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過億滿足不了李子柒的野心:這家螺螄粉工廠 撐得起她的商業帝國嗎?
李子柒的商業版圖又擴張了。
8月18日,柳州與李子柒品牌合作發佈會在柳州螺螄粉電商產業園舉行。李子柒表示,將在柳州投資建造線下工廠,持續深入推進螺螄粉口味研發、品質溯源、原料品控、助農扶貧等事項。
天眼查數據顯示,李子柒所在的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念」)於近日成立了全資食品子公司——廣西興柳食品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為食品經營、食品進出口、餐飲管理等。
而在此之前,李子柒品牌的螺螄粉,並不是她所在團隊或團隊後方的企業生產,而是由柳州當地企業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代工。
高峰時期,代工企業有近三分之一的產能用於生產李子柒品牌的螺螄粉。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即食麵、螺螄粉等袋裝速食類食品需求暴漲。據統計,僅2020年上半年柳州螺螄粉就賣出近50億元,今年1-6月出口總值也達到去年全年的8倍。
李子柒牌螺螄粉也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天貓旗艦店數據顯示,李子柒螺螄粉月銷量為150萬件以上,而同是螺螄粉知名品牌的「螺霸王」和「好歡螺」的天貓旗艦店的產品月銷量最高也不過10萬件和40萬件。
2020年,疫情的衝擊迅猛來襲,大批線下工廠和企業都沒熬過去。
在實體生意越來越難做的今天,李子柒放棄輕裝上陣,選擇重倉實體,究竟是一步險棋還是一步妙棋?
保證「李子柒」的IP生命力
微念對於李子柒的打造顯然放眼長遠。
李子柒剛紅的時候,許多廣告找上門來,但都被微念拒絕了,微念團隊首先做的事情是嘗試把李子柒的長視頻精細化。微念認為,必須先打造出個人IP品牌價值,過早商業化對李子柒今後的發展沒有幫助。
經過早期對內容的深度打磨以及對商業化的剋制,李子柒後來的商業化之路開啟得異常順利。據報道,2019年,李子柒的年收入已破億。
李子柒的商業化渠道有哪些?
首先是各大視頻平台播放廣告收益的分成。
在YouTube,李子柒是中國唯一一個破千萬粉絲的主播,在微博、B站、西瓜等視頻平台,她的視頻也都擁有驚人的播放量,播放瀏覽收益分成、廣告植入收益、粉絲打賞和直播收入的每個環節都為她和微念帶來了不菲的收益。
其次,就是靠自有電商品牌和線下門店的收入。
2018年,李子柒開始運營天貓店鋪,售賣的產品正是此前出現在視頻內的螺螄粉、藕粉、火鍋底料等。上線6天,僅有的5款產品的店鋪銷售額就突破千萬,目前李子柒電商旗艦店的年銷售額已突破7000萬。
線下方面,李子柒牌螺螄粉也已經進入了一些便利店和華潤萬家、大潤發、盒馬鮮生等線下商超門店銷售。
微念創始人劉同明曾表示,如果只是靠流量轉化電商或是純接植入廣告,商業天花板很低,所以微念的商業探索主要圍繞消費品牌孵化。
今年疫情期間的一些數據也側面佐證了以上觀點。受限於疫情,今年的MCN整體廣告投放量降低,導致通過短視頻變現的能力進一步降低。
據自媒體聯盟WeMedia集團的調查統計,截止到2020年3月,有近200家MCN機構面臨倒閉或已經倒閉,比例超過了50%。
對李子柒和微念來說,如何保證自己作為網紅能夠擁有長久的生命力,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從開設食品公司這一舉動,不難看出微念圍繞「李子柒」這個IP進一步孵化實體產業並以此擴大自己的變現渠道的決心。
個人IP品牌化
在發展初期,大部分網紅食品都通過「輕資產」方式輕裝上陣。無需自建生產線,依靠與工廠合作形成食品產業的OEM模式,就可以開發出針對性強的產品。
不必投入大量的研發和生產成本,極大縮短了新品進入市場的時間,這使得許多網紅產品能夠專註於媒體推廣、產品定位與市場佔有率的提升,憑藉消費升級的紅利和線上的創新渠道快速實現突圍。
當企業達到一定體量之後,就面臨新的選擇:是延續單一的「輕資產」戰略,還是納入「重資產」來綜合發展?
微念和李子柒的動作,表明了他們決心選擇後者。
李子柒通過差異化的視頻風格打造了個人獨特的IP,但其賣的產品並沒有實現差異化。對李子柒來說,產品開發和品質控制是其自身弱項,核心品類必須擁有實質的差異優勢,才能穩固其在螺螄粉產業中的地位。
李子柒螺螄粉的代工廠家廣西中柳,也擁有自己的螺螄粉品牌「柳江人家」。根據網友對兩款螺螄粉的評測,發現兩款螺螄粉在調味料、佐菜、粉方面的食材和口味都高度一致。
在螺螄粉行業,委託代加工是常見現象,同一廠家同時接手多個不同品牌產品加工的情況也經常出現,而代加工的廠家在原材料和口感方面大同小異,價格差主要來自品牌溢價。
此外,代加工還會出現諸多問題,比如產品質量不易把控。
袋裝螺螄粉比實體店螺螄粉的製作程序上更為複雜,除了將螺螄粉的原料、配料準備好,還要將這些材料分別進行密封包裝,巴士殺菌,最後打包運送到各渠道,代加工工廠無法保證每一個環節都不出錯。
在微博、小紅書等平台搜索「李子柒螺螄粉評測」關鍵詞,可以看到很多消費者都反饋,李子柒螺螄粉的品控相當不穩定,例如炸腐竹不夠脆、花生沒熟、米粉偏硬等。
其次,代工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創新。代工廠在更換食品包裝、調整配方等方面,改變意願較弱。畢竟作出改變後,生產線就要調整,這對代工廠是巨大的成本。
從過去的產品銷量和長遠規劃來看,微念和李子柒選擇建立自有工廠,能夠將KOL的變現天花板進一步撐高。
不過建廠只是第一步,關鍵在於提升產品生產鏈條的管理能力和品質控制能力,這對於李子柒與微念或許是一次重要轉型。
城市名片與網紅IP進一步捆綁
李子柒的公司註冊在廣西柳州,政府站台自然不可少。廣西興柳成立發佈會上,柳州市委副書記、柳州市商務局局長與李子柒同框,頗具象徵意義。
在打造城市名片方面,螺螄粉多年來一直被柳州寄予厚望。
柳州是一座工業重鎮。
除了以柳鋼著稱,柳州還是全國五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隨着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老牌工業城市難逃衰敗命運,工人下崗,勞動力需要轉移,柳州也亟需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縱覽各城市的發展,「城市+美食」往往有機會打造具有傳播力的城市名片,比如蘭州拉麵、重慶火鍋。捧紅柳州螺螄粉,柳州政府心切。
2010年,柳州市政府曾制定了「螺螄粉進京項目」,鼓勵更多人帶着柳州螺螄粉進京謀銷路,並給予一定扶持。由於房租、原材料運輸等成本高企,在移動社交尚未出現的年代,市場教育難以普及,螺螄粉小館在異地經營慘淡。
預包裝技術的成熟,電商、社交媒體的普及,螺螄粉在線上意外走紅。柳州市政府借勢「放水養魚」,鼓勵螺螄粉產業發展,並進一步制定規範,淘汰落後產能,促進螺螄粉產業正向發展。
比如2016年,《柳州螺螄粉地方標準》發佈,螺螄粉產業園開始建設;2018年,「柳州螺螄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得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知識產權局核准註冊;2019年,柳州市政府宣布到2022年將螺螄粉產業打造至「雙百億」級別: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實現100億,配套及衍生產業銷售收入實現100億。
政策紅利顯著。
不過在柳州當地,螺螄粉品牌分散,頭部品牌市場份額有限,缺乏具有IP效應的頭部品牌一直是柳州螺螄粉產業一大痛點。2019年底,最早做袋裝螺螄粉的柳州本土品牌就倒閉了一波。
李子柒在柳州建立食品廠,無疑促成了柳州城市名片與網紅IP進一步捆綁,李子柒個人IP依託實體產業和地方政府扶持,或許將建立更加穩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