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的藝術》學習筆記一
- 2020 年 11 月 22 日
- 筆記
1.軟件測試發展了多少年?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軟件測試概念的?
軟件測試距今有63年發展歷史,人們從1957年開始有測試意識的。迄今為止,軟件測試的發展一共經歷了五個重要時期:
- 1957年之前-調試為主(Debugging Oriented)
- 1957–1978-證明為主(Demonstration Oriented)
- 1979–1982-破壞為主(Destruction Oriented)
- 1983–1987-評估為主(Evaluation Oriented)
- 1988–至今-預防為主(Prevention Oriented)
參考網頁://zhidao.baidu.com/question/119384986.html
//www.51testing.com/html/87/n-6987.html
2.軟件測試更為合適的定義是什麼?
測試是為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我們的目標在於證明程序中存在錯誤,我們設計的測試數據就有可能更多的發現問題。
3.針對軟件測試的經濟學,窮舉測試是不可能的,應該怎麼做?
測試的目標在於通過有限的測試用例,最大限度提高發現問題的數量,以取得最好的測試效果。要實現這個目標,應該在開始之前建立策略,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是兩種最普遍的策略。
4.軟件測試的重要原則是什麼?
5.人工評審方法之代碼檢查。
代碼檢查,是以組為單位閱讀代碼,他是一系列規程和錯誤檢查技術的集合。
人員組成:
一個代碼檢查小組通常四人組成。
第一人是一個稱職的程序員,發揮協調作用,不是該程序的編碼人員。
第二人為程序的編碼人員。
第三人為程序的設計人員。
第四人是測試專家。
代碼檢查錯誤內容總結:
6.人工評審方法之代碼走查。
代碼走查與代碼檢查相似。都是以組為單位閱讀代碼,是一系列規程和錯誤檢查技術的集合。但是規程稍微不同,採用的錯誤檢查技術也不一樣。被指定的測試員帶着書面的測試用例來參加會議,也就是說,把測試數據沿程序的邏輯結構走一遍。記錄程序狀態以供監視。
人員組成:
一個代碼走查小組由三至五人組成。參與者應該包括:
一位極富經驗的程序員。
一位程序設計語言專家。
一位程序員新手。(可以給出新穎、不帶偏見的觀點)
最終維護程序的人員。
一位來自其他不同項目的人員。
一位來自該軟件編程小組的程序員。
7.人工評審方法之桌面檢查。
桌面檢查可視為由單人進行的代碼檢查或代碼走查:由一個人閱讀程序對照錯誤列表檢查程序,對程序推演測試數據。桌面檢查效率相當低,但是勝過沒有檢查。其效果遠遠遜色於代碼檢查和代碼走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