否則有可能會燙傷自己。
據媒體報道,近日,江蘇就有多人因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被燙傷入院治療。對此,專家表示,暖寶寶使用時不要貼着皮膚或只隔一層衣服,並且兒童、老年人等也不易使用暖寶寶。
對於燙傷,估計大多人認為的都是開水等溫度十分高時才能燙傷,但實際上還有一種「低溫燙傷」,即使沒有高溫,在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時也能燙傷。
曾經就有實驗對5款不同品牌的暖寶寶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1小時內,5款產品可達40-60℃;7小時後,2款產品可將生雞蛋凝固。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的專家表示,兒童不建議使用暖寶寶,因為他們可能不會正確表達,再加上皮膚比較嬌嫩,很容易被燙傷。
此外,老年人以及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他們體表感覺能力不如正常青年人,像熱水袋、暖寶寶等,長時間在局部沒有移動的話,就很有可能發生局部紅腫甚至燙傷。
專家建議,在睡覺時使用熱水袋,可以先將熱水袋放進被窩半個小時,在被窩暖熱後將熱水袋拿出來再睡覺。在使用暖寶寶時,不要貼着皮膚或只隔一層衣服,並且將散熱面朝上貼。
如果發現皮膚髮紅或者被燙傷,在沒有水泡的情況下,可以淋洗或者用毛巾包裹冰塊進行冷敷。如果出現水泡,就要更加關注局部創面的癒合,以及局部激發感染的問題。
這時就可以外用一些消炎的藥膏,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促進皮膚恢復的藥物。如果局部出現明顯的潰瘍或破潰,就需要趕緊到整形燙傷科就診。
據了解,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的部分皮膚就容易造成局部燙傷。
這種燙傷常發生在人體下肢。通常,皮膚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泡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