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版「三伏天」今日開啟:這些禁忌不要犯
7月16日,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正式來了,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這也意味着到了夏季最熱的時候,而今年的「三伏天」更是長達40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隨着入伏,這些禁忌千萬不要犯:
①忌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會室內閉窗吹空調。其實,潮濕熱、通風差的室內也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也會致病。
建議:每天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
②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營養不全面,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致疾病。
建議:果蔬不能少:多吃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紅柿、芹菜等;蛋白質:適當吃些瘦肉、魚、雞蛋等;穀物:出汗會丟失B族維生素,而穀類含豐富B族維生素。
③忌冷風對着吹
對着空調直吹,會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肩背部不要直對着空調,可以搭個披肩。
④忌大口急喝水
大口急喝水,水分會快速稀釋血液,加重心臟負擔。對冠心病患者尤為危險。
建議:每次喝水不超200毫升左右,以溫開水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少量多次補水。
⑤忌冷飲不離手
雪糕等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冷飲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出現黏膜水腫和糜爛。
建議:少喝冷飲,溫白開水是最健康的飲品。
⑥忌沖冷水澡
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不良反應。嬰幼兒、老年人、經期或孕期女性、持續加班者、坐骨神經痛或關節炎患者、對冷過敏者尤其不能用冷水洗澡。
建議:洗澡水溫不要過低或過高,35℃-40℃為宜;洗澡時間也不宜過久,10-15分鐘即可,最長不超過30分鐘。
⑦忌整天不出汗
不要怕熱就不運動,或在空調房裡呆天。要適量出汗,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
建議:適量運動,不要整天泡在空調房,微微出汗對身體好。
⑧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時節天氣炎熱,夜晚睡眠會受到影響,有條件者最好睡午覺,可保證下午精力充沛,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建議:午睡以15-30分鐘為宜,午睡後可輕微活動,喝一杯水。
⑨忌情緒激動
炎炎夏日,人更容易心浮氣躁,但激動情緒傷身體。比如生氣時,血壓會上升,血管以及心臟部位所承受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高很多。
建議:保持平和舒暢的心情。情緒激動時,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消除壞情緒,讓心情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