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吃麵包後測出酒駕:檢查發現麵包「醉了」

近日,一則關於酒駕的新聞映入蝌蚪君的眼帘。

據報道,浙江省餘姚市交警在日常執勤過程中檢測到一名司機涉嫌酒駕,但這位司機卻堅稱自己沒有喝酒。

沒有喝酒卻被檢測出酒駕?是司機在撒謊還是儀器在「撒謊」?

吃麵包被測出酒駕?吃了能產生酒精的食物開車危險嗎?

後來司機回憶說自己剛吃了一塊麵包。於是,民警當場進行測試,讓輔警吃了一塊同樣的麵包,隨即檢測出的酒精含量是15mg/100mL。

過了一會兒,再次對該司機進行檢測,未檢測出酒精。因此,交警確認該司機並未飲酒,即刻放行。

吃麵包被測出酒駕?吃了能產生酒精的食物開車危險嗎?

看新聞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一臉疑惑,吃麵包跟喝酒有什麼關係?吃了麵包後怎麼會在體內檢測出酒精含量呢?

01 食物里怎麼會有酒精?

酒精也叫乙醇,可通過發酵產生,即在無氧條件下,由微生物(酵母菌等)分解糖類等有機物產生酒精、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食物產生酒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體產生,也就是食物本身作為一個有機體可產生酒精。

比如大家常吃的荔枝,這種水果的糖分極高,再加上封閉性良好的堅硬外殼,使其形成缺氧環境,進而內部就容易產生酒精。

此外,含糖量高的蘋果、香蕉、梨等也是此類食物,但此類食物是在存放久了或熟透了的情況下才會積累酒精,正常情況下吃,不會被檢測出體內酒精含量超標。       

另外一種是外體攝入,也就是食物本身不會產生酒精,但是通過烹飪等後天加工的手段使其含有酒精。

比如啤酒鴨,在烹飪這種食物的過程中會放入少量的啤酒,使口感更加豐富。

其他的像蛋黃派、醉蟹、酒釀圓子、糟雞等也屬於此類食物。 而上述新聞中所報道的「吃了麵包會產生酒精」,主要是因為麵包中含有高糖分,在酵母發酵過程中,產生酒精與二氧化碳。 

02 食用以上食物後駕車危險嗎?

這個問題大家不必太過擔心。酒精使人的注意力下降,延緩神經的反射,降低人對外界的反應能力及控制能力、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進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

但當酒精在人體血液中的含量超過20mg/100mL時才會判定飲酒駕駛。

再者,飲食產生少量的酒精不會在人體中停留太久,通常幾分鐘內就揮發掉了,所以可以等待幾分鐘後駕車。這種情況一般也不會對駕駛員駕車造成影響。

吃麵包被測出酒駕?吃了能產生酒精的食物開車危險嗎?

如果你恰巧食用了此類食物,又正好碰上交警查酒駕,可以請求漱漱口、過幾分鐘再測或者申請抽血複查,最終結果交警會根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來判斷。

不過蝌蚪君還是要提醒大家,安全起見,且為了避免「被酒駕」帶來的麻煩,盡量不要食用這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