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助力行業發展,教育部首張「可信教育數字身份(教育卡)」發佈

  • 2019 年 12 月 27 日
  • 筆記

可信教育數字身份(教育卡)發佈

12月25日,教育部首張"可信教育數字身份(教育卡)"正式發佈。作為全國首個試點區域,廣州市白雲區的2萬餘名師生領到了首批教育卡。值得關注的是,「教育卡」是國家區塊鏈戰略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上新」:將騰訊雲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注入運用,是我國建立教育信用的一個里程碑。

什麼是「教育卡」

教育卡是 「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數字身份證」,分為實體卡和網絡虛擬卡兩種。是遵循國家密碼法、電子簽名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面向在校學生、教師、畢業生簽發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信數字身份標識,具備「身份識別與鑒權、數據加密與保護、電子簽名與簽章、移動支付與消費」等基本功能。

三個身份,一個統一

教育卡創新實現了三大身份的統一認證,並結合區塊鏈技術構建「可信教育身份鏈」:

  • 法定身份:公安部門的居民身份證網證等法定身份信息;
  • 教育身份:教育行業權威認定的學生、教師、畢業生等教育人員身份信息;
  • 網絡身份:基於國產密碼與電子認證技術,由國家批准的第三方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簽發的「教育電子身份鑒權證書、教育電子身份號、教育安全碼」等網絡身份信息,具有法律效力。

四大特點,安全高效

教育卡是當前區塊鏈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精尖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融合運用的新樣態。具體呈現以下四大特點:

統一認證,身份可鑒

實現對學生、教師、畢業生等教育人員在「互聯網+」環境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信身份鑒權與識別」。

數據加密,安全可靠

實現基於國產密碼的數據加密服務,實現「跨系統、跨校園、跨地區」的全國互聯互通、以及教育應用大數據安全共享與可信交換。

電子簽章,高效便捷

實現基於國產密碼的電子簽名與電子簽章服務,具有與手寫簽名、實物簽章同等法律效力。

移動支付,輕量便利

基於國家金融 IC 卡體系與可信教育數字身份,實現面向教育應用的移動支付與消費功能。

多場景應用

當前,在教育領域,面向「學籍、學歷、證照、檔案、考試、錄取、資助、轉學、版權」等實際應用,亟需實現跨部門、跨業務、跨區域的應用共享。過去,沒有統一可信的教育數字身份,大大增加了業務應用鏈的服務成本:首先,同一用戶在不同的業務下,呈現多種賬戶及密碼,管理難度大;其次,業務平台或用戶需要承擔更多的發放用戶證書的經濟成本,造成重複投資;三是不利於開展業務數據跨鏈共享,實現跨鏈共享首先要解決不同鏈的用戶身份互認。而依託可信教育數字身份鏈的身份共享體系建設跨鏈身份節點,則成為最方便、最經濟、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此次教育卡發放後,未來將更多場景得以應用:

可信教育場景電子檔案應用:根據《教育信息化2.0》要求,建立「個人終身電子學習檔案」,實現教育跨學校、跨系統、跨地區、跨行業的信息互通與安全共享。

教育考試管理的應用:通過對考生、監考人員等相關人員的統一身份識別與認證,生成具有法律效率的審計信息,實現考試全鏈條的公正與可溯。

網絡管理人人通學習應用:在網絡學習空間加強敏感數據完整性、可信度的保護。

教育電子證照的應用:實現可信電子獎狀、可信培訓證書、可信資格證、可信轉學證等的簽發認證,確保教育公平。

打通電子政務應用:通過與「粵省事」等電子政務服務平台打通,實現在線政務服務的辦理和對接。

未來可期

此次教育部發佈的教育卡,運用了騰訊的技術能力和開放的連接能力。在技術能力方面,依託騰訊雲區塊鏈平台提供的分層互聯協議、可信身份、多方治理等特性,打造的教育信息可信制度憑證,為數字化時代的教育公平化立下新的里程碑。

在開放連接方面,微信小程序將成為教育卡的便捷入口。眾所周知,騰訊助力廣東省打造的數字政府應用小程序「粵省事」,借力「互聯網+」為很多居民的生活提供實實在在便利。此次,在廣州白雲首發的教育卡,與粵省事實現互聯互通,作為粵省事的教育入口,實現教育群體的「數據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

未來,騰訊還會將更多的領先技術能力運用到教育卡中,為可信教育數字身份鏈的深入發展帶來更多想像空間。

合作聯繫

致電:0755-8601 3388-869102

關注公眾號,了解騰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