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造得出疫苗卻造不出疫苗瓶被「卡脖子」?真相了

目前,我國疫苗接種正在有序進行。1月31日,官方數據顯示,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累計接種數量已經超過2400萬劑次

最近,網絡上有一種說法稱「中國企業能造疫苗卻造不了疫苗瓶,國產疫苗全部用的進口瓶」。難道小小的疫苗瓶也被「卡脖子」了?

據了解,疫苗瓶生產要求非常高,按照國際標準,必須採用「一類中硼硅玻璃瓶」。中硼硅玻璃因其耐酸鹼侵蝕,有較強的抗冷熱衝擊性,化學性質穩定,是市場上主流的疫苗瓶材料。

如果達不到標準,玻璃中析出的成份會影響疫苗藥效。

中國企業造得出疫苗卻造不出疫苗瓶被「卡脖子」?假的!

中國企業造得出疫苗卻造不出疫苗瓶被「卡脖子」?假的!

但難度大,並不意味着我們造不出來。據國內媒體報道,近日,在一段採訪中,中國建材董事長周育先給出了答案:2017年前,我國還無法實現疫苗瓶的量產,而中國建材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突破這項技術瓶頸。在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建材已經無償為疫苗研發機構提供了上千萬個疫苗瓶。

中國企業造得出疫苗卻造不出疫苗瓶被「卡脖子」?假的!

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鬍文言說,我國的疫苗瓶大致分為西林瓶和預灌封兩種,前者需要用注射器抽取,後者是由玻璃瓶、藥物推桿等組合,可實現直接注射,二者均採用中硼硅玻璃。

他表示,全世界生產中硼硅玻璃的企業為數不多,但中國企業位列其中。和肖特、康寧等老牌藥用玻璃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雖然進入相對晚,但也掌握了相關技術。

專家認為,中硼硅玻璃逐步替代低硼硅玻璃是大勢所趨,國內企業將迎來機遇。持續研發創新、不斷提升工藝流程嚴謹性等,中國的中硼硅玻璃產業將加快邁向高質量。

中國企業造得出疫苗卻造不出疫苗瓶被「卡脖子」?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