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把火星改造為人類「第二地球」需要2-300年
在以往的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把火星看作是人類的「第二棲息地」。當地球資源耗盡,人類有沒有可能在火星上建立大本營呢?
近日,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接受網易科技訪談時表示,改造火星並非天方夜譚。
對於公眾關心的人類是否會移民火星一事,歐陽自遠解釋,有很多科學家十分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我們的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脅,再加上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宜居了。所以科學家期望能不能在太陽系裏面找到另外一個天體,讓它變成我們第二個地球,人類能夠大量遷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個天體就是火星。
歐陽自遠透露,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溫度,讓冰蓋融化,在火星表面保持液態水,並製造出溫室效應。然後在上面種一些低等植物,慢慢改變大氣,提高溫度,讓火星溫度接近地球。
按照現在的科學認識,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三百年時間,改造之後人類就可以不穿宇航服在火星上生活了。
但在改造火星初期,人類必須居住在密閉的地下或地面艙室中,最好是派機械人上去,發揮它們的智能作用,因為人是沒辦法做這件事情的,火星表面氣壓低、寒冷,要穿很重的宇航服工作,呼吸、行動、體力都是問題。
歐陽自遠相信,人類一定能夠把火星改造成為一個適合於人類居住的星球,以後地球和火星都要變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姐妹星。
今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此外,我國火星車名稱的全球徵集活動也即將啟動。
據了解,目前,我國正在開展首次火星探測工程的研製工作。按照計劃,2020年我國將通過長征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着陸和巡視探測。
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抵達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