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屏蔽廣告的工具 可能正靠廣告賺得盆滿缽滿
今天差評君準備和大家一起吃個科技圈的瓜,故事的主角是一款小眾的瀏覽器:X 瀏覽器。它主打的是簡潔,無後台、也沒有煩人的新聞推送。當然,最重要的是,它能屏蔽廣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在網絡的海洋里衝過浪的人,就沒有不熟悉互聯網廣告這個玩意的。這些年來隨着廣告們越來越不講武德,一些網站「 在廣告中插內容 」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差評君就曾遇到過看個 30 秒小視頻,卻要看 50 秒廣告的荒唐現象。。。
在五花八門的廣告之中找到正確的下載鏈接,更是老網民們的必修課了。看着滿屏的廣告,相信不少網友的內心也都在默念:天下苦廣告久矣!
然而俗話說得好: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會有市場。在網民日益增長的衝浪需求和網頁廣告遍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時,各式各樣的屏蔽廣告插件也就孕育而生了。而這款 X 瀏覽器,便是廣大屏蔽廣告工具中的一員。
但另一句俗話說得同樣也有幾分道理,那就是:斷人財路就如殺人父母。相信各位差友們也都知道,大部分的” 免費 “網站其實並不是真的免費。歲月靜好的背後是廣告商們在掏錢” 負重前行 “。廣告都被你屏蔽了,高昂的帶寬費用、員工工資、視頻版權費等等之類所需的票子誰出,總不可能用愛發電吧。
於是乎,身為視頻圈的老同志的優酷立馬就坐不住了,對 X 瀏覽器使出了一招律師函攻擊。起訴 X 瀏覽器的開發者程凱,並要求索賠 100 萬人民幣。
開發者也因此在知乎發文叫屈,聲稱自己的初心只想做一個乾淨整潔的良心產品。目前這篇文章的點贊數也即將過萬。
「弱小無助的獨立開發者 VS 坐擁資本流量的互聯網公司 」,這樣的對決原本就很有戲劇性。再加上 X 瀏覽器攔截廣告的功能也確實牢牢地抓住了用戶們的需求,網絡上的輿論很快就出現了一邊倒的景象。對於優酷,網友們大都是在譴責它拿着資本” 殺人 “、” 只敢拿國內的小開發者開刀 “、” 優酷的廣告確實差,這年頭誰還用優酷 “之類的。
對 X 瀏覽器的評價,則是「 劫富濟貧的羅賓漢 」、「 希望最後會有個好結果 」等等的讚美和祝福。只不過讓網友不勝唏噓的是,故事的結局並沒朝着支持者們希望的那樣發展。在程凱文章的更新中,我們知道他敗訴了, 但 100 萬的賠償被降到 20 萬。程凱也表示他還會繼續上訴,繼續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吃瓜專業戶肯定會知道,如今的瓜不反轉一兩次,真的不好隨便站隊。就在大夥們覺得一切都暫時告一段落的時候,一個以程序員為主論壇卻出現了爆料貼:批 X 瀏覽器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良心,其實是個恰爛錢的偽君子。這位 ID 為 djoiwhud 的用戶就通過抓包分析發現,X 瀏覽器號稱無廣告、有良心,但卻在 App 啟動的時候主動加載百度系的廣告。。。
同樣,App 默認的首頁導航也都是帶着推廣 ID 的鏈接。這位爆料老哥覺得:屏蔽着其他廣告,自己卻又靠着廣告恰爛錢太不厚道了。而且根據各平台下載量的推算,X 瀏覽器每月最起碼能有 5 萬元的收入。。。
很快啊,輿論就又朝着批評 X 瀏覽器不會厚道的方向倒去了。但 X 瀏覽器的開發者也是選擇正面回應質疑,聲稱那兩個鏈接是關於百度的搜索熱詞和推薦,是可以手動關掉的。
開發者也大方地承認,爆料老哥所講的確實是 X 瀏覽器賺票子的方式,大家都這麼做,並且這種方式不會損害用戶的體驗。怎麼說呢,吃完這個一波三折的瓜。。。到現在,差評君都不好下定論誰對誰錯,完全地踩一個或者捧一個,似乎都不怎麼對。
先不說這件事會不會再次反轉,在查了相關資料之後,差評君發現屏蔽廣告工具和廣告之間的故事遠遠不止 X 瀏覽器和優酷一個。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剪不斷,理還亂。
例如 ADsafe 凈網大師就曾很受用戶們的喜愛,差評君曾經也用過,插件一開,世界真的就清凈了。但 ADsafe 很快就被火絨扒出恰爛錢,廣告之類的確實被屏蔽了,但用戶們的流量也被劫持了,被轉到了那些能給它們帶來推廣收入的網址。
火絨官方就舉了個例子,你在瀏覽器里輸入 www.jd.com。但是 ADsafe 會先讓你跳轉到一個帶推廣的網址,然後再回到 www.jd.com。
甚至還有用戶發現 ADsafe 會在後台插播廣告。
不少網友就用了「 控制變量法 」,粗糙地錘了一波 ADsafe。反正差評君是頭一次知道,LOL 里還有這些英雄。。。
而大部分的視頻網站真的很燒錢,愛奇藝光是在 2019 年就虧損了 109 億人民幣,你ADsafe再區別對待禁個廣告,人家肯定不答應,對簿公堂也就在所難免了。
最後 ADsafe 還是因為違反了《 反不當競爭法》,以” 無正當理由,侵害他人合法的商業模式並為自己謀利 “的不老實行為敗訴了。
與 X 瀏覽器和 ADsafe 相比,另一個名叫 Adblock Plus 的攔截廣告插件就幸運了不少,因為同樣被告上法院的它卻成功勝訴了。其中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就覺得用戶有權不看廣告。就像報紙和雜誌上的廣告一樣,讀者可以直接選擇忽視或翻頁,網頁上的廣告同理。在打贏多個官司之後,Adblock Plus 也越做越大。
只靠用戶的捐贈是不足以維持公司的開支的,Adblock Plus 就使出了一個更加體面的恰飯方法。那就是你們大公司付錢,你們的廣告就會默認放進白名單,不會再被屏蔽。當然,前提是這些廣告要符合 Adblock Plus 所提出的標準,像鯤這一類辣眼睛的廣告,給錢也是進不去白名單的。
而且它們只向大公司收費。小公司們因為賺錢不易,廣告只要符合標準,那就可以進白名單。據說光是谷歌一家公司,每年就要給 Adblock Plus 付 2500~5000 萬美元的買路財。對於這種既規範了網絡廣告的標準,又保護了小企業,而且自己還能賺點票子的行為,差評君只能說妙啊!
另一方面,身為科技巨頭們的微軟、谷歌、臉書等等大企業,被你個小公司雁過拔毛肯定是不好受的。於是乎這幾年大公司們弄起了一個名叫 better ads 的聯盟,決定自己制定更好的廣告標準。所以說在未來,這些巨頭們可能會自己推出官方的廣告攔截工具,符合聯盟標準的才能進白名單。但這個聯盟最後會不會成為巨頭們控制的斂財工具,那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這些廣告攔截工具和大公司們說不清的關係之外,其實我們的網友對於廣告和攔截廣告工具之間的爭議也一直沒停過。有些人覺得,一些網站為大家提供了免費的正版服務,但是有人不開會員,而且還屏蔽廣告,這本質上和看盜版白嫖沒有任何的區別。這樣下去的話那些提供免費服務的網站,可能也會因為入不敷出,和廣告一起沒了。差評君經常衝浪的 IT 之家,就曾懇求大夥們把網站手動加入 AdBlock 白名單。
反對方就認為:我的屏幕我做主,我選擇不看自己不想看的內容,這是我的自由。沒有人會真地喜歡那些劣質的廣告,廣告商和平台要做的是讓廣告更加有趣和有意義,廣告變得優質之後,網友們會自發地關掉攔截工具的。一些優秀的廣告,人們反而會主動去搜索。批評或者制裁那些屏蔽廣告的人,不是捨本逐末嗎?
所以說,像 X 瀏覽器這類的故事,也只是一如今廣告亂象的縮影之一,並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而且這類事件沒有完全定性之前,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再次反轉打臉。但可以肯定的是,廣告在給網站帶來收入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深受廣告之苦。
也正因如此,在這個矛盾被解決之前,廣告和攔截廣告工具之間的愛恨情仇,也肯定都會是現在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