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操起「老本行」:居然開物理課了

11月15日消息,盪鞦韆和重力加速度有什麼關聯?微波爐為什麼能加熱食物?11月14日12時,《張朝陽的物理課》第四期開講,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坐鎮搜狐視頻直播間,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答。

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操起「老本行」:居然開物理課了

微波爐為什麼能加熱食物?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在直播中重新操起「老本行」。從11月5日開始,《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直播四期。在本期的直播課程中,張朝陽依然從常見現象入手,拋出一個問題:微波爐如何加熱食物?他不急於解釋,而是講起「簡諧運動」。

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操起「老本行」:居然開物理課了

張朝陽畫了彈簧和小球,彈簧一端連接小球。假設彈簧的勁度係數是k,小球質量為m,計算出小球做簡諧振動,得出彈簧對小球的拉力,以及小球的振幅。「周五那天講了電場和磁場,它們會擾動空氣分子。今天增加了有外力驅動的情況下,方程的運算。就是剛才說的簡諧運動。」張朝陽說。

「簡諧振動」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他舉了盪鞦韆和大部隊過橋的例子。鞦韆的擺動頻率是由繩子長度和重力一起決定的。鞦韆本身的頻率是一定的,當外力作用的頻率和鞦韆的頻率相同時,就會越盪越高。大部隊過橋也是同樣道理,橋也有固定頻率,如果隊伍的步伐和橋固有頻率一樣,橋就有坍塌危險。

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操起「老本行」:居然開物理課了

這個原理也適用於微波爐。食物一般都含有水分。水分子是極性分子,遇上電場,它會調整方向。微波電場的轉動頻率恰好與水分子頻率一致,水分子的轉動始終會被轉動的電場加速,從而不斷獲得能量,這也是共振現象。

「共振過程中,水分子振蕩得越來越劇烈,能量越來越高,食物就熱了。」在直播中,張朝陽還提醒一個生活小常識:為什麼瓷碗可以用於微波爐,而金屬碗不行。「微波可以穿透瓷碗,從內到外加熱食物。但金屬碗帶電,會反射微波。」他解釋。

利用數學模型推導物理公式進行實證鼓勵網友打破思維邊界

《張朝陽的物理課》不僅解釋了生活中常見現象背後的原理,還層層深入,將知識點落到物理公式上。他通過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庫倫定律、簡諧運動等,層層遞進,步步演算,得出了瑞利散射、單擺、物理擺的公式。

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操起「老本行」:居然開物理課了

講解過程中,他不斷提醒大家,每堂課的後半段有很多運算,涉及大學、中學物理和數學,會比較難。「聽不懂沒關係。可以把我講的分解成模塊,一個不懂,聽下一個,不要卡住。」

如果理解困難,網友可在搜狐視頻「關注流」觀看回放,通過「直播白板」複習。也有「課代表」將每堂課的筆記,發佈在搜狐新聞客戶端「關注流」上,便於隨時查漏補缺。

觀察生活現象+解釋背後原理+推導演算公式,結合四期《張朝陽的物理課》可以看出,直播課程都是從日常現象引入,先幫助網友理解現象,提升興趣,接着「透過現象看本質」,解釋物理知識,反過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第一、第二期直播中,張朝陽科普了「力」和「速度」,並現場計算出了馬斯克的飛船和中國空間站每日繞地球飛過的圈數;而第三、四期的內容則一脈相承,都和「振動」相關,科普了可見光的基本知識,解釋了早中晚太陽顏色不一樣的原因,以及天空呈現藍色的秘密。

這也印證着課堂開始的觀點:「物理是算出來的,玄乎其玄的科幻概念和實證有區別。」張朝陽認為雖然物理並不輕鬆,但每個人不應該覺得自己可能學不會一件事而不去學,恰恰相反,聰明在於過程,看起來枯燥的物理知識如果經過分解後再理解,並不一定比生活中的事更困難。

張朝陽鼓勵網友應該打破思維的邊界,科學學習,希望每個人都能對這個世界充滿更多的好奇心與勇氣。

據了解,在未來課程中,張朝陽還會科普光速的問題、潮汐的秘密等日常現象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通過設置一個個話題,以深入淺出的講解方式,利用物理學解釋生活現象,達到專業人士認可,普通人能聽懂的效果,藉此激發科學學習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