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不送充電頭也沒有 蘋果iPhone 12控制成本:它能瘦身成功嗎
每年的蘋果秋季新品發佈會,都被果粉們譽為「手機春晚」。
一個月之前,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表示,蘋果今年的四款iPhone12產品可能將不再在包裝盒內提供EarPods耳機和充電頭,只會有一條數據線,用戶需要的話則要單獨購買。
隨後,有消息人士放出了iPhone12的包裝盒內嵌物的渲染圖,也基本符合了巴克萊銀行分析師的觀點:蘋果今年真的摳門到不再送充電頭和耳機了。
蘋果家也沒有餘糧了
這句開玩笑的話對於蘋果來說並非虛言。儘管相比其他科技巨頭而言,蘋果境況已經好上不少。
根據數據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 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高端智能手機(出廠價格超過400 美元,非最終售價)在1月至3月期間的銷售額下降13%。
但蘋果卻以57%的份額高居榜首,不過大中華區市場份額仍然處於萎縮狀態,市場佔有率已經從12%下降至7%。
5月份蘋果發佈了第二季度的財報,最終的結果超出了各位分析師的預期。
不過,這些分析師對蘋果的財報並沒有給出一個積極的姿態。原因很簡單,蘋果一反常態的沒有給出第三季度財報預期。
疫情給蘋果的壓力需要iPhone扛
與蘋果發佈財報的時候不同,全球新型冠狀病毒並沒有得到切實的緩解,美國又爆發了黑人爭取種族平權的運動,讓新冠疫情出現了第二波高峰,這對於AppleStore在全美恢復營業顯然是一個極大的影響。
多重壓力之下,蘋果需要在節省成本的情況下,讓旗下的硬件產品獲得最大的利潤,iPhone無疑是承擔這一任務的最好產品。
分析師們不看好轉型服務
過去幾年裡,外界一直在指出蘋果從硬件第一轉向服務至上,服務讓蘋果賺取了巨額的營收。
從AppleMusic到AppleTV+,蘋果正在摸索出一條成為服務型公司的轉型之路。
分析師們卻並不看好蘋果的轉型之路,他們認為蘋果無法成為服務型公司的一大主要原因是硬件公司和服務型企業最本質的區別就是經營方式。
如果人們要稱蘋果為服務公司,那麼就應該根據用戶增長、收入和每位用戶所產生利潤這些典型服務指標對其進行評估,更何況蘋果已失去公有雲市場機會。
外界還是看市場佔有率
顯然,外界對蘋果的評價指標仍然是賣出了多少台硬件產品,佔有率似乎是衡量蘋果在業界位置的唯一指數。
同時,整個市場在無限趨近於飽和,蘋果的用戶增長正在減速,甚至在掉粉。服務無法吸引用戶時,蘋果還是需要將目光重新聚焦於硬件。
iPhone包裝盒內容大瘦身
令蘋果始料未及的是,AirPods成為了他們的明星產品。根據3月份渠道商給出的信息,蘋果計劃在今年出貨AirPods系列產品9000萬套。
AiPods的成本僅為36美元每套,而他的售價是其成本的5倍以上。
無線耳機身上所具有的高利潤,讓蘋果有着充分的理由進一步擴大AirPods的用戶群,iPhone不再標配EarPods也就順理成章了。
與此同時,蘋果還計劃在今年推出廉價版AirPodsPro。在收穫了巨額利潤之後,蘋果希望藉助降價進一步擴大用戶群,不再標配耳機是一個合理的手段。
充電頭也是如此。傳言出現之後,蘋果也曾「放風」目的是為了消費者可以重複利用已有充電頭,並實現環保。
不過,越來越多傳聞都在指向蘋果將會拋棄5V1A的充電頭,現在把充電頭剝離出整機包裝似乎也是在驗證這樣的傳聞。
用戶需要完整體驗
從蘋果自身角度來看,拿掉EarPods耳機和充電頭對蘋果的營收可以帶來巨大的幫助,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可取。
對於一個購入手機的新用戶,完整體驗對其來說是必需的。
如果今後iPhone的耳機和充電頭均需要用戶再次付費,並形成一定的行業風氣,新用戶的體驗自然遭到了破壞,對整個手機行業均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結語
蘋果不再送耳機和充電器也許是環保所需。但是用戶的心理是從不嫌送的多,一旦少了就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