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薑:真的毒如砒霜?
- 2019 年 12 月 20 日
- 資訊
最近,全國各地紛紛進入“寒冬模式“。天氣一冷,下班後就想吃點熱的,比如火鍋。
白湯上飄着嫩黃的姜,看着就暖和。可是,有人說了:“吃薑得分時候。生薑含有姜酚,能夠刺激腸胃蠕動。白天吃可以增強腸胃,晚上吃則相反,會傷害腸道、影響睡眠。”
“晚吃薑,如砒霜”是不是這樣呢?
們先來看看姜酚是什麼。按照“辣與不辣”,可以把生薑的主要成分分為兩類。一類是不辣的,比如水分,一類是辣的,統稱為姜辣素,包括姜酚、姜烯酚等,而姜酚又分為十幾種。
總之,生薑裏面確實有一類叫作姜酚的物質。
單環類姜酚
那麼,姜酚真的能養胃嗎?
確有部分研究發現,生薑、乾薑特有的姜辣素能殺死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與胃竇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癌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過問題還是在於量,菜里放的那點薑末或者燉肉里放幾片姜根本起不到效果。而且,生薑屬於辛辣味物質,吃多了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部不適。傳送門→《粥、生薑、牛奶,到底哪個能養胃?》
所以,所謂養胃,就是盡量讓胃正常運轉。胃伴隨着我們進化了數百萬年,只要做到食材衛生,烹飪充分,飯菜多元而適量,根本不需要特意用什麼去養胃。
正因如此,科學家們對生薑的研究大都落足於某種疾病,消化不良、嘔吐之類。
研究顯示,對於消化不良的患者,生薑中的姜酚或許可以增加胃動力、加快胃排空,減少腹脹、腹痛等不適;對於嘔吐,不管是化療後的嘔吐、暈車產生的嘔吐還是懷孕早期的嘔吐,生薑都顯示出了一定的效果,或許與平復消化道神經的異常興奮有關。
但是,一方面,這些都針對患者,咱們健康人壓根不需要;另一方面,相關的研究尚不充分。有的用姜酚,有的用生薑粉,服用的劑量不一致、改善程度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遇到暈車引起的嘔吐,試一試倒無妨,其他情況還是要以主治醫生的意見為準。
“晚吃薑”真的有那麼大危害嗎?
首先,咱們來聊聊生物鐘。可能你會懵,這跟生物鐘啥關係?
所謂生物鐘,可以簡單理解為晝夜節律,我們的身體會隨着白天與黑夜的變化而相應改變。如果生薑的功效早晚有異,肯定與此有關。
遺憾的是,還沒有哪項研究能夠證實二者之間的關係。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學者們把小鼠分為三組,一組每天給予16小時的光照,一組每天給予12小時光照,還有一組每天給予8小時的光照。
結果顯示,光照會影響晝夜節律,進而導致腸道菌群的改變,最終引起消化功能改變;更有意思的是,學者們發現,食物不能抵消光照帶來的改變。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長期作息不規律,就有可能出現消化功能異常,變得肥胖甚至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在此基礎上,哪怕吃一些膳食補充劑,也未必能抵消作息不規律的危害;反過來說,在保證正常作息的前提下,偶爾晚上吃點什麼,真沒什麼好擔心的。
間接的證據也有不少。在前面提到的嘔吐研究中,有的患者每天服用生薑數次,並沒有因此出現“上火”之類的不適。
再者,大規模調查顯示,生薑是一種極其安全的食物。
總之,睡前兩小時內最好不要進食,只要符合這一要求,吃點生薑沒什麼;反過來說,如果習慣睡前胡吃海塞,就是沒有生薑你身體也未必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