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結束

  • 2019 年 12 月 19 日
  • 資訊

12月18日下午,聯想控股官方宣布,現年75歲高齡的柳傳志將辭任聯想控股董事長、執行董事和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自2019年12月31日結束後生效。

聯想控股董事會將授予柳傳志以“名譽董事長”的頭銜,而柳傳志也將擔任聯想控股的資深顧問。

與此同時,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寧旻將接任董事長及提名委員會主席,自2020年1月1日生效。

此前,寧旻在聯想控股負責的是公司的財務與資金、資本運作、風控與審計,以及資本市場和公共關係等相關工作,並主持財務投資業務的運營管理。

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結束

對於聯想控股的這一人事變動,不少媒體稱之為“聯想柳傳志時代的終結”。

從研究員到企業家

提起柳傳志,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聯想品牌創始人”。不過,他和聯想的故事,要從35年前說起。

1984年,柳傳志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當時,40歲的他每個月領78元的薪水,一家7口人住在一間由單車棚改造的僅12平米的小屋。

一天,柳傳志得到上級的“命令”,被委任為新成立的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也是聯想集團的前身),擔任負責公司日常經營工作的副經理。柳傳志的人生軌跡從此徹底改變了——從研究員到企業家的轉變。

同年10月17日,柳傳志帶着10名同事,在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2號計算所的傳達室里開始了他們的“創業生涯”。

然而,走出研究所這個“溫室”後,未在商業界摸爬滾打過的柳傳志很快就碰了壁,公司剛成立不久,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投資的20萬本錢就被騙走了14萬。

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結束
聯想誕生的傳達室

柳傳志為手下員工的生計問題焦頭爛額,但他從未想過要放棄。他揚言:“將來我們會成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當時,誰也沒有想到聯想在日後會成為世界500強公司。

1985年初,中國科學院的一筆價值70萬元的大單子給到了聯想,幫助柳傳志和員工度過了難關。

1988年,柳傳志發現了商機——他發現在香港進口電腦要比內地低得多,於是他創立了香港聯想,並動用各種關係拿到了美國AST電腦的總代理;更重要的是,他給AST電腦裝配了聯想漢字系統,此舉大大增強了AST電腦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聯想賺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並開始思考向自主品牌進階。1990年,聯想推出了第一款自主品牌的個人電腦。

然而,即便是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道路,在國外電腦品牌的強勢“圍剿”下,聯想的日子也不好過。

1993年,柳傳志進行了公司內部的人事大調整,當時年僅29歲的楊元慶被委以重任,負責聯想自主品牌的相關事宜。

次年,聯想香港上市,首日市值達8.28億港元。

柳傳志後來回憶說,他們指望着“萬一這條路能走通,將來我們所里也不至於沒飯吃”;但對於柳傳志個人而言,他創業的初衷就是希望讓家裡人過得更好。

聯想的“救火員”

在楊元慶接手聯想的自主品牌任務後,柳傳志開始思考公司的國際化發展,並在暗中促成了2004年聯想對IBMPC業務的收購。

這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那時,中國尚未有哪一家企業可以吞併國際巨頭的業務。

就在公司處於高光時刻之時,柳傳志辭去了聯想集團董事長職務,讓賢給楊元慶。柳傳志後來在內部坦言:商界瞬息萬變,自己的步伐已相對緩慢,雖在不斷學習與思考,但決策權終究要交給年輕一代。

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結束
楊元慶

儘管柳傳志辭去了董事長的職位,但他並沒有真正地離開聯想。2008年,楊元慶才接手柳傳志的職位不久就遇到了金融危機,聯想也在這時出現了首次虧損,全年虧損達2.26億美元。

為此,已退休的柳傳志不得不於2009年“出山”幫助聯想渡過難關。

他表示,金融危機只是聯想陷入本次危機的導火索,根本原因是聯想在收購IBMPC業務後,並未處理好中西方員工之間的關係。從此之後,聯想開始走下坡路。

據彭博社統計,聯想股價自2009年以來持續下滑,全球科技股共有171支,聯想是其中走勢最差的。

好在,經過柳傳志與楊元慶的合力爭取,聯想在數個季度連續虧損,最終實現了扭虧為盈。

2011年,柳傳志認為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再次放手將董事會主席的位子“還給”了楊元慶。

他要去干一件“大事”——在70高齡之際帶領聯想控股上市。

然而,就在柳傳志站在香港交易所為聯想控股的上市敲鐘時(2015年),楊元慶帶領的聯想集團正在與虧損作鬥爭; 2015年,聯想集團虧損金額達8.4億元。

2018年5月,網絡上流傳出“聯想在兩年前的5G標準投票上沒有支持華為”相關的報道,這些報道里還出現了“聯想賣國”等嚴厲的指責,將聯想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件事讓隱退幕後已久的柳傳志站出來為聯想發聲:“聯想不能容許有人潑髒水,甚至冠以賣國的帽子。”

此外,他還號召所有聯想員工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的榮譽保衛戰。

最終,聯想獲得國內各行業上百名企業家的聲援才得以平息輿論。

備受敬重的“教父”

對與聯想來說,柳傳志是創始人、為聯想培養出楊元慶、朱立南、趙令歡、寧旻、陳紹鵬等領軍人物,他對聯想的重要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但放眼整個中國企業界,柳傳志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他還被業界親切地稱為“教父”。

1993年,柳傳志創建了泰山會,會員包括了柳傳志,盧志強、史玉柱等人,後來,俞敏洪、馬雲等人也加入進來。

2006年柳傳志發起創建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王健林、王石等大咖紛紛加入。2016年,柳傳志將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席職位交給馬雲。

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結束
雷鋒網註:上圖為柳傳志與馬雲

總而言之,王健林、馬雲、雷軍等企業家都敬他三分——這一點在上文所提到的“柳傳志在去年5月為聯想發聲,得到了國內各行業上百名企業家的聲援”也能夠充分體現出來;其中,王健林發表聲明稱:“柳總值得每個人尊敬。”

2015年,在聯想控股上市慶功會上,馬雲表示:“中國有柳傳志,我們的柳傳志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他就是我們中國企業界的財富。”

今年9月,75歲高齡的柳傳志因身體原因赴日本修養,期間馬雲還專程前往柳傳志住處探訪。

去年小米上市之際,雷軍在接受採訪被問及“心目中佩服的對象”,他表示自己確實有幾個佩服的人,而在這之中排名第一的為柳傳志,第二才是喬布斯。

雷軍透露,當自己剛開始做CEO的時候(20年前),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學習柳傳志,包括對公司的管理以及思想境界。他認為,柳傳志影響了一大批創業者,並稱“柳傳志是每一個中關村人心目中的教父。”

雖然柳傳志的財富遠不及一些當紅的企業家,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創業精神確實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他自己也表示,他會定期接受採訪;因為他更願將自己的見聞與理念廣泛傳播,以激發和鞭策其他企業家。

無論如何,作為改革開放之後湧現出的第一批優秀企業家,柳傳志在過去35年間參與並見證了大半部中國科技和互聯網的商業史。現在,經歷大風大浪和歲月的沉澱,柳傳志的心態也變得坦然起來。

他在近年的一次公益演講中說道:“我自己不畏懼死亡,因為我已經很值了,但是我很注重健康,我希望在聯想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夠起到作用,我希望給家人和朋友帶來歡樂,我還要努力練好高爾夫球,我還有很多想看而沒空看的書、電影、電視劇,我還想學太極拳,再有時間我還想學唱歌……”

總結自己的人生時,他說道:“我戰勝困難不計其數,這輩子太值。”

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結束
柳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