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NLP走進高校之「華南理工大學」站
學術研究,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便是交流。而交流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便是與真正的學科帶頭人進行交流,從而了解最前沿的研究和思想。
直播觀看地址
AI研習社直播地址://www.yanxishe.com/events/ccf-nlp
B站直播地址://live.bilibili.com/22494831
嘉賓介紹
開場嘉賓
周國棟
教授、博導,蘇州大學計算機學科帶頭人。1997年12月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4月-2006年8月在新加坡資訊通信研究院分別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和副主任研究員;2006年8月底加入蘇州大學擔任教授博導,組建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研究方向:自然語言理解、信息抽取、自然語言認知等。近5年發表SCI期刊和CCF A/B類會議論文120多篇,主持NSFC項目4個(包括重點項目2個) 。據Google Scholar統計,論文引用近9000次。曾擔任國際自然語言理解領域頂級SCI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編委,目前擔任ACM TALLIP副主編、《軟件學報》責任編委、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自然語言理解專委會副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
蔡毅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大數據與智能機械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華工-金山辦公軟件聯合實驗室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委員、數據庫專委會委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委會委員、社會媒體計算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大數據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香港裘搓基金內地訪問學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優青,廣東省優秀青年創新人才人選。蔡毅教授曾獲得多個學術及發明獎項,包括2018 中國計算機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二等獎、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2019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在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ACL、AAAI、EMNLP、COLING、CIKM等國際期刊及會議上先後發表論文140多篇;擔任多個重要國際學術期刊、國際學術會議如IEEE TKDE、 ACM TOIT、IJCAI、AAAI、ACL、EMNLP、COLING 等的審稿人,曾擔任2020 IEEE-DSC的PC Co-Chair, 2018 APWEB-WAIM的PC Co-Chair,2018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委會學術研討會主席。
主講嘉賓
劉群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語音語義首席科學家,負責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原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教授、愛爾蘭ADAPT中心自然語言處理主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負責人。分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計算所、北京大學獲得計算機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方向主要是自然語言理解、語言模型、機器翻譯、問答、對話等。研究成果包括漢語詞語切分和詞性標註系統、基於句法的統計機器翻譯方法、篇章機器翻譯、機器翻譯評價方法等。承擔或參與眾多中國、愛爾蘭和歐盟大型科研項目。在國際會議和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被引用8000多次。培養國內外博士碩士畢業生50多人。
趙東岩
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大規模語義數據管理、智能知識服務技術,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基於知識的自然語言理解、知識圖譜構建以及基於知識的問答與對話系統。近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15項、主持7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包括ACL、AAAI、IJCAI、SIGMOD、VLDB、VLDB Journal、TKDE等CCF A類會議和期刊論文6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20項、申請10項,先後七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包括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個人獲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7年)和北京市第七屆「科技之光」技術創新特別獎等榮譽。
計算機學會(CCF)傑出會員,CCF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秘書長(2010-2019)、CCF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委員、CCF網絡與數據通信專委會委員。
張梅山
天津大學新媒體與傳播學院長聘副教授。2014年博士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做博士後,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為黑龍江大學副教授,2019年4月入職天津大學。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相關的研究工作,包括文本詞法句法語義分析、情感分析、文本生成、輿情分析與導控、社交網絡分析和深度學習等,並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知名國際會議以及期刊上(CCF A/B)發表論文30多篇,google被引達1000多次 。編寫軟件包括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深度學習庫,以及若干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包。主持或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項。
主持人介紹
萬小軍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語言計算與互聯網挖掘研究室負責人,在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與文本挖掘,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自動文摘與文本生成、情感分析與語義計算等。曾擔任計算語言學頂級國際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編委,目前擔任TACL執行編輯、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JCST編委,擔任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國際會議EMNLP-IJCNLP 2019程序委員會主席,多次擔任相關領域重要國際會議領域主席或高級程序委員,包括ACL、NAACL、EMNLP、EACL、IJCAI、AAAI等。榮獲ACL2017 Outstanding Paper Award、IJCAI 2018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2017年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CCF NLPCC青年新銳獎等。與位元組跳動、南都、三菱綜研、科學網等單位合作推出小明、小南、小柯等多款AI寫作機械人,受到國內外一百多家媒體的廣泛報道。
張岳
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基礎自然語言處理及其應用,研究成果包括自左向右處理文本的結構預測算法,多任務融合學習的聯合模型,自然語言處理和人類常識研究,以及金融市場應用。發表國際期刊論文30餘篇,CCF列表 A、B 類國際會議論文百餘篇。獲COLING2018和IALP2017最佳論文獎等獎項。在國內外相關領域頂級會議ACL、COLING、EMNLP、NAACL上多次擔任領域主席,在頂級期刊如TACL擔任執行主編(action editor),ACM TALLIP和IEEE TBD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
進群獲取更多信息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交流群
直播交流群二維碼
群滿,需入群請添加助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