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色溫多少比較合適 一文看懂
顯示器的色溫究竟是如何定義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色溫這個老話題,看看色溫到底有多重要!咳咳,其實沒那麼重要。
啥是個色溫?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疊加組成。
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
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這個黑體可不是什麼奇怪的黑色物體,這是科學家規定的理想物質,它可以接受所有電磁輻射,並且不會發生任何反射或透射。
當把絕對黑體加熱到一個溫度時,它發出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相同,那麼我們就將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為該光源的色溫,其單位用「K」(開爾文)表示。
常見的色溫類型
列舉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色溫:燭光大概1800~2000K ,日出、日落大概是3000K ,艷陽天是6000K,藍天12000K。
看到這兒你大致明白了色溫的含義,那這些色溫有什麼用呢?
暖色調更加親近溫和,而冷色調更加高冷有范。每個人對顏色的偏好和喜愛也是不同的,顯示器色溫也同樣是如此!
購買顯示器要看色溫嗎?
答案當然是:大可不必!
因為很多顯示器帶有色溫調節功能,通過該功能(一般有9300K、6500K、5000K三個選擇)可以使顯示器的色彩能夠滿足高標準工作要求。
高端的產品中有些還支持色溫線性調整功能,有的出廠時會故意默認暖色以討好用戶眼球。
就算顯示器沒有色溫功能,我們只需要調節顏色,將藍色的稍微減少一點點,那就能達到暖色的目地了。顯示器的色溫調節其實也只是出場的時候預設了模式。
暖色會比冷色更加護眼一點,所以長時間觀看屏幕的話最好還是選擇暖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