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揭秘兼職「水軍」江湖:靠這種方式月入千元太簡單!

刷好評、寫推廣軟文、潑污水……有的一個月能掙上千元,對於這類群體「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遊走在灰色地帶的網絡「水軍」主要是一些兼職人員,他們在網上接單,兼職做「水軍」掙零花錢。

據業內人士介紹,網絡「水軍」既有機器賬號,也有真人賬號。機器賬號俗稱「殭屍號」,主頁通常都是批量的廣告宣傳,容易造成「一眼假」。而真人賬號則因更為個性化的表達,在網絡炒作中更受青睞。

廣州某營銷公司工作人員秦小燕(化名)告訴記者,一些「水軍」公司披着公關公司的「馬甲」,實則是幾個人的「小作坊」,大量收集真人賬號。由於僱傭專職「水軍」成本高,他們瞄準了兼職群體。

「點個贊、發條評論就能有幾毛到幾元的收入。這種時間靈活、工作量不大的『兼職』,對想賺點零花錢的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張瀟瀟說。

廣州市民劉方方(化名)說,不少朋友都加入了兼職「水軍」群。「起初是某個人在微博上看到招募。為了掙錢,我們幾個人都跟着她進群當了『水軍』。」

記者在QQ上輸入「推廣」「數據維護」等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存在大量提供「水軍」購買服務的QQ群,覆蓋各種社交平台。

廣州市白雲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肖雅菁介紹,購買「水軍」服務的過程一般來說需要多層級流轉,每一層級的獲利都是賺取差價。做推廣的多數兼職人員,位於這個灰色產業鏈的最底層。

「網絡『水軍』活動的開展都是依靠網絡平台進行,因此其發佈信息和資金交易留下的都是電子證據。收集電子證據需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目前偵查機關或者相關監管部門與網絡企業的信息共享機制有待健全,很難保證及時、高效、規範進行電子取證,影響了對『水軍』的查處。」肖雅菁說。

受訪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相關部門對網絡平台的監管能力,加大對「水軍」的打擊力度。對於涉嫌犯罪的網絡「水軍」,必須深挖產業鏈,斬斷利益鏈條。「同時,還要加大網絡權益的民法保障力度,對網絡侵權行為,要加大賠償處罰力度。」肖雅菁說。

揭秘娛樂圈兼職「水軍」江湖 靠刷贊、潑污水掙零花錢:專家稱應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