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一定要治嗎?
- 2019 年 12 月 16 日
- 資訊
經過一番檢查,胃小弟不幸中招,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那麼,如果在體檢中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必須要治療嗎?
答案是:不一定。
全世界有30多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絕大多數不會出現什麼癥狀,最多是淺表性慢性胃炎;大約不到兩億的患者會發展為較為嚴重的胃部疾病,比如胃潰瘍,他們之中最終患上胃癌的則更加稀少,不到1%。也就是說,從預防胃癌的角度出發,沒有必要一見到幽門螺桿菌就痛下殺手。
實際上,任何治療都要權衡利弊。
胃癌跟三件事有關,幽門螺桿菌、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降低胃癌的風險,這是值得肯定的。不過,畢竟這隻能降低其中一個風險。
再者,治療幽門螺桿菌需要用到大量的抗生素。對於那些胃癌風險較低的人,服用這麼多抗生素的益處有限,害處倒很明顯——抗生素濫用,是耐葯菌層出不窮的根源。
出現哪些情況必須要治療?
第一,有其他風險因素。比如,家裡有人得過胃癌。胃癌家族史提示遺傳易感性,為了健康,最好儘快根除幽門螺桿菌。
第二,有明顯癥狀。比如,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的表現。如果沒有,即患者處於無癥狀感染狀態,就犯不上擔心。
第三,打算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質子泵抑製劑。這些藥物會影響胃功能,進而會減少胃對幽門螺桿菌的抵抗力。所以,最好防患於未然,先把幽門螺桿菌處理掉。
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
圖自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傳染多出現在密切接觸的人群之間,換句話說,偶爾和陌生人聚餐沒什麼,關鍵是做好家庭內部衛生。
說到底,還是老生常談的那些:飯前便後仔細洗手,保證食物尤其是飲水的衛生,不要和家人混用牙刷。
至於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抗幽門螺桿菌產品,您想,醫生們想要對付幽門螺桿菌都得抗生素來幫忙,這些產品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是不是又幫您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