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空調我更推薦日系的?為品質買單
曾經的老牌日系家電,在中國消費者眼裡就是高質量、好口碑的代名詞,但隨着中國家電企業的崛起,技術的模仿甚至趕超,加上超高性價比的製造成本、波段性的價格戰,讓日系家電在中國市場活得並不好,松下、日立、東芝等品牌,有的選擇了退出,有的大陸業務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
論性價比,美的、格力、海爾是主流,高端機型的體驗並不遜色多少,在本土化的功能上還做得更符合大眾的胃口,中低端更是價格碾壓。日系家電真的是不行了嗎?
市場不行,但核心技術仍然是領先的。特別是空調這一領域,比如壓縮機製冷衰減控制、無電輔熱節能制熱等等。
有人說,日系空調原裝進口,只存在高端系列,而且溢價嚴重。但你不知道日系空調在中國市場也有高性價比的存在。
01 日系空調為何技術深厚?
由於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相對匱乏,「節能」一直都是日本空調企業不斷追求的技術突破點。80年代日本就發明了自己特有的氟系統空調,並迅速佔領市場,從定頻到變頻一路擴張。90年代VRV技術在日本被廣泛應用,對中央空調的技術研發幾乎到了癲狂的地步。
比如被各家空調品牌旗艦型號紛紛採用的三菱壓縮機、擁有PAM+PWM雙模控制技術的日立,和變頻空調先驅的東芝……最直觀的對比就是在制熱方面,國有品牌大多採用電輔熱功能,而日系品牌通過壓縮機噴氣增焓專利技術,及時在零下18℃的極端環境下獲得足夠的熱量,並保持更低的能耗,可謂是能效比怪獸。
到現在日系空調在全球市場仍然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
02 日系空調有哪些元老?
真正掌握空調「核心技術」——三菱電機
真正掌握空調「核心技術」的企業,空調壓縮機技術、製造工藝獨當一面,而它卻是一家有着軍工背景(航空、機械、製冷)的企業。
據說,三菱為了打造更高品質的空調,不惜成本將航空、機械、製冷等領域的尖端技術移植到空調上,像它的大風量、遠距離、低噪音的送風效果,就是借鑒了飛機引擎噴流技術進行空調風道優化所得。
老一輩廣東人非它不買——大金
將近百年的「空調專業戶」,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系品牌之一。擺動式壓縮機、智能清掃自清潔、冷風自然淋浴都是大金空調的優勢,所帶來的體驗就是溫控准、降溫快,噪音小。老一輩的廣東人,有一種非大金空調不買的情節。
變頻鼻祖——東芝
1980年發明了世界第一台變頻空調、1998年研發出日本第一台R410A冷媒空、2004年推出了全變頻多聯繫統SMMS,2010年升級到SMMSi,在空調變頻方面東芝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堪稱是日本的「節能」領軍企業。
渦旋壓縮機鼻祖——日立
1983年日立發明世界上第一台渦旋壓縮機,日立渦旋壓縮機與在家用空調中普遍應用的轉子壓縮機比起來,日立渦旋壓縮機具有噪音低、可靠性更高、負載容量更大等的優勢。此外,日立在在無級變頻技術、除霜制暖技術、自清潔技術等方面也都有着深厚的技術底蘊。
日系空調界的小米——富士通
這也是我今天要跟大家重點提到的品牌,堪稱日系空調界的小米,日系空調性價比的典範。但是國內市場覆蓋很少,一般在江浙滬一代,所以鮮為人知。但它應該是你能買到的最便宜的日本進口空調了,可以體驗日系空調那種細膩的溫度控制、無直吹的製冷、制暖帶來的舒適感,關鍵它不虛標。
03 富士通:大陸市場最值得購買的平民級日系空調
如果要評選出最不重視中國大陸市場的日本企業,富士通首屈一指。但如果要說普通消費者能買到的JIS生產標準且全球市場同步在售的空調,富士通也是「首屈三指」。
之所以這麼重點的推薦富士通的空調,是因為它真的非常有技術情懷,且非常有「性價比」。
但是,富士通在國內幾乎沒有營銷(工廠在無錫,主做出口),很少人聽說這個牌子。而且售後方面如果是在二三線城市,那基本都是經銷商自行負責了,但如果在一線城市,富士通的售後會讓你感到驚嘆。
相比於其他中國大陸在售的日系空調,富士通空調有三大優勢:
第一,其所發售的型號,全球同步,款式、質量都一致,大家可以在富士通的官網查看到所有型號。
第二,其全部採用JIS空調生產標準。JIS是日本國家級標準中最重要、最權威的標準,而很多日系空調國產化之後,並沒有沿用日本的標準了。
第三,始終堅持採用全球一線供應商的各種主要硬部件。一點也不摳成本,很有情懷。
而且日系企業,最值得國內企業學習的地方,很少會弄虛作假,說一就是一,甚至官網都簡陋得像一個普通的博客,不願意在技術之外的地方浪費多一點點的財力。
但缺點也很明顯,因為市場小,小城市的售後跟不上,所以購買建議京東自營。
04 寫在最後:
像富士通這樣全球同質同售的品牌,真的是日系空調界的「遺珠」了。也許正是因為日系空調不怎麼重視中國市場的營銷,所以並沒有被「劣幣驅逐良幣」這波渾水給淌滅,大抵猜測它們的心態就是「愛買不買」吧。但不管它們的脾氣秉性或銷售水平是怎樣的,但產品確實不錯。
當然,推薦日系只是我個人的喜好,並非說國產品牌就不值得購買。畢竟哪怕是最便宜的富士通,4000元左右的售價也擺在那裡,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預算和需求。在家電圈中高端產品,哪怕只有5%的體驗升級,往往要承受50%的溢價。我想大部分人的需求都還是夠用就行。
美的、格力、長虹這些品牌也並不缺乏堆料的產品,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四通閥、毛細管組件這些空調的核心技術,與日系的差距也越來越小。
關鍵的問題是它們的產品型號眾多,有交智商稅的也有堆料的,大部分消費者都不了解,為了區分線上線下市場,可能某個品牌電商促銷款,正好是他們減配、縮量,利潤最大的產品。下一期我再給大家詳細講講國產品牌的空調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