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 欠款天上來 銀行:人臉識別到就是你借的
人在家中坐,欠款天上來。
而且還是在身份證已經遺失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地收到了銀行的起訴:
親親,您借走的一萬多元現在都還沒還哦。
不會弄錯的,確認是您通過人臉識別之後辦了張新卡,然後借了錢的呢。
「人臉識別說你借錢了」
在銀行的描述里,事情最先發生在2019年11月25日,銀行的線下營業網點中。
借款的王女士先是現場填寫了開戶簽約申請表:
經過人臉識別核驗身份後,她自助辦理了借記卡賬戶業務,並開通了手機銀行功能:
一個月後,12月18日,王女士通過手機銀行申請了一筆上萬元的借款:
但在借完這筆錢後,借款人就直接消失了,再也沒有還過錢。
於是銀行一紙訴狀,直接上告到了廣州互聯網法院。
但「借錢不還」的王女士卻是一臉懵逼:
我的身份證在你說的「開卡借錢「之前就已經丟了啊!還去銀行報案掛失了:
怎麼看都不該讓我來還這個錢吧?
但銀行堅持認為應該由她承擔責任。
理由之一就是:人臉識別審核已經完成了身份比對,所以就是你自行申請辦理的借記卡。
最後,法院對辦卡時的筆跡和預留手機信息進行比對,發現這與王女士本人的信息不符。
而銀行也無法拿出更多的影像資料證明,當天辦卡的人就是王女士本人。
因此,法院最後駁回了銀行的全部申訴。
通過、誤識兩難全
在最後結案時,法院表示:應該避免過分依賴人臉識別。
手機驗證碼、指紋等其他身份識別系統也應該一併參與,進行交叉核驗。
所以人臉識別技術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支棱起來啊!
雙胞胎互換身份騙一騙機器還好玩,自己的信息數據被他人冒用這就很恐怖了啊!
其實這裡就得說到人臉識別中的一個叫做闕值的概念了。
當人臉比對的相似度值大於此閾值時,則比對通過,否則比對失敗。
如果這一標準線設置的太高,那麼安全性是有了,但通過率就會大大降低。
辦手續一分鐘,人臉識別半小時的新聞就是這麼來的……
但如果標準線設置的太低,誤識率當然也就會跟着一路飆高。
如果是本人操作那還好,但如果碰到像本文的這種情況,那盜用他人信息的騙子也會覺得很爽很方便……
但是身份證掛失後還能被他人使用也很不合理啊!銀行是不是也存在管理上的疏漏呢?
有網友也對技術之外的問題提出了質疑。
而對於這場「刷臉」導致的風波,也有很多人感嘆:
兩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