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切完生豬肉 竟然聾了!千萬別再這麼幹了

本文專家:章肇敏,食品科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現在大部分的超市都有肉類加工處理的環節。

當然,也有一些人更習慣於帶回家自己進行宰殺、剖剁等。

近日,廣東汕頭的廚師黃先生在處理完生豬肉後,出現了高燒、噁心和嘔吐的癥狀,甚至聽力下降的情況。

經醫生診斷,原來是感染了豬鏈球菌,並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疾病——豬鏈球菌腦膜炎病。

男子切完生豬肉 竟然聾了!千萬別再這麼幹了

那麼,豬鏈球菌到底有多可怕?又有什麼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受到感染?今天我們來看一看。

豬鏈球菌到底有多可怕?

鏈球菌是常見的一類細菌,按照生物分類學的方法,它屬於細菌界、厚壁菌門、芽孢桿菌綱、乳桿菌目、鏈球菌科、鏈球菌屬。

鏈球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比如人體和動物的上呼吸道(如鼻咽部)、腸道、排泄物(如糞便)等都可能出現。

其中,大多數鏈球菌並不會致病,但有一些鏈球菌卻是潛在的病原微生物,如豬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像比較常見的扁桃體炎等咽喉部感染就有溶血性鏈球菌的「功勞」。

豬鏈球菌是一類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它不僅可以造成豬的感染致病,還可能引起我們人類和其他多種動物(比如牛、羊等)的感染性致病。

按照它的莢膜(細菌表面的特殊結構)抗原差異,豬鏈球菌可以分為35種血清型,其中最為常見、毒力和致病力最強的是豬鏈球菌2型。

豬鏈球菌最致命的點在於,一旦感染了豬鏈球菌,往往發病急、病程短、傳播快,可能並未觀察到明顯癥狀就會出現突然死亡,比如發病急的豬6~24小時內就會死亡,容易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豬鏈球菌病有哪些表現?

豬鏈球菌病是由豬鏈球菌、馬鏈球菌獸疫亞種、類豬鏈球菌等多種鏈球菌引起的豬疫病的總稱。

其中,豬鏈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豬鏈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盛行於7-10月份,生豬飼養較密集的區域。

臨床上豬鏈球菌病主要表現為腦膜炎、敗血症、淋巴結膿腫和關節炎等。

豬鏈球菌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直接接觸來進入人體,比如皮膚傷口的接觸等。

人為什麼會感染上豬鏈球菌?

人體是否感染上豬鏈球菌病,和職業有密切關聯。

有研究表明,與豬或生豬肉有過密切接觸(如豬的屠宰和生豬肉加工)的人員,相對於其他人群被感染的幾率約高1500倍。

豬鏈球菌病的感染途徑一般為外源性感染,比如通過皮膚、粘膜創傷或呼吸道等。

人體感染豬鏈球菌病後,潛伏期從數小時到一周不等,通常是2-3天,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噁心和食慾下降等一般細菌性感染的普遍癥狀,嚴重的可能引起腦膜炎、敗血症、心內膜炎和聽力下降或喪失等,甚至會威脅生命。

所以,對於豬鏈球菌病的危害性不能忽視。

如何預防豬鏈球菌病?

首先,在接觸豬或生豬肉時,不要在環境中暴露出傷口部位,減少被感染的風險,尤其是生豬肉的屠宰、加工和銷售等從業人員。

其次,生豬在飼養環節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正規豬場的抗生素使用規範,而且經過檢疫合格、銷售的豬肉相對被感染的風險也更低。

所以,購買生豬肉時,注意生豬肉的來源是否正規,避免買到的不明來源的生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