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國產旗艦價格越來越貴!終於真相大白了

相信近期想買手機,尤其是國產旗艦手機的朋友,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國產旗艦手機的價格似乎是越來越貴了。

當然,這還是起售價,一般而言,想要內存版本夠用,至少要選擇8GB+256GB的版本,再搭配個充電頭、無線充電器、手機殼、屏幕貼膜等周邊配件,一套下來怎麼也得有六千塊開外的預算。

這已經相當於普通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我就聽到過這樣的抱怨:現在買個手機怎麼比買電腦還貴了?

國產手機價格的上限為何越來越高?旗艦產品的價格還會繼續上揚嗎?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下面來詳細說一說。

國產旗艦的價格為何越來越高?

分析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從市場的反響入手:簡單地說,國產旗艦的價格能越來越高,關鍵在於它的品牌受眾能認。

比如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的首銷,1分鐘銷售額就破12億;一加9系列首銷,10秒破3億。市場反響好,手機價格再高廠商也是有底氣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消費者都是冤大頭,產品好價格高就會一通搶購。實際上,幾年前就已經有不少國產品牌開始探索高端產品線,但大多都以失敗告終。

那麼,為何之前提價不行,現在提價就行了呢?

從市場的角度而言,誰都希望自己的產品更貴,而且賣得也好,這可以說是國產旗艦價格越來越高的根本原因。

但顯然,這對於還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和品牌來說,這樣的想法只能當成願望,因為按照市場的規律,價位越高,能接受的消費者就越少。

想要產品定價更貴,同時賣得也好,這就需要改變消費者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

廠商需要做的,就是讓消費者認為這樣的價格買這款產品值得。沒錯,這就是廠商們所說的高端化之路。

1、國產手機用高性價比打開市場,也要承受它帶來的陣痛

也許有朋友會問:那為啥國產品牌不從一開始就做高端呢?

十幾年前,我們聽過的大品牌是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蘋果,國產廠商相對起步都比較晚,技術也難以與這些已經佔據市場多年的大品牌抗衡。

想要在當時的市場有所突破,新生的國產品牌就只能用性價比策略:堆高更的配置,賣更低的價格。

以高性價比破開當時的市場格局,這也正是小米的發跡之路,相信很多米粉都對「1999」這個價格記憶猶新。

1999元,你就可以買到跟大幾千元國際旗艦看起來一樣配置的手機,的確讓人心動。

但用性價比塑造的市場認知,就是「這個品牌挺好,很便宜」,當這個品牌突然拉高售價時,市場當然不會認可:「有這個錢,我直接買國際旗艦了」。

而低利潤的高性價比策略,對於企業來說顯然不是一條長久之路。

2、高端化需要成熟的市場條件和恰到好處的時代背景

此前手機廠商們幾次失敗的高端化探索已經足夠證明,高端化不是有這個意向,並且為之努力就行。

它是一個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厚積薄發。而讓國產品牌高端化有起色的原因,正是以下幾個因素——

技術進步,成本推動價格提升

現在想要堆一款配置拉到頂的旗艦,可能需要兩到三個「1999」。在這個過程中,手機的價格是在逐漸提升的,階梯型的提升才能讓市場更容易接受。

國際旗艦價格飆升,給國產手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由於技術升級的原因,手機的成本變高,國際高端旗艦為了維持利潤,也只能讓產品價格有所提升。

十年前,一款國際旗艦的大宗價格可能是五千左右,國產旗艦就只能在兩三千元的價位徘徊。

但如今,一款國際旗艦的價格已經萬元左右了,國產旗艦的定價就有了更加寬泛的空間。

國產品牌的市場知名度越來越高

想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認知,首先要做的肯定是要讓消費者了解這個品牌。

隨着國產手機高性價比策略的推行,國際旗艦的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國內的出貨量TOP排行逐漸被國產品牌佔據。

在大多數消費者看來,這就是品牌實力的體現,這在無形中就拉升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

簡單地說,在消費者看來,一個強大的品牌推出一款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價格不低的產品並不過分。

手機的作用和消費者對手機的認知有了足夠轉變

在文初我們提到了這樣一句抱怨:「現在買個手機怎麼比買電腦還貴了?」這樣的抱怨放在幾年前很正常,但到如今就很少見了。

原因在於手機不再只是通訊工具,它現在承擔了用戶在衣食住行多個方面的工作:高端MP3/MP4、相機、遊戲機、錢包、辦公設備等等,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起到了非常好的替代作用。

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手機的作用價值可能已經超過了電腦,所以在如今手機比電腦貴也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其實,電腦的價格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當前高端配置的電腦價格輕鬆過萬,是高端手機不能企及的。

只不過是對於大宗消費者而言,高端的電腦用不上,他們關注的更多的是配置夠用價格親民的產品,所以才會出現手機比電腦貴的認知。

所以,對於有足夠積累的國產品牌來說,如今的高端化已經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高端化最顯性的表現,就是手機價格越來越貴。

國產旗艦的價格還會越來越貴嗎?

可以給大家明確的答案:會。

也許有朋友會說:這不太可能吧,太貴了沒人買。

其實這個顧慮很好解答,看看當前價格更高的國際旗艦有沒有銷量就可以了。

國際旗艦的定價仍是國產旗艦的發展目標,直到國際旗艦的認知程度被國產旗艦的認知追趕上時,二者的定價就有可能出現重合。

這個旗艦定價只是說的品牌最高端的產品。

國產旗艦手機價格為什麼越來越貴?真相揭開

對於布局全面的品牌來說,他們自然不會放棄從入門到高端的任何一個價位段的市場。也就是說,國產品牌的價格上限是不會因為「太貴沒人買」而停滯不前的。

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它需要「國際旗艦的認知程度被國產旗艦的認知追趕上」這個必要條件,這無疑也是所有國產廠商繞不過去的「小目標」。

國產旗艦手機價格為什麼越來越貴?真相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