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2000匹 這是現存唯一野馬種:中國是故鄉

從西北門進入北京動物園,向左手邊走到大型食草動物區的中部就來到了普氏野馬的展區。

對於馬,很多人都很熟悉。因此,或許有人就會問,不就是一匹馬嘛,有什麼可欣賞的?呵呵,普氏野馬可不是一種普通的馬,不僅其珍稀程度非家馬可比,其欣賞價值也很高,在很多方面都與家馬有很大的不同。

那麼,就讓我們用家馬(上圖)做對照,來仔細梳理一下普氏野馬(下圖)身體的特點。▼▼▼

全球僅2000匹 這是現存唯一野馬種:中國是故鄉

從比例上來說,普氏野馬的頭部比家馬的頭部較大而短鈍,脖頸短粗,口鼻部較尖削,牙齒粗大,耳朵比家馬的小而略尖。最明顯的是普氏野馬的額發極短或缺失,不似家馬那樣具有長長的額毛。▼▼▼

全球僅2000匹 這是現存唯一野馬種:中國是故鄉

成年的普氏野馬體型健碩,體長約2.8米,高1米以上,體重約為300千克,跟體型較大的家馬差不多。但不同於家馬多種多樣的顏色以及花樣繁多的花紋,普氏野馬大體上只有一種毛色,體毛主要為棕黃色,向腹部漸漸變為黃白色,背部中央有一條黑褐色的脊中線,一般不太容易看得到。冬季它的體毛變得略長而粗,顏色也更淺一些。

在毛髮方面,普氏野馬的鬃毛短而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馬那樣垂於頸部的兩側。普氏野馬的尾巴基部着生有短毛,尾巴粗長几乎垂至地面,尾形呈束狀,不似家馬自始至終都是長毛。

再看一下四肢,普氏野馬的腿比家馬的短而粗,腿內側毛色發灰,特別是小腿的下部呈黑色,俗稱「踏青」腿,是它的典型特徵之一。普氏野馬的蹄型比家馬小,顯得高而圓。

此外,它們之間的差別還有一個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秘密,那就是普氏野馬的染色體為66個,比家馬多出一對。

馬是奇蹄類動物,從始新世早期開始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了,並且在5000多萬年的地質歷史中,有着一部極為豐富多彩的發展史。現代馬以粗放生長的牧草為食,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茁壯成長,形成了很多適應大草原上生活的特徵,例如,馬擁有陸生哺乳動物中最大的眼睛,其視覺範圍幾乎可以達到360?,而它們在發現危險之後最好的防禦方式就是迅速逃跑,並且奔跑的耐力比初速度對於馬的生存更為重要,因此馬的腿變得比較長而有力,但是得經過一定的時間和距離才能達到最高的速度。▼▼▼

全球僅2000匹 這是現存唯一野馬種:中國是故鄉

對馬的馴養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馬與人類的關係之親密是任何家畜所不能比擬的。馬以它那聰明、堅毅、忠誠、耐勞的本性,成為人類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立下了不可勝數的汗馬功勞。

但是,野生馬的數量卻在逐漸下降。1876年,最後一隻歐洲野馬(家馬的祖先)死於烏克蘭原野後,人們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野馬了,因而感到極大的遺撼。不料數年之後,1879年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在新疆天山東北部與蒙古戈壁的最西端之間的準噶爾、宰山附近首次獲得了普氏野馬的標本,並於1881年定名,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野生的馬

儘管普氏野馬並非家馬的直接祖先,但人們仍然對於這種世間僅存的野馬懷有特殊的情感。事實上,普氏野馬原產於我國新疆的準噶爾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乾旱荒漠草原地帶,因此又被稱為準噶爾野馬或蒙古野馬。早在3000年前,我國古籍中就對有這種野馬及其產地的明確記載,例如《爾雅》中就提到,野馬「如馬而小,出塞外」。

由於普氏野馬棲息於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還有低溫和暴風雪的侵襲,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而人類的捕殺和對其棲息地的破壞,更加速了它消亡的進程。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它的分佈區急劇縮小,數量銳減,最後於20世紀80年代在野外滅絕。幸運的是,尚有一些人工種群飼養在歐洲的一些國家

野生的普氏野馬常三五隻或十餘只成群遊盪,群體之間在進食之後常互相清理皮膚,一般呈相反方向站立,然後將頭伸到同伴的側身,輕輕地啃拭對方的耆甲、肩部、背側、臀部等。有時也進行自身的護理,包括打滾、自我刷拭和驅散蚊蠅等,特別是在沙地上。休息和睡眠有站立、腹卧和側卧等3種姿勢,但警惕性很高,稍有動靜便處於應激狀態。感覺靈敏,警惕性高,奔跑能力強,晝夜活動,但以夜晚為多。

普氏野馬一年四季均可發情,但以春夏季為主。為了爭奪領群的地位,雄性之間常豎起前身扭打在一起,其爭鬥的殘酷性和兇悍程度比家馬要強烈得多。雌性的懷孕期大約為307—348天。幼仔剛出生時為淺土黃色,2小時後即可吃奶,3歲左右性成熟,壽命為30歲左右。

1985年8月以後,我國從英國、原東德、原西德分別用藏野驢交換和引進了4批共16匹普氏野馬,在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吉木薩爾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進行科研和從事繁殖、複壯和野化的工作。位於武威市東北部河西走廊騰格里沙漠洪水河兩岸的甘肅瀕危動物繁育中心先後從美國、德國、英國等引進了10匹普氏野馬。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也從英國引進了10匹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是歐亞大陸開闊景觀帶的旗艦物種,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馬種,全世界僅存2000餘匹。為了拯救這一瀕危物種,2000年8月28日,我國首次實施了普氏野馬大規模放歸野外的行動,共有27匹從新疆吉木薩爾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精心挑選出來的一個普氏野馬群體在卡拉麥里山自然保護區被放歸到野外自然環境中。我國也是第一個實施放歸野外工程的國家。

目前,新疆吉木薩爾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普氏野馬種群數量已增至479匹,其中圈養96匹,野放267匹,半散放116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普氏野馬基地。我國普氏野馬野放事業已成為生態保護的亮點,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