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珍貴影像公布:網友稱看後淚流滿面

「我夢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涼」「我夢見穗子沉甸甸的,子粒接近花生米那麼大」……這是袁老做過的兩個幸福的夢。他的願望非常樸實:「想培育出高產量品種,為提高糧食產量做一點貢獻」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視頻

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已達2.4億畝,僅每年增產的糧食就可以養活8000萬人。中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將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這與袁隆平院士的艱苦努力密不可分。在自身糧食增產增收的同時,我們也始終秉持開放和負責任的態度,向世界各國慷慨分享雜交水稻技術。

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的輸出與對外開放幾乎同步。1979年,中方首次對外提供了雜交水稻種子。40年後,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亞洲、非洲、美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

40年間,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人員還先後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美國等國為水稻研究人員提供建議和諮詢,並通過國際培訓班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超過1.4萬名雜交水稻專業技術人才。上述努力為解決世界飢餓和貧困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

「金黃沉甸甸的稻穀,讓無數人享受到了吃飽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趙立堅說,袁隆平院士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畢生奮鬥的夢想,就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讓所有人不挨餓。中國創造了糧食自給的人間奇蹟,也有意願、有能力繼續為全球糧食安全治理作出更大貢獻。我們相信在各方的攜手努力下,袁隆平院士的夢想一定會成為現實,飢餓和貧困終將從地球上消失。

袁隆平講禾下乘涼夢的珍貴影像公布 網友稱看後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