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方案諮詢中一些常見問題(三)

  • 2019 年 10 月 6 日
  • 筆記

一、公有雲的硬盤空間是按1024、還是1000為換算單位

大家都知道硬盤是按1000為換算單位(1000KB=1MB),而操作系統是按1024為換算單位(1024KB=1MB),因為我們買回來的1000GB硬盤,格式化後一般只有920GB,還投訴無門。那雲的塊存儲(雲硬盤)又是按什麼規則換算呢?

例如,實際你從天翼雲購買的40G空間,格式化後也是40GB,確實挺良心的銷售方式。

二、Windows操作系統的帳戶中莫名其妙多了幾個非法帳戶,查詢日誌沒有發現異常,一定是雲平台問題

涉及到IT的內容,問題產生的來源可能是網絡、硬件、操作系統、軟件層面,任何一點出現問題,都有可能被敵人全盤擊潰。對於此問題,黑客直接可以藉助數據庫、軟件層面漏洞等方面,借而獲得更大層面的帳戶權限,並把操作系統的日誌直接給清掉。

如果確實是要求很高的業務系統,最簡單的辦法一定是把安全組用好,只開放必須的端口。同時,可以購買一些安全產品,如日誌審計產品可以將各類設備的日誌進行集中存儲、分析、告警等,這樣就有了事後追溯、事中預警的有力依據。

三、在公主機中使用非80、8080端口開通網站,是否就不用備案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監管一般只掃描80、8080這些常用端口,不可能將65535的tcp端口進行全部掃描,這樣效率太低。實際上只有是能通過ie打開可見的網頁,理論上都需要進行備案。隨着常規備案步入正軌,將非常用的端口逐步納入日常性監管,也是趨勢。

四、進行業務數據災備時,是一次性全量備份好、還是經常性全量備份好

數據的恢復方式一般有三種:1、全量備份數據直接恢復 2、全量備份數據量+N份增量備份 3、全量備份數據+1份差異備份。

根據不同的場景,對於較重要的業務系統數據,一般是建議每周全量備份+N份增量備份進行恢復

有些同學在想,為了節省存儲的空間或帶寬,我一年全量備份一次+每次的少量數據增量備份,行不行?不建議這樣做,如果中間有一天的增量備份數據失效,那全年的數據都很難找回,得不償失。

五、容器服務(微服務)是否未來將替代以虛機為主的雲服務?

今天看到某業務系統,啟動一次全部服務,涉及100多個服務,而且不同服務之間存在強邏輯關係,必須先啟動服務a、才能啟動服務b,整個啟動時間超過20分鐘,而且必須是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進行手動操作。試想,如果遇到緊急故障,業務的恢復時間大部分將耗在這上面。

而容器的秒級啟動,業務模塊的相互獨立化、服務註冊機制,將原有串行的工作方式改變為並行的工作方式,極大提高業務系統的整體健壯性。

但相信,Docker與VM其實是兩條路長期共存的,各有優勢、各有自己的適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