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用不用 互聯網進入漲價時代

有需求的會繼續付費,沒有需求的請自覺離開,無論吃相是否難看,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漲價時代。

你在乎5元錢的漲價幅度嗎

騰訊、愛奇藝等視頻客戶端並不是漲價的始作俑者,相比大數據殺熟來說,透明的會員價格要看起來「乖很多」,當然此前也出現過會員專屬廣告和更昂貴的超級會員等一系列極端的付費形式,用戶已經慢慢接受互聯網客戶端的「試探性」的侵略,只要不觸碰市場規則,漲價已經不可逆轉。

為精緻的數字內容付費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漲價的華麗外衣,用戶的吐槽並沒有起到實質的阻擋作用。每個月多花5塊錢並沒有強烈的感知,相比有線電視的服務價格互聯網應用已經持平或者超越,我們的父輩仍然會為有線電視付費,只要類似提速降費的政策沒有真正觸及互聯網服務的定價,韭菜的收割權就永遠在定價方手中。

運營成本虛高

版權費、服務器運維、網絡帶寬資源和企業本身的運營成本都在提升,但是除去版權費之外,互聯網企業的其他成本都是具有可調性的,擁有海量用戶資源的互聯網企業是有談判條件的。通過簡單的提價並不能解決運營成本虛高的本質問題。

用戶最大的顧慮並不是單次漲價,而是會員費漲個不停廣告還處處都是,廣告時長比電視劇還長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關鍵問題在於互聯網服務沒有明確的規則和服務標準。

愛用不用 互聯網進入漲價時代

另一種漲價

相比互聯網服務而已,共享服務的漲價就更簡單粗暴了。在業務擴張和競爭中大部分廠商會通過低價傾銷的方式去吸引用戶,用戶使用習慣一旦被養成,漲價同樣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的漲價也是勢在必然。

以此類推、微信支付寶的交易手續費、外賣的會員漲價、網約車提價均有跡可循,某一個行業新勢力的成長必然是一個不斷吸金的過程,最終能遏制漲價的只有市場監管政策。

當網約車超過的士價格,共享單車比公交車還昂貴,用戶的需求一定會發生改變。上周眾多互聯網企業簽訂了「拒絕大數據殺熟」的保證書,阿里近日因二選一被反壟斷處罰182億,一系列事件表明用小手段榨取用戶的商家的行為會相對減少。互聯網服務開始普遍漲價,這才是所謂「互聯網行業下半場」的開始。

結束語:贏家通吃不僅僅存在於互聯網行業,而是所有科技企業的共性,通過技術去打破原有市場規則獲得定價權就是目前互聯網行業的本質。

愛用不用 互聯網進入漲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