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 | 500+金融政企數據庫遷移投產,騰訊TDSQL加速企業 「核動力」變革
- 2019 年 10 月 29 日
- 筆記
文章轉載自 @IT168
近日,AWS首席佈道師Jeff Barr在AWS官網發文宣布:亞馬遜消費者業務永久去掉Oracle數據庫。
日前,基於國產金融級分佈式數據庫騰訊TDSQL打造的張家港農商銀行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成功上線投產,張家港行業成為全國首家在銀行核心系統中採用國產分佈式數據庫的傳統銀行。這一突破性事件再次將數據庫自主可控的趨勢推向高潮。
事實上,國內包括張家港行、微眾銀行、中國銀行、深圳地鐵、廣汽集團等,行業至今已有超過500家金融政企機構將系統數據庫遷移至騰訊TDSQL。自主可控的分佈式數據庫,正加快了國內數據庫升級改造和數字化產業趨勢發展。

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要跨越的是技術的代差
高頻賬戶類交易耗時在 300 毫秒之內、20 秒內可以完成 1 萬筆批量代發代扣業務、數據庫系統綜合降至1/5甚至更低……而節省下來的成本效率,銀行可用於業務快速創新和迭代,發展互聯網線上化業務,在時間和空間上擴大銀行業務服務版圖。張家港行數據庫遷移後的核心系統實現了代差級的降本增效。
所謂代差級技術優勢,舉個例子,在航母發展史上,老一代柴油動力能耗高、續航低下,依靠龐大的補給工作維持作戰。
1961年11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美國「企業」號建成服役,使航空母艦的發展進入新紀元。據了解,美國 「企業」號航母上裝備核動力裝置,使航空母艦具有更大的機動性和驚人的續航力,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航行10年。而且,它可以高速地駛往世界上任何一個海域。
這就是技術的代差。
基於Oracle等傳統集中型數據庫,成本高、擴容難、性能受限,傳統模式下靠採購高端設備以及增加硬件來保證數據庫可用性和擴展性的方案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而自主可控分佈式數據庫可以很好的滿足產業互聯時代線上化、高頻、多維度、高並發的場景需求,在解決技術瓶頸的同時,拓寬業務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通過核心技術升級,以新一代分佈式數據庫解決歷史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並實現實現自主可控,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選擇。就像解決航母補給問題的,是新一代核動力系統。
分佈式數據庫轉型風起雲湧
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的34.8%。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佔整體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22.5%,未來15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11.3萬億元。
當社會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的數據量仍將迎來爆髮式增長。海量的數據存儲、處理成為未來社會和產業運轉的基礎。未來,誰能在單位時間內進行更快更多的計算,誰就能掌握商業領先權。
顯然,數據庫技術系統已從傳統動力進入「核動力」時代,推動技術應用能力實現代差級飛躍。企業擁有代差級技術優勢,才能滿足降本增效、技術驅動業務發展的需求。
TDSQL脫胎於騰訊公司計費場景,經歷了十幾年高數據一致、高可用、高可擴展性場景歷練,並從一開始就採取低成本、適用性廣泛的互聯網化架構設計,天然適應於數字時代金融級交易場景。
以微眾銀行的實踐為例,TDSQL承載了微眾銀行99%以上線上數據庫業務,基於TDSQL的X86的軟硬件架構,幫助微眾銀行極大地降低IT戶均成本,極大提升了微眾銀行的行業競爭力。成立4年多以來,微眾銀行業務迅速發展,它沒有網點,目前有效客戶數已過億級,微粒貸、微業貸等也成為行業的明星產品,客戶遍布各地。
投身數字化、自主可控轉型大潮的企業,數不勝數。數據庫技術上脫離國際數據庫「卡脖子」,風起雲湧。這又是一個勇立潮頭、爭奪機遇的時代。
據統計,以騰訊TDSQL為例,目前TDSQL已經為500+機構提供數據庫的公有雲及專有雲服務,客戶覆蓋計費、第三方支付、銀行、保險、互聯網金融、物聯網、互聯網+、政務等領域,助力客戶業務從國際數據庫切換為自主可控的分佈式數據庫。
據國際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2018年騰訊雲數據庫市場份額增速達123%,位列國內所有數據庫廠商之首。無獨有偶,除了Gartner等權威機構的認可之外,另一家國家權威評測機構 Forrester今年6月份也將騰訊雲數據庫評為全球數據庫領域「實力競爭者」。
如今,我們不需要討論是否進行雲化、分佈式轉型,更多是討論如何轉型。
完整的數據庫生態服務:500+企業機構數據庫高效遷移:穩!
TDSQL已有十多年發展歷程,承載了騰訊近90%的金融、交易、計費類業務,十多年研發中TDSQL在高可用,分佈式方面做持續優化,同時不斷提高性能,具備全球部署架構、水平伸縮、企業級安全等特性。在業界頗為頭疼的雲數據庫運維問題上,TDSQL還提供了兩大利器:「赤兔」運營管理平台和「扁鵲」智能DBA診斷系統。
完善的技術生態服務,才能多方面解決用戶痛點。比如,TDSQL提供了完善的數據庫多源同步遷移服務(TDSQL-MULTISRCSYNC),支持企業高效穩健地從傳統集中型數據庫遷移到新一代分佈式數據庫,大大降低了傳統數據庫遷移改造的門檻。
如果說基於自主可控分佈式數據庫架構是技術升級抵達的彼岸,多源同步遷移服務就是高速的渡輪。在我國整個數據庫工業生態亟需成熟完善的背景下,它代表着數據庫從一項內部打磨的技術,發展為一款成熟to B服務產品關鍵的一環。
所謂TDSQL-MULTISRCSYNC(下文簡稱多源同步)模塊,是TDSQL所開發的集合高性能、高一致、高可用,和安全風險控制等特性,支持多種異構數據平台的整體數據庫遷移服務。其優勢在於,不僅能夠實現快速數據遷移,同時通過實現長時間准實時同步,為遷移方案提供完善的安全風險控制機制,保障數據庫之間安全、高效遷移。
高性能、高一致、高可用
據了解,TDSQL多源同步服務支持將Oracle等數據實時同步至TDSQL中,同時能夠實現將數據實時同步分發至多種類型的異構數據平台,並且部署靈活,支持一對多、多對一等多種複製拓撲結構,來滿足不同的業務類型需要。
騰訊TDSQL研發工程師吳夏介紹,TDSQL多源同步能夠將數據延遲控制在3S之內,其基於row格式binlog的並發同步技術,大大提升了數據同步的速率,降低了同步延遲,實現高性能遷移。
而高一致方面,多源同步模塊通過實現一種行級的冪等重放技術,保證在各種異常環境下數據重放的準確性,同時針對諸如並發環境下數據多唯一約束等問題也進行了有效的解決,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最後,如何讓數據庫遷移做得更穩?TDSQL多源同步通過自動化擴容感知、消費者自身多機容災保護,實現了數據同步服務本身的容災能力,從而保證服務高可用。

安全問題是數據庫遷移考慮的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多源同步的方案實踐,還能實現數據庫遷移中的安全風險控制。因為準實時的數據同步分發與雙向數據遷移等性能特性,使得多源同步服務輕鬆實現了解耦與風險控制,保障系統持續可用。
數據庫遷移涉及大量核心數據信息,「快」和「穩」缺一不可。多源同步服務作為TDSQL內置功能特性,在數據庫國產化轉型實踐中久經驗證,至今助力超過500家金融政企機構數據庫國產化遷移投產。以某省廣電局遷移案例為例,TDSQL多源同步遷移服務通過重新部署業務系統的遷移方式,從遷移準備、遷移評估、方案設計、資源準備及數據庫改造、遷移實施、結果驗證一共只使用30天。其中最為關鍵的資源準備及數據庫改造環節用時7天!將客戶的業務系統數據庫從Oracle遷移到TDSQL,TDSQL的性能滿足了客戶面臨的現有的業務壓力。而業務系統遷移過程中對數據完整性保障,為後續新業務系統運維提供了良好的數據基礎。
而在一些金融級高度敏感業務系統遷移實踐中,TDSQL很好地實踐了兼顧性能和安全的遷移服務策略。以張家港行核心系統數據庫遷移為例,張家港行聯合騰訊雲及系統建設方長亮科技,充分結合銀行傳統業務與互聯網業務的場景差異,對業務邏輯進行重新設計,以完成新一代核心系統應用兼容性改造和數據庫升級優化。同時,依託TDSQL提供異構數據庫同步方案,三方還實施了TDSQL和集中式數據庫數據准實時同步的策略,作為兜底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雙版本同步兜底方案,最終無需派上用場,新核心系統系統平穩上線,順利投產。
結語
隨着雲計算帶來的變革,為更好服務各行各業,更快更高效地實現國家推進「國產、自主、安全、可控」的戰略方針,騰訊TDSQL數據庫遷移解決方案應運而生。除了還具備穩健高效的數據庫遷移服務,TDSQL還致力於助力行業解決新時代數據庫自主可控需要的人才培養、智能運維、新興技術生態融合等問題。在技術創新和生態完善上的持續投入,希望國內數據庫廠商能在數據庫自主可控發展上創造更多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