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怎麼做面試官的
- 2019 年 10 月 3 日
- 筆記
閱讀提示
更新於2019年2月3日:本文過於注重技巧,很多內容筆者已不再使用。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正如獨孤求敗的劍術精進之路,先注重技巧,再內化,變得不拘泥於形式。
縱然本文內容已不完全與筆者真正的面試風格吻合,考慮到可能有開闊視野,啟發思路的作用,對新人仍有參考價值,故分享出來。讀者可結合自身實踐,批判性地看待本文內容,不需要全盤接受。
形勢分析
在線上溝通的時候,就可以分析雙方的形式,即我方究竟是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這將為線下的面試打下了一個基調,不同的形勢下,需要採取不同的打法。
優勢
我方處於優勢,即我方佔上風,此時是買方市場。
其中的可能的表現為:
-
候選人主動發消息溝通,主動發送簡歷
-
稱呼叫「您」,而不是「你」
-
主動提出面試
-
擔心不符合崗位要求
劣勢
我方處於劣勢,即我方佔下風,此時是賣方市場,其本質是吸引力不足。
其中的可能的表現為:
-
候選人評價質疑我方的能力,點評我方不足
-
消息「已讀」,不回復
很多在劣勢情況下, 我們是換一個目標。力挽狂瀾的案例還是比較稀少的,性價比也不高。
平局
平局也即所謂「五五開」,互相有需求,互相有篩選,那麼,這種要靠線下的發揮,讓我方擴大優勢,增強吸引力。
實戰
優勢打法
重點是:少犯錯,保持優勢。
可以採取以下手段:
-
保持時間緊湊
-
「例行公事」
-
「喜厭不形於色」
保持時間緊湊
因為在線上已經做了許多準備工作,所以現場並不需要聊太多,個人經驗而言,保持在半小時內即可。
我犯過的錯誤就是,最後問「你還有什麼想問的」,對方問一些問題; 我還問「還有呢」,不斷地給對方提問的機會,忽略了時間,結果說得越多,「出錯」的可能性就越大。
為什麼說「出錯」?因為如果對方問的是不利我方的問題,此時如實回答,就會降低我方身價; 如果想修飾一下,臨場發揮不一定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只要是回答不好,那就讓我方的優勢有所丟失。
所以應該控制時間,有效的辦法是開場前用手機定個鬧鐘,則到點後自動提醒,時間到了就得結束談話,不拖泥帶水。
「例行公事」
「例行公事」就是讓人感覺流程化,結合時間緊湊,在整個過程中,就不會讓對方有多餘的思考,一切是我方在帶領節奏,我方主導,一切在掌握之中。
如果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流程,雖然靈活,但難免會發意外情況,如果應對不好, 那就減分了,因此還是使用一套自己熟悉的流程,求穩為上。
「喜厭不形於色」
臉上面無表情,不過多地表露內心的情緒。
我犯過的錯誤就是,當對方表現出閃光點時,我臉上表現得略顯驚喜,眼裡都是滿意,結果被對方當場看出來了。
這有什麼不妥呢,這會讓增長對方的自信,加重自己的籌碼。
所以,縱然自己覺得對方不錯,達到我方的標準,也不能表現出「你就是我想要的人」形態。不能讓對方覺得我方很需要TA,那就成賣方市場了。
這裡有個技巧,就是言語,以及態度中,表現出我方的選擇很多,處於買方市場的情形。潛意識中向對方表達,我方的候選人很多,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指出缺點
該方法適用於想要控制主導權的場景,比如候選人有點自大,或不禮貌,或試圖控制局面(當然這種情況很少)時,就可以使用。
註:該方法要求使用者需要一定的控場能力,因為指出缺點會導致氣氛變僵,所以必須有後續措施能把氣氛緩和回來; 另外指出缺點有可能讓對方自尊心受損,所以必須注意形式,不激起對方的反抗心理。
價值觀
技術面(或稱專業面)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只聊專業能力,而忽略了其他。
這會造成一個問題,可能在最後待遇環節出現問題,候選人只比較薪資,而不考慮其他。於是可能發了offer,候選人覺得別的公司價錢更高,於是沒來。
其實可以在面試的時候,輸出我方的價值觀,給對方「洗腦」,讓對方能看到錢以外的東西。
所以進行專業面的時候,有必要在最後了解一下候選人的人物性格,個人想法,以及生活方面的內容,側面加深對候選人的了解,同時趁此機會輸出一波價值觀,讓他能看到更高維度的東西。
平台與項目
之前犯了個錯誤,為了抬高平台,我採用了打壓項目的方式,想以此有個對比,來突出平台的優越感。但這樣會讓人對項目有所抵觸。
更高明的做法是「雙贏」,而不是「此消彼長」。也即說明平台與項目是相輔相成的。做項目也沒啥不好的,我們的都是百萬級甚至千萬級別的項目,簡歷上有這樣的經驗,那也是很添金的。
加班
一個人經常加班,很可能是工作方式不當,缺乏技巧,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不行; 一群人經常加班,一定是leader能力不行,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交流
合格的面試應該是有交流的,而不是完全是一問一答的方式。
在面試的最後,可以有個總結。
所謂交流,其關鍵點有:
-
換位思考
-
表達感受
-
提供價值
如能觸類旁通,就會明白,以上三點各類談話場景中都是適用的。
我以前犯的錯誤在於,我的態度是強篩選的,但卻一路強勢到底,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表示理解; 也沒有表達感受,肯定對方的能力; 對我方的信息也沒有透露過多,沒有讓對方看到別的價值。
所以這就導致候選人看不到一個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成長空間,這才會斤斤計較眼前的既得利益。
當然,這樣做也是有歷史原因,我曾因為太友好卻沒有產生好的結果而耿耿於懷。但現在想來,我這是因噎廢食,所以我反思調整了過來。
總結一下,以上三點是面試進階點,需要好好琢磨,反覆實踐,在實戰中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