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玲姐姐」打了N通騷擾電話 我該不該「十動然拒」

  • 2019 年 12 月 28 日
  • 資訊

最近接到了好多騷擾電話,雷鋒網編輯不勝其擾,直到同事說他有一個絕招。

“他一騷擾你,你就把工信部、工商局、網信辦。。。等你所有能想到的相關政府機構名稱抬出來嚇唬他,說要投訴。”

「志玲姐姐」打了N通騷擾電話,我該不該「十動然拒」

這個辦法聽上去很機智,不愧是我的同事。

呵呵,萬萬沒想到,我後面接到的幾通騷擾電話都來自沒有感情的機械人。

“您好,向您推薦一個男科醫院 XXX 。。。”

這也就算了,最誇張的是,我一天之內接到了至少4次來自同一個聲音的電話。

是不是現在電話機械人都在搞批發?

騷擾電話的 AI 時代

他們真的在“搞批發”。

這種沒有感情的電話機械人摧殘了多少人?

艾媒諮詢的一份調研顯示,2019 年以來,43% 的網民感知到騷擾電話的頻率明顯增多。獵豹用戶研究中心發佈的《 2019 年 AI 電話機械人防騷擾產品調研報告》也顯示,81% 的用戶表示自己正在忍受着電話騷擾,3 成用戶感知到每天都有騷擾電話呼入。

「志玲姐姐」打了N通騷擾電話,我該不該「十動然拒」

2019年,3.15 晚會上披露了一條“機械人撥打騷擾電話+逃避監管的特殊方法+惡意收集的隱私大數據”的灰色產業,一條龍服務十分酸爽。

在這條產業鏈中,垃圾電話基本都由機械人撥出,機械人的對話語調幾乎能以假亂真。

每個機械人售價在 3000 元左右,據其中一家研發公司中科智聯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個機械人一天能呼出 1000 個電話左右,相比人工,他們效率驚人。

為了逃避監管,機械人研發公司還用上了更改顯示來電號碼的方式,即使用戶將騷擾電話向監管部門舉報,監管部門也很難追查到真正的騷擾者。而這些號碼的獲取同樣廉價且高效,這些營銷公司使用的探針盒子可在用戶的手機搜索 WiFi 信號時捕獲對方 MAC 地址,再與後台大數據進行匹配,從而轉換成手機號碼,有的產品甚至能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

但這並不是中國騷擾電話黑灰產的獨門秘籍,美利堅的朋友們也扛不住。

11 月,美國人一共接到了創紀錄的 57 億個垃圾電話呼叫。以美國 3.27 億的人口計算,每個美國人在 11 月平均接到了至少 17 個垃圾電話。

據美國政府部門估計,僅在處理自動電話上浪費的時間,每年就會給美國人帶來 30 億美元的損失。經典般實踐了“時間就是金錢”,首富先生低頭撿錢浪費更多錢的段子終於有了現實佐證。

而《消費者報告》則報道稱,現在 70% 的美國人已不再接聽陌生號碼的電話。

截止目前,美國的用戶已經收到了大約 490 億個垃圾電話,比 2018 年全年還要多。YouMail 的首席執行官 Alex Quilici 則表示到 12 月底,美國消費者可能會收到近 600 億個垃圾電話。

除了騷擾電話令人不厭其煩外,還催生了新的騙局。

《消費者報告》顯示,目前垃圾電話騙局造成的直接損失約為 2.852 億美元。

萬萬沒想到,現在的騙子已經把 AI 這門技術運用的爐火純青,他們不僅可以分析你的個人特點和愛好,  對症下藥,還可以以假亂真,讓你完全不知道騙你的究竟是誰。

正義網曾經報道過的一個貸款詐騙案件,詐騙團伙專門購買了一款 AI 機械人,將非法獲得的手機號碼和詐騙話術導入機械人,然後讓機械人不間斷的撥打電話,尋找目標,他們則坐等受害者上鉤。

再比如前不久 AI 偽裝員工老闆,成功敲走了 22 萬歐元…….

糟心的是,騙子可不止有一種騙術。

第一種,聲音合成,也是目前發生頻率最高的AI詐騙方式。通過騷擾電話的方式,錄音提取某人的聲音,並對素材進行合成,用偽造的聲音實施詐騙。 

第二種:AI換臉,視頻通話的可信度明顯高於語音和電話,利用AI換臉,騙子可以偽裝成任何人。 

第三種:通過AI技術篩選受騙人群,獲取受騙者的聊天習慣、生活特性等。分析公眾發佈在網上的各類信息,根據所要實施的騙術對人群進行篩選,從而選出目標人群。例如實施情感詐騙時,可以篩選出經常發佈感情信息的人群;實施金融詐騙時,可以篩選出經常搜集投資信息的人群。 

只能說AI干起缺德買賣,比一般人更沒有後顧之憂。

AI 機械人本無罪

要說 AI 機械人缺德,這鍋背的屬實有點委屈。

「志玲姐姐」打了N通騷擾電話,我該不該「十動然拒」

其實,讓 AI 機械人變壞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不斷更新的技術,一種則是“不懷好意”的商家。

先來看下技術。

AI 電話實際上一套電話機械人系統,背後的技術支撐就是 AI 技術的一大分支領域:自然語言處理,通過語音合成的方式模仿真人有效回應,以假亂真。

語音合成讓計算機學會了文字和其對應發音,還做到了不同情況下的發音、整條句子應該有的抑揚頓挫以及各種語氣中的發音方式。再加上大規模真人發音學習、設定好的語氣詞以及環境噪音,使得電話另一端的聲音彷彿真的是從口腔中發出來的,少了許多早期語音合成的機械感。

舉個例子,你說你媽能聽不出你的聲音嗎?這問題簡直就是個笑話。然而事實卻是,在很多時候還真就聽不出來!

來自 Buzzfeed 的一位科技記者受到前密西根大學社交媒體責任中心 CTO Aviv Ovadya 言論的影響,做了一件現在想想都非常後怕的事情。

他使用一款免費的語音合成軟件,模仿了自己的聲音,然後打電話給他媽,結果他媽愣是沒聽出來。

這幸虧還是自己好奇試了下,如果是其他人,後果不敢想像啊。所以如果騷擾電話不再是操着南方口音說自己是東北黑社會,而是模仿你的聲音說自己遭遇綁架……

這結果,雷鋒網編輯不敢想。

最讓人佩服的還是語義分析,早期的 AI 機械人只能針對關鍵文字做機械化的處理,近幾年,他們已經進化到可以理解句子中更多部分的意思,並且可以根據你的回應給出回復。讓人細思極恐的是,有廠商聲稱已經實現了情緒的準確識別。

比如某教育機構曾推出過一款智能學習系統,宣稱可以做到眼動識別和情緒識別。據說可通過攝像頭實時採集學生視頻數據、人臉情緒識別、語氣語調以及對話內容分析,“讀”出孩子的學習情緒;同時藉助監控眼球位置,系統精準識別屏幕另一端的學生是否精神集中。

更為神奇的是,他們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狀態數據化,然後分析出學生“沒聽”還是“沒聽懂”,並將數據的分析細化到知識點,結合該名學生的課後練習數據,從而實現顆粒度更細的個性化學習報告。

這是什麼災難型上課體驗,這屆孩子太難了。

「志玲姐姐」打了N通騷擾電話,我該不該「十動然拒」

當然,每一個電話機械人公司都會說,我們只是提供一個工具而已,我們的甲方的業務是完全合法正規的

我們只是提升了原有的工作效率,只不過要區別的是誰用。

確實,電話機械人這個工具本身沒有問題,尤其是對於重客服的OTA網站來說,電話機械人如果能去取代呼叫中心,可以省下一筆巨大的人力支出,但是“有利可圖”的商家就不一樣了。

為了吸引到客戶,這些廠商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有的掌握核心技術在對話真實準確上有優勢,有的連帶電話號和短訊通道一併提供少了二次付費的麻煩,還有的不僅會幫你收集好所有通話記錄,更會對通話內容進行分類整理。

除此之外,低成本、高回報也讓 AI 騷擾電話成為了“慣犯”。

與人工相比,AI 電話機械人可以長時間保持工作熱情,成本低,銷售效率高。使用機械人座席能節約 80% 的用工成本。獲得“拓客神器”可以用“買”或者加盟的方式,三千塊錢四台可以用一年,5 萬元即可買斷系統無限開設機械人,且無時間限制。

有該系統的銷售人員透露,AI 電話的主要功能是篩選意向客戶,可通過錄音對客戶分級,備受貸款、股票行業的青睞。“做貸款出的‘活兒’最多,一天大概能推薦出 50 個左右的高意向客戶。”

「志玲姐姐」打了N通騷擾電話,我該不該「十動然拒」

這樣算下來,這簡直就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啊,也難怪有那麼多人想用它來變現。

AI 機械人亂象有辦法根治嗎?

作為受害者的我們當然也不能坐以待斃,所以得想個辦法治治他們。

怎麼治呢?

每當這個時候,政府總要出來為大家撐腰。

國內方面,工信部、網信辦等十三部門聯合整治騷擾電話,重點對商業營銷類、惡意騷擾類和違法犯罪類騷擾電話進行整治,合力斬斷騷擾電話利益鏈。

國外方面,近期美國國會通過了《機械人電話濫用犯罪執法威懾法案》。這項法案規定,用 AI 自動打騷擾電話會被處以每通電話最高 10000 美元,也就是 7 萬人民幣的罰款。

法案在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批准,之後在參議院一致投票通過,只等下周特朗普簽字,它就會正式成為美國法律。

這項法案去年年底開始推進。在此之前,美國對 AI 打騷擾電話的處罰並不如此嚴厲,每通電話最多只罰 1500 美元,也就是大約 10500 人民幣。

另外,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也在今年 5 月批准了通信運營商可以切斷 AI 騷擾電話,防止其對用戶造成不良影響。

不過,說實話,罰錢確實是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但是,僅僅靠政府撐腰恐怕還是管不住,還需要技術  出手。

比如,安全公司賽門鐵克,提出了採用區塊鏈技術和 IP 語音( VoIP )呼叫的方法,用來辨別來電者的真實性,從而減少哪些模擬來自上級的詐騙電話。 

卡迪夫大學和查爾斯三世大學的科學家通過 NLP 技術來判斷書面謊言,通過一個名為 VeriPol 的工具來識別語句中的各種特徵,判斷出報告是否真實。對於一些偽裝真人發出的詐騙郵件或書面文件,更強大的AI 模型顯然能起到很好的反制的作用。 當然,在不明確技術泛濫後果的前提下,合理地釋放技術成果也成為一些科技企業的選擇。

比如 OpenAI 前段時間推出的性能更高的無監督語言模型 GPT-2 ,就沒有按照行業慣例進行開源,只發佈了簡化版,不發佈數據集、訓練代碼以及模型權重,目的就是避免AI被人惡意利用。 

國內一些科技企業也在想辦法對 AI 騷擾電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比如,阿里 AI 實驗室在今年 315 晚會之後不久就推出了一款名為“二哈”的 AI 工具,目的就是應對騷擾電話。

當用戶接到騷擾來電時,用戶可以直接轉接給機械人接聽,讓機械人來對付機械人,這招屬實高明,網友也表示大力支持,畢竟 AI 惹出的事還是 AI 解決比較靠譜。

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上找到騷擾攔截功能,如果你使用了一台國產安卓陣營廠商的手機,能用上包括智能分類、來電標記、黑白名單等多樣的攔截方式,就算是 iPhone 用戶,也可以使用呼叫轉移等方式讓騷擾電話消停一會。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光有攔截還不夠,總會有處於標記庫之外的號碼嘗試呼入,往往就只能接聽再決定要不要掛。不過這個時候,電話另一頭是真人還是 AI 電話機械人已經不重要了,大多數人最終都會選擇拒接。

那問題來了,政策也好,用 AI 反制也好,能徹底根治 AI 騷擾電話嗎?

愛加密研究院院長程智力給了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解釋:“單靠政策或者 AI 反攻是不能完全遏制的,政策必須配合相關的行動才能更有效。因為在攻防過程中,防守是相對被動的一方,只有有了攻擊的行為,我們才能採取一定的手段去防守,所以對防來說,我們要進行特徵的總結,就是說要了解它的攻擊目標和攻擊目的,我們應該怎麼去防護,總結出一些脫離場景,脫離特徵以外的通用的防護的模型和手段,做相關的大數據庫去對抗。所以單獨依靠 AI 去對抗 AI 不一定能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一定要配合相關的政策去打擊,雙管齊下,才能治標治本。”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有反甄別的能力,盡量不接來路不明的電話,盡量少註冊、不註冊需要或者需求不高的網絡賬號,盡量少填寫、不填寫不必要的個人信息,以防個人信息泄露,還是要從根源上杜絕貪婪的心理,並且時刻保持警醒、提高警惕、提高個人防範意識,知道自己才是個人資產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本質上來說,AI 只是一項技術,只是一個工具。工具本身並不具備所謂的善良、邪惡屬性。同樣一把水果刀,可以用來開快遞,也可以用來開送快遞的人。當我們在討論一個工具的善惡屬性的時候,其實我們討論的是背後的人性。

AI 沒有善惡的概念,人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