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還沒影 賈躍亭的FF91公司要上市了

2014 年,賈躍亭在樂視如日中天之時成立法拉第未來 Farady Future(下簡稱 FF),他不可能想到這家公司成為樂視崩塌之後唯一的「救命稻草」,而這根稻草幸運地活到了現在,很可能迎來翻身的機會。

近日,法拉第未來將通過與 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PSAC)的合併上市,合併後的公司估值達到 34 億美元,成為又一家通過 SPAC 方式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公司,預計於 2021 年第二季度登陸美股。SPAC 是當下美國股市比較流行的上市方式,可以簡單理解為「借殼」上市。

雖然消息沒有得到進一步透露,但很久沒有在公眾前露面的 FF 又一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經歷反反覆復的波折之後,FF 為什麼還能「活」過來?

上市,融資,FF 有點忙

根據路透社報道,這筆交易得到了 7.75 億美元的私人投資支持,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將成為此次私募的主要投資者。

隨後,吉利控股集團發佈公告稱與法拉第未來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同時作為財務投資人,吉利控股集團還參與了 Faraday Future SPAC 上市的少量投資。」這個少量投資,模糊地否定了上文主要投資者的傳聞。

但吉利參投 FF,也讓人們對 FF 產生了一點好奇。在極客公園(ID:geekpark)得到的一份 FF 上市路演 PPT 中提到,FF、吉利控股和某中國一線城市(Tier 1 Chinese City)為 FF 在中國提供了機會。雖然沒有明說,但各路消息顯示,與 FF 合作的城市,很可能是珠海。

當然,這份路演 PPT 也透露出關於 FF 這家公司的更多信息。極客公園提取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幾點,整理如下:

1.FF91 將於上市一年內推出

1050 匹馬力、百公里加速小於 2.4 秒、激光雷達,L3 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幾個明顯的汽車技術標籤貼在法拉第未來首款車型 FF91 上,在 2017 年初的 CES 上成為汽車行業比較亮眼的存在。

當時,FF 官方發佈的信息為,在 FF91 發佈會後的 36 個小時內,收到了 6.4 萬餘個預訂。不過,由於 FF91 遲遲未推出,預訂數量也大大減少,路演 PPT 中顯示目前 FF91 的預訂數量為 1.4 萬。

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準備上市了:憑什麼?
FF91 正面圖,原本計劃於 2018 年量產的車型時至今日都未能生產 | Faraday Future

法拉第未來創始人,當時的 CEO 賈躍亭稱,FF91 會在 2018 年底推出,之後的一年半時間裏也一再重申不會「跳票」。但現實的情況是,直至今日,FF91 也未實現量產。

FF 方面提到,FF91 將於上市後的 12 個月內推出,其中位於加州漢福德的工廠預計在 2021 年底前建成,年產能 1 萬輛。

2. 未來還會推出平價車型

儘管 FF91 定位在豪華型電動汽車,但從 FF 的發展路線來看,其推出的車型未來會進一步大眾化。

根據 FF 的計劃,在 FF91 之後,公司還有三款車型,排成產品系列。三款產品分別為 FF81、FF71 和最後一公里配送車(SMART LAST MILE DELIVERY,簡寫為 SLMD)。

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準備上市了:憑什麼?

FF 全系列車型,以及一款智能配送車 | FF 上市路演 PPT

FF81 依然定位於高端電動汽車,與 FF91 有 60% 都是共通的,基本可以理解為共用平台,FF91 的低配版,銷量規模上也要比 FF91 更大;FF71 則是徹徹底底針對大眾市場的車輛,這一布局倒是有幾分特斯拉的影子:先從高端做起,用更親民的車型逐步擴大用戶規模。

最後一款車型 SLMD 不屬於 FF 系列,但這款車會採用 FF 的 VPA 平台架構,用在商用領域,未來可能會面向物流公司。FF 方面並未太多提到這款車,但 2019 年時,FF 曾與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九城市達成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造出針對中國市場的車,而這款名為 V9 的車型恰好為小型貨車。

3. 中、韓、美三地開花

除了在加州每年 1 萬輛產能的工廠,FF 把目光也投向了中國與亞洲市場。FF 稱,公司正在韓國簽訂汽車製造合作協議,預計 2023 年中達到量產,預計年產量可達 27 萬輛。此外,中國的製造基地也正在建立。

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準備上市了:憑什麼?
FF91 內飾,整個座艙號稱有 10 塊屏幕 | Faraday Future

4. 急需資金當然,在這份資料里,雖然表面寫着 FF 對未來的美好願景,對智能電動汽車的高度期待,但字裡行間也透露着兩個字:缺錢。

FF 並不是沒有拿到過錢,從這家公司過往的歷程中可以粗略統計,FF 已經獲得不下 40 億美元的融資,其中也包括恆大在 2018 年中的投資,後已退出。

即便如此,FF 依然需要大量資金,這也是為什麼上市的原因。

FF 為何能「屹立不倒」?

樂視資金鏈斷裂,賈躍亭遠赴美國,法拉第未來發佈新車卻遲遲無法量產,工廠建設至今仍未有好消息傳出,與投資方的愛恨糾葛也暴露在大眾面前。一系列不利於 FF 的操作之後,FF 還是「挺」過來了,並且準備一舉上市。

話說回來,為何在經歷這麼多波折之後,FF 還能得到資本的青睞?

從 FF 本次上市的投資者與合作夥伴,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對於這次最奪人眼球的吉利而言,一家所謂的「傳統車企」正在尋求向智能化、電動化的向上轉型,但過往的嘗試都沒能成就像蔚來 ES8、小鵬 P7 一樣的爆款產品

在企業變革的決心之下,如何快速向目標前進就成為吉利最迫切的事。不管是旗下領克品牌的純電動車型領克 ZERO,或是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都屬於相關動作。而很早就入局智能電動汽車,定位在科技領域的 FF,也許是吉利轉型過程中「學習」的榜樣之一。

吉利發佈的公告中表示,吉利控股集團與 FF 計劃在技術支持和工程服務領域展開合作,並探討由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提供代工服務的可能性。結合之前的投資,意味着吉利在其中不只是一個「代工廠」的角色。

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準備上市了:憑什麼?
FF91 正在製造 | Faraday Future

至於傳聞中珠海國資對 FF 的投資,則要用另外一個思路去看待。

一方面,合肥政府押寶蔚來大賺一筆,讓地方政府看到投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利好結果。而在新能源汽車大火的 2020 年,不管是二級市場或普羅大眾,都見識到了汽車行業變革中存在的巨大機會。

極客公園曾在 2020 年末總結文章中提到,新造車在資本市場的活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們對於「智能、新能源屬於未來趨勢」這件事,逐漸產生了共識。

而在其中,投資方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並不算多,暫未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威馬、高合,零跑等,具備中國與海外元素的也僅有拜騰與 FF 兩家。前三家均找到了強大的資金或者地方政府支持,拜騰也得到富士康的支持正在重啟,FF 也許是剩下的企業中「萬事俱備,只欠資金」的狀態。「從市場上來講,投資一家做到 80% 的公司總比從 0 做起的公司的風險小很多,這是可以理解的。」一位業內人士向極客公園表示。

FF 在路演 PPT 中提到,FF91 已經完成大部分車輛開發,包括逆變器、電動機與變速箱,電池管理系統等等;而其餘零部件的採購進程已經完成 94%。

在 2017 年 CES 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對 FF91 這款車給出的評價是:「FF91 作為一輛智能電動車,在設計理念和技術呈現上,已經很明顯的領先於傳統汽車品牌設計出來的概念車了,這個是絕對值得肯定的。」

換句話說,FF 就是希望獲得一筆資金來解決車輛生產的問題。

即便如此,背負着樂視和賈躍亭本人的背景,履歷並不光鮮的 FF 也在過往消耗着企業的信用,持續 4 年時間未推出一款產品的企業如何能再一次說服人們?1 月底,幾名 FF 的前員工在 ClubHouse 上一場關於 FF 上市的討論中,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FF 的前員工們對賈躍亭本人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賈躍亭是一個真正做事的創業者,對於 FF 後續尋找融資,賈有一定的影響力,能讓別人相信 FF 這件事能夠做成,即便之前失敗了許多次。至於為何大量融資卻無法推出產品,可能與資金使用率低有很大關係。

極客公園試圖聯繫 FF 的幾位前員工,均未得到回應。

但絕不能否認的是,FF 又一次把握住了機會。中國的造車新勢力集體完成進階,科技公司正在入場;全球範圍內,傳統車企密集開啟轉型,創業公司也能憑藉智能電動汽車的故事完成在資本市場的飛躍。

Lucid 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這家最早在美國成立的電動汽車公司與特斯拉幾乎同時期起步,被看作是美國的造車新勢力之一,給予厚望。

有趣的是,賈躍亭曾是 Lucid 的第一大股東,持有股份一度接近 40%。但隨着 FF 資金短缺,賈躍亭後將所持 Lucid 股份賣出。直到 2018 年底,Lucid 從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處獲得 10 億美金,才得以繼續保持企業發展。而 2018 年的特斯拉已銷售 245240 輛汽車,相當於公司自 2003 年創辦到 2017 年的總和。

最終 Lucid 同 FF 一樣,開始衝擊 SPAC 上市,估值 240 億美元,是 FF 的 7 倍;Lucid 也開始考慮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投資建設工廠。

所以,不管車有沒有造出來,公司之後發展的是否順利,在這個可能是最好的時代中,把握機會可能是他們最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