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被騙16萬元?快遞信息被賣 用戶遭殃了

不久前,有人稱自己受到電信詐騙,在騙子的誘導下在30分鐘內給對方轉賬16萬元,騙子謊稱「快遞丟件要給予雙倍賠償」,因為騙子準確地報出了在快遞單上留的姓名和快遞單號,使受害人放鬆了警惕而被騙。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澎湃新聞調查發現,印有用戶個人信息的快遞面單遭明碼標價被大批售賣,這些快遞面單涉及多家快遞企業,包括有申通快遞、百世快遞、中通快遞、圓通速遞等。

30分鐘被騙16萬元?多家快遞信息被販賣後用戶遭詐騙
出售和收購用戶快遞面單

被售賣的快遞面單按照時間分成「歷史」和「實時」兩種,在這兩類下,又根據商品類型、商品價格、快遞用戶性別等精準分類售賣。實時快遞面單是當天下單後寄出包裹的信息單據,用戶往往下單數小時後,個人信息就被標價出售。

有買家稱,「圈內」人收購時多自稱用來給商家「精準營銷、引流」,但實際上,這些快遞信息很多流入到境內外的電信網絡詐騙分子手中。

30分鐘被騙16萬元?多家快遞信息被販賣後用戶遭詐騙
被出售的百餘張百世快遞面單

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騙子首先會通過不法渠道獲取個人快遞信息,隨後,詐騙分子多會冒充「客服」或「快遞小哥」,聯繫快遞面單上的用戶,用不同的手法「釣魚」實施詐騙。常見的「釣魚」理由有「用戶的包裹丟失,快遞公司理賠」「商品損壞,聯繫退款」等,其中「快遞丟失」和「客服主動退款」是最常見的兩種詐騙手法。

30分鐘被騙16萬元?多家快遞信息被販賣後用戶遭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