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別指望靠股市財富自由?發聲者回應:都理解錯了!

年輕人別指望靠股市財富自由!那靠什麼?東方證券陳達飛獨家回應,告訴年輕人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不建議上班族炒股」「年輕人別指望靠股市財富自由」……各大社交平台上,夢想通過股市一夜暴富的年輕人頻頻被潑冷水。

近日,某經濟學家峰會上,券商分析師奉勸年輕人「別指望靠股市財富自由」 的視頻引發熱議。東方證券財富研究中心主管陳達飛在視頻中表示,年輕人剛畢業,初始資本不多,如果在初入股市的時候,就抱着快速實現財富自由的心態,很可能會出現不斷調倉、提高交易頻次的情況,投資收益大概率會不理想

年輕人別指望靠股市財富自由?發聲者回應:歧義了

針對上述觀點,陳達飛獨家回應財聯社記者表示,本意是想提醒年輕人,股市投資意味着較大的風險,「希望在短期內實現成倍收益的想法很不切實際。時間在投資中是個非常重要的維度,高風險與高收益的正相關關係,需要在較長時間內去觀察。」

年輕人如何避免被割韭菜?陳達飛給了三點相對務實的建議,第一點是降低交易頻次;第二點是,建議配置基金,如果對流動性有要求,可以買開放式基金(ETF),把資金交給專業的投資者;第三點是避免一直盯盤,因為看盤是提高潛在交易頻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情緒容易受影響。

年輕人可以通過股市實現財富自由嗎?

近期,陳達飛在某經濟學家峰會上,被問及年輕人如何通過股市實現財富自由。「相比通過股市實現財富自由而言,更靠譜的是通過股市來保持財富自由,」他表示,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需要千萬級別的資產才能實現財富自由。而年輕人剛畢業,初始資本不多,如果在初入股市的時候,就抱着快速實現財富自由的心態,很可能會出現不斷調倉、提高交易頻次的情況,投資收益大概率會不理想,「這種心態可能是我們出現負收益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舉例,假設以30萬的股本投入股市,希望通過滾雪球滾到1000萬,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的,「即使有巴菲特那樣的盈利水平,例如年化20%,也要20年時間才能實現財富自由。」 他同時強調,當然在中小城市,(實現財富自由)要相對容易一些。

什麼樣的投資者容易在股市中被套?陳達飛現身說法,講述了一段曾經當「韭菜」的經歷,那是2014年-2015年,還在學校讀書。這段時間,市場表現非常瘋狂,很多投資者認為自己選股能力強,「買什麼,漲什麼」。這在行為金融學上被稱之為「過度自信」,並非因為自己選股能力強,而是因為市場都在賺貝塔的錢。誤把貝塔當阿爾法,是常見的一個的誤區,即使是專業投資者,也會犯類似錯誤。

散戶常見另一個投資誤區是,過度分散化。例如10萬元初始資金,分散在10隻股票上。有些在校學生,初始資金更少,每隻股票只買一手。「這也是典型的非理性行為,分散化是建立在一定的資金量基礎上的,資金量太少實際上不能發揮分散化的好處。」陳達飛表示。

陳達飛獨家回應:本意是提示風險

「現階段年輕人怎樣實現財富自由」「難道只能靠打工」……針對呼聲較高的網友評論,財聯社記者第一時間聯繫陳達飛本人,他也作了進一步的回應。

針對相關發言,陳達飛稱本意是想提醒年輕人,股市投資意味着較大的風險,「希望在短期內實現成倍收益的想法很不切實際。時間在投資中是個非常重要的維度,高風險與高收益的正相關關係,需要在較長時間內去觀察。」

很多投資者往往容易被標題黨帶歪,諸如「炒股一夜暴富」「巴菲特教你實現財富自由」等字眼對初入股市的年輕人是很具備吸引力的。「但現實中,像巴菲特這樣的,股票年化收益率達到20%的案例太少太少。人人學習巴菲特的現象,恰恰說明很難成為巴菲特,否則早就出現了『李菲特』、『張菲特』了。」陳達飛補充。

那麼,年輕人究竟能不能通過炒股實現財富自由?陳達飛認為這個問題可以辯證地看:一方面,如果是希望在3、5年,甚至1年2年內通過炒股實現財富自由,這是不切實際的;另一方面,從長期看,權益資產是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必要構成,是年化收益率最高的資產。

在他看來,對於配置權益資產,長期價值投資是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但操作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長期投資不是簡單的是買入並持有很長時間。有人打趣說,上證指數多少年沒漲,實際上美股也出現過幾十年沒變化的階段,而且還不止一次。這隻說明,持有很長時間並不能保證一定有高收益。時間是影響收益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至於年輕人如何避免非理性投資?陳達飛給了三點相對務實的建議,第一點是降低交易頻次;第二點是,建議配置基金,如果對流動性有要求,可以買開放式基金(ETF),把資金交給專業的投資者;第三點是避免一直盯盤,因為看盤是提高潛在交易頻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情緒容易受影響。

炒股不如買基金?

在陳達飛之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上班族不要炒股」的建議也一度衝上微博熱搜,引發廣泛討論「不炒股那應該投資什麼」?

對此,管清友澄清道,沒人阻止個人炒股,之所以不建議上班族炒股是因為很難賺到錢。「對於上班族,投資是虧錢最快的方式。有了專業知識也不一定賺錢。」

不炒股那該投資什麼?管清友建議,買房和買股之間,先買房。買股和買基金之間,先買基金,「進入市場前,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比較好。」

基金真的比股票更適合普通投資者嗎?東方證券財富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在權益資產內部,基金比股票更適合普通投資者,一是因為基金相較股票業績更為穩定,分化程度更低,選擇難度要低於股票;二是擇時對基金的影響要略低於股票,在隨機入市的情況下,基金相較股票有更高的盈利概率和更低的平均損失;三是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優於股票,在熊市之中有更優的回撤表現。

此外,對於基金而言,「追漲殺跌」與頻繁交易同樣是影響投資回報的重要因素。東方證券認為「追漲殺跌」提升了平均持倉成本,頻繁交易提高了每年的交易成本。這兩個因素極大地降低了基金投資的回報,例如,今年漲得最好的幾隻基金,賺錢的投資者比例卻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