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蜜汁操作:無車可騎 押金不退 居然還自動扣費
「押金還沒退,ofo居然還自動扣費……」
ofo又一次被罵上了熱搜。
近日,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就在幾天前,北京市民周女士的微信賬戶突然被扣了52元錢,查來查去,她發現竟然是ofo季卡在自動續費。
這款扣得讓周女士哭笑不得,昨日再一次衝上了微博熱搜…
誰能想到,在街頭早已沒有小黃車身影,押金無法退回也漸漸成為用戶「罵不動」的事實後,ofo還能祭出自動扣錢的「神操作」?
公司人去樓空,小黃車居然還在扣我的錢???
怎麼回事呢?
據媒體報道,早在今年3月和6月, 她都收到過ofo季卡續費的短訊通知。
但ofo既然已經不運營了,這個短訊也就沒必要理會了。
可萬萬沒想到,ofo小黃車居然還能自動續費?
被扣錢後,她先是撥打了續費短訊上留的電話,結果發現這個號碼是空號; 她又試圖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聯繫ofo方,也都沒得到對方的回應。
最終,她聯繫了微信客服, 得知自己ofo季卡的自動續費功能是通過微信開通的,趕緊請客服人員幫自己取消了。
有驚無險。
對於這樣苦笑不得的結果,網友也發出了靈魂拷問:「有生之年,還能等到退押金的那天嗎」?
畢竟,有網友的退押金截圖顯示,要排到自己還要等572年……
目前,ofo軟件都已全改成了與購物有關的營銷類廣告,公眾號也是在宣傳推銷商品,退款也直接轉換為其商城的購物金額。
所以對於自動扣款的這波操作,有網友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大家猜測這很有可能是ofo目前緩慢償還欠款的重要來源之一。
二是ofo倒閉之後,公司內部工作人員各奔東西,自動扣款是因為軟件的代碼還是未改過來,暫時沒有人來收拾這「爛攤子」(這個比較可信)。
ofo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共享單車本身不是一個錯誤的模式,如今哈啰單車、摩拜單車的出現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年在疫情防控期間,共享單車成為了大多數人出行的首選。
可作為共享單車發起人的ofo怎麼就倒下了呢?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ofo的生死線:
2015年戴威與4名合伙人的ofo共享計劃推出:
2015年6月16日,一篇題為《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的帖子在北大傳開。帖子中表示,要招募2000名勇士把自己的單車貢獻出來,這2000人之後就可以免費使用這2000輛車,而其他同學則可以付費使用這些車。
正是通過這個帖子,創始人戴威和他幾個小夥伴拉開了ofo共享單車的序幕。5天後,ofo正式在北大校園上線,第一天就收穫200多個訂單,一個月後日訂單量更是突破3000。很快,ofo將這一模式複製到各地高校,截止2016年9月訂單突破一千萬;
2017年報告數據顯示,ofo以51.2%的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這一年ofo正式接入滴滴出行、將品牌名稱更改為「ofo小黃車」、月新註冊用戶註冊押金調整至199元、實現了歐洲市場的全面落地,當時的日訂單就突破3200萬;
2018年ofo遭遇資金斷裂,先後退出西雅圖、日本和歌山市市場;也是在這時,公眾對ofo的信任徹底崩塌,大家爭先恐後地申請退押金,讓本就不堪重負的ofo雪上加霜。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1日,ofo平台共有1600多萬用戶在排隊退押金,以最低押金99元算,ofo的押金債務至少就有16億元人民幣。
用戶急,合作夥伴更急,紛紛通過法律途徑追討ofo的欠款。截至9月8日,ofo小黃車的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45次,被下發限制高消費令243次,終本案件233起,涉及未履行金額超過5.09億元。
2019年ofo線上排隊退押金人數突破1500萬人;2020年欠款高達20億總部已人去樓空。
從2015年成立到2020年破產,5年里ofo一共拿到12輪投資,融資金額高達150億元。2018年3月,ofo估值30億美元(近200億人民幣),創始人戴威的身家超過35億人民幣,榮登胡潤年輕富豪榜。
外界也多次分析過 ofo的死因,派系鬥爭、上層變動、腐敗成風都是ofo的殺手之一。
但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表象了。
那麼,究竟是誰殺死了ofo呢?
或許馬化騰的這一評價更令人信服:
2018年,在一個「誰殺死了ofo」的朋友圈討論中,馬化騰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真相:「veto right(一票否決權)」。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ofo作為一家創業型公司,竟然有5張否決權票,它們分別是:戴威、滴滴、阿里、經緯和金沙江創投。
換句話說,只要有相關利益,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動用手中的一票否決權,從而決定ofo的生死。
當遇到利益不均、意見不合時就否決,甚至惡意使用否決權,這樣的公司怎麼開下去?
所以,雖然ofo背後的大山一座比一座強,但這種盤根錯節的股東關係,從ofo誕生之日起,就埋下了潰敗的種子。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孔尚任《桃花扇》里的評句送給戴威恰如其分。
最後一問:你的ofo押金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