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械人是智能還是"智障",關鍵看3D視覺這一點
- 2019 年 10 月 7 日
- 筆記
撈機械人餐廳層一度引發熱議
海底撈本身自帶超高人氣,外加「機械人餐廳」這麼超前的概念,自然引起了各路吃瓜群眾的圍觀。有人說是創新,有人說是噱頭,一時難以定論。正所謂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人工智能被更多人關注的背後,機械人行業亦將迎來一次重大的變革。
智能還是「智障」?關鍵看這一點
機械人之所以被稱為機器「人」,其背後的邏輯在於仿生。AI處理器模仿人類聰明的大腦,機器臂模擬人類勤勞的雙手。谷歌AlphaGo多次擊敗人類圍棋高手,機器臂的精度和效率早已超越人類。過去我們都知道機械人的強大,但跟日常生活的關聯度很低。
那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工智能技術更多在遠離人們日常應用場景的雲端和專業領域發揮作用。而隨着邊緣側計算能力的發展和機器識別技術的崛起,給機械人配上了「雙眼」和「雙腿」,所以如今有越多的越多的智能機械人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
人沒有眼睛,寸步難行,智能機械人亦是如此。3D視覺技術的出現,賦予了智能機械人更強大的感知能力。憑藉一雙如人類一般看懂世界的「慧眼」,將更深層次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以我們最常接觸的掃地機械人為例,早期產品多為2D平面繪圖導航,因2D視覺自身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只能感知房間的平面結構,無法感知高低,因此呆萌的掃地機械人經常被絆住、卡住,無法智能識別物體,對於垃圾識別難以分類判定,清掃範圍也相對有限。
3D V-SLAM空間掃描技術的出現,極大的改善了此類「智障」的尷尬。掃地機械人具備3D視覺感知能力,可檢測障礙物高低、形態,因此可以指定更聰明的清掃或躲避策略。同樣因為其可檢測高低落差,也讓掃地機械人具備了鑽沙發、鑽床底等更多清掃範圍的能力。3D視覺技術對於機械人智能程度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機械人的「雙眼」有多厲害?
3D視覺技術對於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的重要性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包括英特爾等全球領軍的科技公司也涉足其中。其實在3D視覺領域,國內同樣具有技術實力雄厚的公司,比如3D視覺獨角獸奧比中光,該公司目前3D傳感專利數位列世界前三,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目前全球80%以上的服務機械人企業均使用奧比中光3D視覺方案,以該公司研發的3D雙目結構光模組「大白」為例,這是全球首款專為機械人定製的3D雙目結構光模組。通過其核心技術特性,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機械人的「雙眼」的犀利。
除了前文介紹的掃地機械人案例之外,目前奧比中光機械人3D視覺方案還可以實現動作識別、物品識別、行為分析、避障導航、3D空間重構、AR投顯交互等功能應用。一個手勢就可以操控機械人,或者讓機械人實現自主跟隨,大大提升了機械人的可玩性和功能性。

3D視覺開啟了機械人立體操控時代
無論是商用機械人、家庭機械人、工業機械人,還是特種機械人等不同行業場景,它們均將因為3D視覺技術的發展而獲益。比如在物流分揀當中,因為3D視覺的引入,機械人可以實現在不同體積大小的混合商品里自如分揀拆垛,從此告別單一、死板、純機械化的運作模式。
在3D視覺技術加持下,或許過不了多久機械人就會代替海底撈的小哥,跑到你的面前玩一把「特色抻面」。科技的發展,總是能夠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令我們驚嘆不已!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記得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