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人10分鐘—Linux學習篇(四)』基礎網絡概念

  • 2019 年 10 月 8 日
  • 筆記

計算機網絡組成

硬件組成:

Node節點:一般的PC(如筆記本電腦、台式機等)、Linux服務器、ADSL調製解調器、網絡打印機都可以作為節點。節點是具有網絡地址(即IP)的設備。

服務器(Server):就網絡聯機而言,提供數據「響應」給用戶的主機,可以稱為一台服務器。我們常見的服務器有Web服務器、文件服務器等,像百度、淘寶、新浪這樣的網站背後,都是由許許多多的服務器來作支撐進行服務的。

工作站(Station)或客戶端(Client):任何可以在計算機網絡輸入的設備都可以是工作站,若以聯機發起的方向來說,主動發起聯機去要求數據的,可稱為客戶端。

網絡卡(NIC):內建或者外插在主機上面的一個設備,主要提供網絡聯機的卡片,目前常見的是使用具有RJ-45接頭的以太網絡卡。一般的節點Node都具有一個或以上的網絡卡,使其具備網絡聯機的功能。

網絡接口:利用軟件設計出來的網絡接口,主要在提供網絡地址(IP)的任務。一張網卡至少可以搭配一個以上的網絡接口。而每個主機內部都擁有一個內部的網絡接口(loopback循環測試接口)。

網絡形態或拓撲(Topology):各個節點在網絡上面的鏈接方式,一般說的是物理鏈接方式。如上圖顯示的,就是一種被稱為星形連接的方式,通過一個中間連接設備,以放射狀的方式連接各個節點,即一種拓撲。

網關(Route)或通訊閘(Gateway):具有兩個以上的網絡接口,可以連接兩個以上不同網段的設備,如IP分享器就是一個常見的網關設備。

0

2

網絡區域

由於各個節點的距離不同,聯機的線材與方式會有所差異,由於線材的差異也會導致網絡速度的不同,使其擁有不同的網絡應用方向。早期我們習慣將網絡的大小範圍定義為局域網和廣域網

局域網絡(LAN)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節點之間的傳輸距離較近(如學校教師、辦公區、網吧等)。通過使用較為昂貴的聯機材料(如光纖),其作用是使得網絡速度較快,聯機質量優良可靠,可應用於分佈式系統、雲計算集群、科學運算等領域。

廣域網(WAN)

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傳輸距離較遠(如城市間、國際間)。聯機媒體較為便宜,適用於遠程傳輸。線材質量較差,多應用於Email、FTP、WWW等功能領域。

0

3

網絡協議

Node節點之間是如何進行通信的?我們了解了網絡基本硬件的組成與網絡連接區域,在整個網絡進行連接通信,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包括硬件、軟件數據封包與應用程序的互相鏈接等等。因此,在互聯網的發展中,制定了一套標準通訊協議(OSI)。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按照功能不同,分工不同,人為地分為了七層。劃分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應用層

與其它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例如,一個沒有通信功能的字處理程序就不能執行通信的代碼,從事字處理工作的程序員也不關心OSI的第7層。但是,如果添加了一個傳輸文件的選項,那麼字處理器的程序就需要實現OSI的第7層。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

表示層

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數據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許你選擇以二進制或ASCII格式傳輸。如果選擇二進制,那麼發送方和接收方不改變文件的內容。如果選擇ASCII格式,發送方將把文本從發送方的字符集轉換成標準的ASCII後發送數據。在接收方將標準的ASCII轉換成接收方計算機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CII等。

會話層

它定義了如何開始、控制和結束一個會話,包括對多個雙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連續消息的一部分時可以通知應用,從而使表示層看到的數據是連續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表示層收到了所有的數據,則用數據代表表示層。示例:RPC,SQL等。

傳輸層

這層的功能包括是否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及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還包括對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網絡層

這層對端到端的包傳輸進行定義,它定義了能夠標識所有結點的邏輯地址,還定義了路由實現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為了適應最大傳輸單元長度小於包長度的傳輸介質,網絡層還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數據鏈路層

它定義了在單個鏈路上如何傳輸數據。這些協議與被討論的各種介質有關。示例:ATM,FDDI等。

物理層

OSI的物理層規範是有關傳輸介質的特性,這些規範通常也參考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標準。連接頭、幀、幀的使用、電流、編碼及光調製等都屬於各種物理層規範中的內容。物理層常用多個規範完成對所有細節的定義。示例:Rj45,802.3等。

0

4

TCP/IP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TCP/IP不是一個協議,而是一個協議族的統稱,TCP/IP Protocol Suite,或稱TCP/IP Protocols。TCP/IP提供點對點的鏈接機制,將數據應該如何封裝、定址、傳輸、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標準化。它將軟件通信過程抽象化為四個抽象層,採取協議堆棧的方式,分別實現出不同通信協議。協議族下的各種協議,依其功能不同,被分別歸屬到這四個層次結構之中,常被視為是簡化的七層OSI模型

TCP/IP 將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三層整合成一個應用層,其餘不變。在應用層上面可以實作的程序協議有 HTTP, SMTP, DNS 等等。傳送層則沒有變,不過依據傳送的可靠性又將封包格式分為連接導向的TCP及非連接導向的UDP封包格式。網絡層也沒有變,主要內容是提供了IP封包,並可選擇最佳路由來到達目標 IP 地址。數據鏈結層與物理層則整合成為一個鏈結層,包括定義硬件訊號、訊框轉位串的編碼等等,因此主要與硬件(不論是區網還是廣域網)有關。

0

5

小結

再寫就有人跟我反應10分鐘看不完了!

O(∩_∩)O 哈哈~

思考:TCP/IP 是如何運作的呢?

下回見分曉,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