訣別電商,新零售的深度變革與掘金之路在哪?

  • 2019 年 11 月 21 日
  • 筆記

文/孟永輝

當新零售被巨頭和資本涌動着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的時候,習慣了跟風的人們開始投身其中。對於這些人來講,所謂的新零售只不過是另外一個「互聯網」,並無任何新意。因為在他們的腦海里,新零售只不過是另外一個概念,只要有概念,他們就可以繼續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繼續博取巨頭們的關注。的確,加持新零售的概念的確可以起到這樣的效果,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成了概念,缺少了真實的落地,所謂的新零售或許除了概念之外,已無任何實質性的意義。

這是我們看到有如此多的人加持新零售的概念,但是卻始終很少有脫穎而出的案例出現的根本原因所在。在新零售的概念業已相當普遍的時刻,真正考驗新零售和決定其未來發展的,或許早已不再是概念本身,而是更多地基於新零售為出發點對傳統行業賦能以及改造的能力。可以預見,未來的新零售將會經歷一場洗牌,概念隨風而去,留下的是那些真正可以給我們帶來顛覆性改變的新零售新物種。

面對這樣的趨勢,很多人不僅會問,如何在新零售時代真正留下一些東西?如何用新零售的方式去解決電商時代無法解決的痛點和難題?如何真正讓新零售成為電商的合格接棒者?其實,真正想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困難,我們需要做的是就是要將新零售獨立出來看待,而不是將新零售看成是「電商第二」。

新零售並非電商,而是一種全新的存在

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將新零售看成是電商的一種,甚至還有一些人乾脆就把新零售和電商等同起來看待。除了人們對新零售的內涵與意義並沒有真正理解之外,更多地是對電商模式的約定俗成影響所致。從本質上來講,新零售和電商有着本質區別,是一種全新的存在。

新零售擁有獨立的商業模式(S2b),並且與電商的商業模式有很大區別。判斷新零售與電商是否有真正的區別,我們首先要從商業模式着手來看待。對於電商行業來講,它的商業模式是B2B。這種商業模式的精髓在於如何高效地進行撮合,儘可能多地達成交易。研究阿里、京東以及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的發展脈絡,我們就會發現,真正在電商領域取得成功的電商平台無一不是靠高效的撮合和信息對接來獲得成功的。

電商這種B2B的商業模式是建構在龐大的流量和海量的信息基礎之上的,因此,電商平台想要實現極可能多的盈利,必須通過足夠多的交易的達成來實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電商平台將流量看成是安身立命之本的關鍵原因所在。可以說,流量以及基於流量的信息撮合是電商商業模式的精髓所在。

同電商的商業模式不同的是,新零售的商業模式是S2b模式。這種商業模式的關鍵在於大的供應平台對b端進行深度賦能的能力。這裡的小b更多的是有了一定的資源,但是卻不具備將這些資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的用戶。對於新零售來講,如何藉助賦能激活這些用戶的活力,改造他們的弊端,從而滿足C端用戶的真正需求,才是關鍵所在。因此,從商業模式上來看,新零售與電商其實有着本質區別,是一種全新的存在。

新零售更關注改造行業,而電商則關注交易本身。回顧電商出現的背景,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電商其實就是為了解決交易而出現的。傳統時代,人們的交易是在線下實體店達成的。隨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以線下實體店為主的交易達成的方式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痛點和難題。如何找到一種更加高效的交易達成方式,成為改變零售行業困局的關鍵所在,電商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通過將交易達成的方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傳統意義上的零售不僅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樣節省了不少成本。於是,以線上交易為主的電商模式逐漸取代線下模式成為行業的主流。

儘管電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交易效率的提升,實現了供求兩端的高效對接,但是,這種僅僅只是做撮合,忽略了對上下游產業進行深度改造的做法並不能夠給行業的發展帶來長久的發展。一旦用戶需求發生轉變,平台方的運營方式失效,這種以信息撮合為代表的發展模式必然遭遇挑戰。這是當下的電商平台之所以會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

同電商不一樣的是,新零售更加關注的是對於行業的深度改造。我們現在看到的以阿里、京東、騰訊為代表的新零售玩家的布局,同樣是在通過賦能的方式去改造行業,而不是僅僅只是繼續做撮合。無論是給上游的製造企業提供數據系統減少決策成本,還是通過賦能門店實現線上引流,新零售玩家們的這些改變其實都在通過改造的方式激活產業上下游,從而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和機會。此外,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現在的新零售平台已經較多地介入到了行業發展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並且通過自身更多的參與去解決那些在電商時代無法解決的痛點和難題。

新零售的底層驅動技術是以ABCD為代表的新技術,電商的底層驅動技術是互聯網技術。回顧電商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它的快速成長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由互聯網技術所導致的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上的。所以,當互聯網紅利見頂,以互聯網技術為底層驅動的電商行業的發展便開始遭遇這樣那樣的困境和難題。

新零售正是在互聯網紅利落幕、新技術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同驅動電商行業發展的底層技術是互聯網技術不同,新零售時代的驅動技術主要是以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Data)為代表的新技術,同互聯網技術僅僅只是去中間化不同,這些新技術可以深入到行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並且可以通過給行業的底層邏輯帶來深度的改變來實現對行業發展邏輯的重新建構。

正是因為新零售的這種顛覆性和徹底性,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有如此多的玩家會不斷布局新零售相關的技術,並且開始用這些新技術重新去建構電商時代業已形成的商業運行邏輯。我們當下看到的物流領域的智能分揀、電商平台的「千人千面」、製造領域的大數據決策等諸多新零售相關的新元素都是新技術驅動的結果。正是因為底層驅動技術的不同,所以,我們才會在新零售的身上看到了那麼多完全與電商不一樣的存在。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新零售其實是一個全新的存在,與電商行業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如果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成是「電商第二」,忽略了對新零售本質的洞察和理解,所謂的新零售或許真的會淪落成為「電商第二」。只有真正將新零售與電商區分開來看待,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加持新零售的方式和方法,並且真正可以享受到新零售時代的紅利。

重頭再來,新零售時代應該做什麼?

對於習慣了電商套路的人們來講,新零售時代的來臨更像是重頭再來。對於想要在新零售時代繼續掘金的人們來講,找到真正適合新零售時代的發展新方式,或許才能真正享受到新零售時代的發展紅利。那麼,我們究竟要在新零售時代如何做呢?

告別流量思維,真正從行業的角度來思考和看待問題。對於習慣了電商發展套路的人們來講,流量始終都是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缺少了流量的支撐,他們會找不到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其實,在新零售時代,我們更加需要關注的並不是流量,而是行業本身。

我們應當把是否能夠給行業帶來新的改變、是否能夠改變傳統行業的底層運作邏輯、是否能夠重塑傳統行業看成是是否真正取得創新和突破的根本原因所在。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當將關注的重心從C端用戶轉移到B端用戶身上,最終找到新的發展沃土,從而在新的商業藍海里繼續掘金。

同時,我們還應該調整發展的思維和方向,並不僅僅只是要為了流量而流量,而是要從行業的改變上來看待。只有這樣,我們才算是跳出了電商時代的流量陷阱,真正將發展的重心從C端用戶流量的身上轉移到了B端行業用戶的身上,供求兩端發展不對等的情況才能得到根本性的緩解。

不斷加持新技術,將新技術看成是驅動行業發展的新動能。新零售的本質決定了它不能僅僅只是依靠互聯網技術來推進相關的工作,想要真正把握新零售時代的發展風口,我們需要從新技術的角度着手來尋找加持新零售的新方式。以阿里、騰訊、京東以及拼多多為代表的頭部玩家之所以會將發展的目光聚焦在新技術的身上,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新技術這個切入點。

對於想要在新零售行業當中繼續掘金的玩家們來講,同樣需要從新技術着手來尋找投身到新零售行業的可能性。無論是從解決方案上,還是從底層邏輯上,新零售的玩家們都應該從新技術的角度來看待並尋找加持新零售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抓住新零售的方式和方法,從而真正將自身的發展帶入到新零售的發展軌道里。

所謂的新零售的概念、模式如果缺少了新技術的支持,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我們對於新零售的美好構想同樣無法實現。因此,我們需要給新零售行業的發展找到以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動能,通過將新技術應用到新零售相關的流程和環節當中,我們才能找到新零售相關的盈利模式,而不是僅僅只是用所謂的、未經驗證的盈利模式去推進新零售的相關操作。

找到創新的盈利模式,拋棄以收割流量和燒錢補貼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電商時代的盈利模式是以燒錢補貼和收割流量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這種商業模式雖然很輕,但是,它的發展是建立在龐大的流量紅利基礎之上的。如果缺少了流量紅利的支撐,這種發展模式必然會面臨發展困境。

當新零售時代來臨,我們真正抓住新零售發展紅利的關鍵在於就是要找到真正創新的盈利模式,通過投身到行業的深度運作過程當中來找到更多新的發展的可能性。同電商時代的收割流量不同的是,新零售時代的盈利模式更多地體現在深度賦能上,通過提供B端用戶升級所需要的技術、服務,我們可以找到電商時代以撮合、中介為代表的盈利模式之外的新模式。

從收割轉變成為賦能,其實是未來新零售玩家真正能夠繼續找到新的盈利點的關鍵所在。當新零售的玩家找到到了流量收割之外的新的盈利模式和方法,我們才能真正跳出流量的陷阱,真正進入到一個以創新的盈利模式為主要驅動力的全新時代。這一點決定着新零售究竟可以走多遠,因此,這對於每一個新零售的玩家來講都是相當關鍵的。

當新零售的車輪滾滾而來,習慣了把握風口的人們開始將發展的目光轉移到新零售身上。真正明白新零售並非電商,並且找到新零售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我們才能真正跳出電商的發展邏輯,最終擁抱新零售時代的新風口。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者,暢銷書作家,行業觀察者,特約評論員。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300萬字。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