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被逼到對簿公堂

這兩天,停更三個多月的李子柒成了微博熱搜常客,先是#李子柒公司起訴微念#在昨天(10月26日)衝上熱搜,接着#杭州微念申請李子柒商標被全部駁回#在今天(10月27日)又一次衝上了熱搜。

自從7月14日《鹽》視頻發佈至今,那個仙氣飄飄、田園牧歌的李子柒被迫停擺,從大眾視野消失了三個多月,而外界從未停止對其停更的揣測。不曾想,如今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念,運營李子柒IP的MCN機構)與李子柒矛盾激化的傳聞最終以對簿公堂的方式被公開化。

虎嗅就此向微念求證,對方回應稱,「公司層面暫無正式回應。」

「資本真的是好手段」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10月25日,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增立案信息,一審被告為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同明。

李子柒何以被逼到對簿公堂?

透過這兩家公司的股東信息可以發現,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由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李子柒本人持股49%,而劉同明是微念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一位律師對《深網》解釋,這起訴訟意味着,李子柒對其占股49%的子柒文化依然享有控制權,「雖然劉同明是子柒文化的大股東,但起訴不需要大股東確認,是公司行為,起訴人有公司公章就可以。」

在此之前,8月26日,李子柒的助理連發兩條微博,一條提醒大家不要被他人冒用李子柒名義的詐騙短訊騙到,並稱已經向公安機關報備;另一條回應停更一事,說李子柒需要時間整理現實問題,也需要不斷學習。彼時,「與第三方公司的問題」、「現實問題」等表述就讓網友迅速聯想到了微念。

李子柒何以被逼到對簿公堂?

8月30日,李子柒又因為一條綠洲動態衝上熱搜,「大清早報個警」,並附上一張自己在警察局裡的照片。在評論里她回網友:「資本真的是好手段。」隨後很快刪除。

李子柒何以被逼到對簿公堂?

後來經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之所以選擇綠洲發佈內容,「因為李子柒關聯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大平台官方賬號掌控者並不是她自己,而是杭州微念。」可見,李子柒回復網友的短短八個字,或許是其與微念合作至今罅隙叢生的肺腑之言。

在經過李子柒助理及其本人公開喊話後,李子柒與微念決裂的的傳聞也從最初網友的捕風捉影變成板上釘釘。

對此,網友自動劃分為兩個陣營,支持一方認為,「用人家的名頭掙錢,還不想給人家多分錢,這本身就很過分」;反對一方則認為,「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不食人間煙火那是演出來的。況且,沒資本孵化李子柒也就是一個普通人,就好比明星與經紀公司一樣,資源(資本)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在簽約MCN公司之前,李子柒已經在社交平台上積累了一定的粉絲量,其創作的那些既充滿煙火氣又富有創造力的視頻內容極具辨識度——雨落屋檐、灶台爐火、揮鋤刨姜,石磙碾玉的意向都讓人叫絕,每一幀的美並不同於網紅P圖,因為其製作的精美並未乾擾真實情感的表達,相反卻做到了有效烘托,成為有生命力的意向。

而且,李子柒也絕非止於一個靜態的符號,種菜、釀酒、砍柴、造紙、製作竹沙發、扎竹燈罩、綉蜀地山河,她在春耕秋收中成功勾勒出一副田園牧歌生活的畫卷,滿足了身處鬧市者對山水田野生活的寄思。

這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李子柒也曾在微博分享過,比如在拍《蘭州牛肉麵》一集時,她坦言曾跑去和拉麵店師傅學習,一個多月里反覆練習揉面。她稱,拉麵的那2分鐘視頻,她拍了200多個鏡頭,最終只用了不到50個。拍攝的三天間,她浪費了20斤麵粉,廢掉的麵糰被做成饢,吃了半個月。

再比如為了拍幾十秒的雪景,當時沒有團隊的她曾在雪山上凍了七八個小時,手已沒有知覺,需要捂熱後再調整攝像機位置。

然而,當內容創作者搭上資本之後,事情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微念與李子柒是一段相互成就的佳話,兩者的緣分始於2016年8月29日,微念科技註冊商標「李子柒」。微博中,李子柒透露2016年9月,她收到了一封來自「L先生」的微博私信。「L先生」被媒體認為是劉同明。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3年2月28日劉同明創辦了微念,這家註冊資本776.1萬元的MCN機構,其持有公司20.44%股份。

該MCN機構早期業務主要是孵化網絡紅人,旗下籤約知名網紅包括曾是萬合天宜編劇的香噴噴小烤雞、仲尼、人氣博主kakakaoo-、時尚博主子望、方媛等。

不過,微念在簽下李子柒後,便陸續將資源集中傾斜在了這個IP的運作上。「開菠蘿財經」此前報道中,「在微念的三棟辦公樓里,其中一棟樓里是李子柒事業部」、「全公司五百多人服務李子柒一個人」。

該數據也從天眼查得到了證實,雖然雙方共同成立的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微念持股51%、李子柒持股49%,但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的參保人數為0,而微念的參保人數為504。等於說維持「李子柒」IP運轉的工作人員在勞動關係上基本都歸屬杭州微念,李子柒本人握有股權的公司更像一個空殼子。

回到李子柒本人,雖然在各類採訪中難覓見其表現在商業上的野心,其視頻作品至今依舊對商業植入十分克制,但將時間拉回2018 年年初,李子柒接受「新榜」採訪時便表示,「起初拍視頻只是為給自己淘寶店拉生意,只不過後來歪打正着,當時她已透露和 MCN 機構微念簽約並組建了拍攝團隊,註冊成立的公司也拿到了融資。」

彼時,李子柒就坦言,自己並非像視頻一樣「淡泊名利」,「對於一個曾睡過橋洞、曾把一包即食麵掰兩頓吃的人,只有銀行卡『餘額』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當李子柒IP迅速躥紅後,雙方關係因為這個IP急速膨脹的變現能力開始惡化,最終陷入僵局。

據媒體報道,最初雙方合同顯示,李子柒IP品牌的受益主體應為子柒文化,其中李子柒個人占股49%,微念持股51%;但在實際發展中,李子柒螺螄粉IP品牌的受益主體為微念,其中李子柒持股為零。

李子柒何以被逼到對簿公堂?
圖片來源:財經十一人

通過天眼查亦不難發現,「李子柒」商標大多為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持有,杭州微念則直接持有李子柒與人民日報聯名的螺螄粉、與故宮冰窖聯名的藕粉,以及李子柒牛肉醬、李子柒臘腸包裝等涉及李子柒電商產品相關的知識產權。

北京安特律師事務所律師代月強表示這意味着與李子柒電商業務相關的核心知識產權部分屬於微念一方,李子柒品牌大部分商標則屬於李子柒控制較弱的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如果公司有相關章程,那麼要按照章程來進行決策;如果沒有章程的話,則是大股東具有一票否決權,進行最終決策,決策權很有可能還屬於微念。」

在這個前提之下,首先,李子柒本人無法在最大受益方微念身上獲得收益。

這幾年,微念藉著李子柒這個核心IP,相繼引入華映資本、新浪微博、芒果基金、位元組跳動後估值一路飆升至近50億元,李子柒因為不持有微念任何股份,所以無法從這場資本盛宴中分一杯羹。

其次,李子柒本人在「李子柒」IP旗下的網店及工廠銷售中收益非常有限。

《中國新聞周刊》援引海豚智庫發佈的數據報道稱,「李子柒」品牌2020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光是「李子柒」螺螄粉一年就賣出了5個億的銷售額,李子柒因為既旗艦店企業主體,也非螺螄粉工廠股東,只能獲得具體的收入分成。而在《深網》報道中,「李子柒從微念近一兩年內獲得的分成僅為數千萬元。」

對此,一位投資圈人士對《深網》表示,「子柒文化創辦之初,按照李子柒與微念的合同約定,原本李子柒品牌IP開發運營的主體和所有權益是放在子柒文化之下——但在最初的業務發展階段,因為種種原因,雙方決定,李子柒IP品牌電商渠道的註冊經營都是通過微念這一公司主體來進行的,並為此約定了一個具體的收入分成比例,這就為後來矛盾爆發埋下了伏筆。」

等於說,雙方決裂的宿命,其實在最初簽訂那份合約之時就已註定。

一場雙輸的「鬧劇」?

從2016年拍攝短視頻至今,坐擁數千萬粉絲的李子柒早已不只是「現象級網紅」這麼簡單,其與微念之間的矛盾之所以一再引發輿論熱議,很大程度上在於李子柒這個頂級IP在國內外社交平台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放眼國內,即便李佳琦、薇婭這樣的頂級帶貨主播,在全球影響力以及生命力上也難以與李子柒相比——這個90後四川妹子,用100多個短視頻在YouTube 上斬獲超過1500萬訂閱用戶,儼然中國傳統農耕文明輸出代言人。

連外國網友也罕見的一致在視頻下吹「彩虹屁」——「太瘋狂了,她怎麼做到的」、「她是如此美麗且富有才華,就是我想像中的公主」、「中國田園是仙境嗎」、「她是神吧,那雙手復原了人類喪失的創造力」,在他們眼中,李子柒不僅詩化了鄉村生活,還改變了長久以來國外對中國鄉村生活的刻板印象。

李子柒何以被逼到對簿公堂?

於是,國內社交媒體上從吃瓜群眾、自媒體到企業藍V、官媒圍繞「李子柒能否代表文化輸出」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論戰。

如今,眼看這個承載着「文化輸出」重擔的頂級IP決裂,着實讓人感到惋惜。

李子柒何以被逼到對簿公堂?

對此,一位MCN負責人接受虎嗅採訪時分析稱,「李子柒與微念鬧到對簿公堂,已經變成了一場雙輸的鬧劇,因為這樣劍拔弩張的情形下,雙方會對利益分配錙銖必較,事後關係緩和的可能性不大。」

一旦李子柒和微念「分手」,很可能是兩敗俱傷——對李子柒本人而言,有可能徹底失去「李子柒」IP所有平台賬號的運營權,包括千萬級粉絲賬號、吸金能力強勁的商標和子品牌、網店;而對於微念來說,即便最終獲得所有平台「李子柒」賬號的所屬權,失去李子柒這樣的靈魂人物,這個頂級IP很可能因此走向衰敗。

而且,在談及此事對雙方更深遠的影響時,上述MCN負責人表示,微念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一些:

「李子柒本人在合作之初為自己的被動埋下了伏筆,但現在的決裂顯然對微念影響更大一些,首先,無論粉絲還是視頻觀眾大家其實期待的還是李子柒本人,這個IP與她綁定非常強,只不過商業綁定弱導致利益分配出現了問題;

其次,不排除李子柒另起爐灶,比如此前朱一旦與張策分開後,張策現在的發展並不比朱一旦差,這個時代,無論平台還是粉絲更認可是創作能力,也就是說微念在失去李子柒後,這個頂級IP也會變成無根之木,難以長久。」

在他看來,這原本是一場相互成就的美談,卻最終因為利益分配淪為雙輸「鬧劇」。

其實對於視頻創作者而言,粉絲、資本、賽道、時機都很重要,但錢往往是其中最大的變量。很多MCN和創作者的關係也變得比較微妙,雙方的矛盾糾紛也頻頻曝光在公眾視野。

以此前比較著名的兩個事件為例,2019年的B站百大Up主翔翔大作戰,因為和公司「震驚文化」產生糾紛,微博和抖音賬號都被凍結了,微博內容被清空;B站Up主林晨同學曾在視頻里講述,自己的公司從沒提供內容運營、報酬支持,想解約時,還被索賠300萬。

鑒於此,一位律師朋友對虎嗅表示,「李子柒作為一個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商譽價值的個人品牌,創作者本人缺乏對整體品牌控制權,顯得有些不公平。不過,雙方既然已經選擇通過訴訟解決問題,那麼關於李子柒與微念對該品牌的貢獻只能等待法律裁決。」

此前,B站up主、前MCN員工王心狄在一個視頻中總結出三個MCN常見的「坑」:一、簽約前承諾提供資源,簽約後不予兌現;二、合約中涉及博主權利、公司義務的規定模糊,博主違約的後果卻非常清楚;三、勸博主簽約時,拋出公司造號的成功案例,卻不談公司做了什麼、博主走紅是靠自己還是靠公司,造成誤導。

對此,上述律師朋友表示,「創作者多是業務型人才,而在投資合作方面顯然不具備MCN那樣的閱歷,那麼雙方在簽訂合同時難免會存在信息不對稱。如何規避因此產生的糾紛,早已成為創作者群體必須補上的一課,而李子柒與微念的矛盾公開化再次為大家敲響了警鐘。」

此外,他還分享了兩條對內容創作者群體的建議:

「第一,內容創作者在引進投資人的時候,一定要聘請律師做顧問,簽所有的協議都應該經過律師的審核,以你的律師給你闡述的為準,千萬不要相信MCN和投資人的律師忽悠你的部分;

第二,在簽署任何合作協議的時候,MCN、投資人跟你做的任何口頭承諾,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它寫下來,讓所有人簽字,留下證據,如果這個階段願意花錢請律師做各種補充協議和終止協議當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