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物種的排便困難:鯊魚不幸脫肛 謝謝已社死

昨晚,在千家萬戶都在關注高考的時候,一條護士鯊登上了熱搜(大型社死現場警告)。

有多少人大晚上笑出了聲?

跨物種的排便困難:鯊魚不幸脫肛 謝謝已社死

新聞中說,廣西南寧海底世界一條2.6米的護士鯊因排便用力過猛導致直腸脫垂,出現了脫肛,工作人員水池裡搭建手術台進行了縫合。

新聞中還配了這條護士鯊脫肛以及手術縫合的視頻。這下,全國人民都知道它脫肛,而且無法收回,只能做手術了。

跨物種的排便困難:鯊魚不幸脫肛 謝謝已社死

看來,排便困難問題,是個跨物種的課題。

真是又心疼又好笑。

鯊魚也會脫肛?

說到脫肛,它並不是人類的「特權」,其它動物也有發生脫肛的時候,比如貓、狗、豬、雞等。

鯊魚和人一樣,也有完整的消化系統。鯊魚的消化系統的組成分別是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腸、迴腸、直腸和泄殖腔(cloaca)。

鯊魚的排泄口就是泄殖腔——軟骨魚的排泄口稱泄殖腔,而不是肛門,鯊魚的泄殖腔承擔了太多的工作,排尿、生殖和排便都要通過泄殖腔與外界相通。

由於人和動物的消化系統不能做到完全把食物消化掉,消化不掉的就需要排出。排出困難時就可能發生脫肛的情況。

跨物種的排便困難:鯊魚不幸脫肛 謝謝已社死

鯊魚的內部結構新聞中的這條鯊魚是鉸口鯊(Ginglymostoma cirratum),又叫護士鯊,主要分佈在靠近美洲和西非的大西洋、太平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護士鯊嘴巴小,主要是以吸食的方式捕捉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它們不像其他鯊魚一樣會使用利齒撕咬獵物。

南寧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員稱,這條護士鯊可能是在晚上捕食時,偷偷把觀賞魚吞了下去,由於胃沒能消化完全,加上在排泄時用力過猛,最終導致了直腸脫垂。

跨物種的排便困難:鯊魚不幸脫肛 謝謝已社死
這條護士鯊的社死現場

跨物種的排便困難:鯊魚不幸脫肛 謝謝已社死
工作人員在對其進行手術

脫肛:用力過猛的「後遺症」

這條護士鯊用它的慘痛經歷告訴我們,排便時千萬別用力過猛,不然就容易將脫肛。

我們的直腸位於腸管的最末的一段,上與乙狀結腸相連,下與肛門相連。

當我們便秘,用盡全力排便時,會引起腹壓增高,促使直腸組織向下移位,直到脫出肛門外。

跨物種的排便困難:鯊魚不幸脫肛 謝謝已社死

初期,直腸可從肛門脫出,排便後還能自行縮回。如果病情逐漸加重,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時都可能引起脫肛,而這時候,直腸就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須上手了(你懂的,就是用手將脫出物塞回到肛門裡)。

如果脫出物不能縮回,事情就嚴重了,容易發生炎症、腫脹、疼痛,而這又會進一步又加重便秘。

長期脫垂還會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所以,脫肛,可不止是社死現場,嚴重的會危害健康。

發生脫肛的情況,要及時去看醫生,進行科學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不要害羞,該治就要治)。

無便秘,不脫肛

脫肛這麼可怕,還是要提前預防。想要預防用力過度造成的脫肛,首先就是要防止便秘。

作為困擾年輕人的三大問題(其他兩個是失眠、脫髮)之一,便秘問題並沒有那麼容易解決,需要多方面的調整,包括飲食習慣、排便習慣和運動。

首先就是不能像新聞中的這條護士鯊一樣貪吃,要學會適量飲食才行。

另外,飲食結構也要調整,在飲食中增加水果、蔬菜和穀物的比例,同時多喝水,規律排便,沒有便意時不要強行排便。

當然,搭配適量的運動也是重要的,適量運動可以幫助改善便秘癥狀。

如果做到這些還沒有明顯改善,就去看醫生吧,醫生會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幫你實現排便自由。

希望大家以後排便不要太用力,慢慢排便,不要跟便便過不去。

另外,排不出來也可能是時候未到,不要着急。都是成年人了,要學會和便便和解。

最後,祝大家便便永遠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