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邁進大廠,聊幾點大家關心的
- 2021 年 4 月 28 日
- 筆記
正值招聘旺季,很多讀者朋友關心:如何才能順利地邁進大廠?
過去有不少讀者諮詢過我此類問題,今天我特意整理了下之前的回答,希望對正在準備大廠面試的同學有所啟發。
這幾個問題跟「大廠的人才趨向、招聘、以及如何平穩落地」有關。
全文採用問答的形式,完全基於我的個人經驗進行提煉,面向的是社招同學,適用級別可以是 P5、P6 或者 P7,下面進入正文。
一、面試官問項目中的亮點,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呢?怎麼才算是亮點?
給幾個思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梳理:
1、架構方面 :服務拆分(粒度以及分層)、三高設計(高並發、高可用、高擴展)、存儲設計、數據一致性方案、分佈式鎖等。
重點:沒有最好的架構,只有最合適的架構,關鍵是講出 trade-off 的考慮因素。
2、業務方面 :面對複雜業務場景是如何抽象以保證擴展性的?比如模塊化設計、通用能力下沉成子服務、設計模式的運用、數據存儲結構以及接口協議的設計、配置的集中式管理、狀態機或者流程引擎的使用等。
重點:技術方案能很好地應對業務變化,擴展性強,但是又並非過度設計。
3、典型問題 :疑難問題排查(比如 CPU load 高、GC 問題、死鎖、慢查詢等)、性能優化(從壓測、到性能瓶頸定位、再到解決方案)、服務或者數據的平滑遷移(分庫分表、緩存或者消息中間件的替換、ES的索引升級)等。
重點:最好能總結成一套成體系的解決思路,做到經驗可複製。
4、研發效率和質量保障方面 :比如通用工具的封裝(方便後續復用)、自動化測試、運維工具的開發、立體化的監控等。
重點:體現出你的綜合能力和思考問題的全面性。
5、其他方面:比如技術選型、項目工期緊是如何做到按時交付的、項目管理工作等。
大概想到上述 5 個方面,每個亮點最好能用數據說話(或者有很強的邏輯支撐)。另外,建議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就有意識去搜集。
二、大廠的二面(也就是 leader面),一般會問些什麼?
通常來說,一面注重考查技術基礎能力,二面注重考查 「技術應用能力、架構設計能力,以及和團隊的匹配程度」 。 問題範圍大概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1、圍繞簡歷中的項目展開,或者直接出一些設計題來考察你的架構水平。
重點:簡歷中的項目,一定要能清晰地說出業務背景、核心業務流程、架構演進的脈絡和依據。
2、從實戰場景中挖掘出一些技術點來考察你的深度。可能是簡歷中的項目亮點,也可能是面試官自己擬定的場景,這方面比較有發散性。
重點:考查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應用到原理,由淺入深。
3、和團隊的匹配度,比如說:你過往的項目流程和工作方式跟團隊是否吻合?個人風格是否符合團隊的整體氣質?
重點:盡量表現出你正向、擁抱變化的一面。
4、軟性素質的判斷,比如:溝通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責任心、抗壓性等。
5、其他方面:詢問薪水、穩定性的判斷、意向度的判斷等,如何合適還會做適當的吸引。
總之,二面的考查範圍會更加綜合,不僅僅是技術能力的考查,還會從團隊角度來看你這個人適不適合。所以,在面試過程中,候選人一定要靈活,不能全是技術視角去看一個問題。
此外,技術方面的問題跟面試官風格有很大關係,如果面試官是個偏技術型的,技術面的難度會比 1 面大一些,深度和廣度都要兼顧,如果面試官偏管理或者業務型一些,重點會落在項目和架構上。
三、沒有好學歷,沒有好的工作背景,如何進入大廠?
先說下大廠的人才趨向,大家從大廠的 JD 以及面試內容可以看出,它對技術人員的要求跟小廠不太一樣。 小廠更看重你的全面性, 而大廠更重視垂直領域的深度 ,因為大廠分工細,所以這個要求不難理解。
再回到問題上,如果既沒學歷,也沒好的工作背景,可以考慮曲線救國。
先去穩定點的互聯網公司積累經驗和技術深度,然後再考慮跳槽到獨角獸公司繼續提升履歷,最後靠硬實力進大廠。 這種路線是我見過最多的一類。
還可以考慮的一種路線是:先在小廠做出顯著成績(比如晉陞成技術經理或者架構師),這種也有不錯的概率過大廠的簡歷篩選,然後靠實力進去。
這兩種路線,我身邊都有真實案列,一定是可行的。 整體來說,目標感要強。 如果在小廠熬個 4、5 年,又沒做出成績,年齡就會成為最大的劣勢,所以一定要做好規劃,並且謹慎對待每次選擇,確保自己的履歷在逐步變好。
另外,要充分利用好人脈,多觸達大廠的同學並建立連接。如果能找到靠譜的人內推,加上自身實力不差、態度又真誠,成功率會更大。
四、入職大廠後,如何平穩落地,順利地渡過試用期?
一般來說,過不了試用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專業能力不行(比如產出沒達到領導的預期),二是品性跟團隊不搭,三是趕上裁員這種神坑。
對於前兩種情況,3 點建議:
第 1 點,入職後先跟直屬領導主動做一次溝通,了解清楚他對你的預期,這樣也能讓領導感受到你是一個目標感很強的人,技術級別越高,這點越重要。
第 2 點,能快速發揮你的作用,有實際產出。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態度積極、能出活但不出重大事故。
第 3 點,積極快速融入團隊,並努力向團隊好的一面看齊。比如團隊整體是偏沉穩、細心和抗壓型的,但你完全相反,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合適。
針對裁員,大家盡量在入職前了解清楚:這家公司是否有定期的裁員計劃,比例大概多少?如果在你的承受範圍內,那就入職後好好表現,同時跟 leader 相處好,來提高安全係數。
突然性的裁員,一般是創新型業務或者邊緣業務才會出現,這種也可以在入職前評估好。其他的只能交給運氣了。
希望上面 4 個問題讓你有所收穫,如果有其他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
作者簡介:985碩士,前亞馬遜工程師,現58轉轉技術總監
歡迎掃描下方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武哥漫談IT,精彩原創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