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财务自由之间,只差一个公式
财务自由是什么?
财务自由是一种你可以不用靠主动收入而满足生活开支的状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
哎,要是财务自由就好了,我就不不用上班了
等我财务自由了,我就周游全世界
我要是财务自由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老板,给我来来十份炒饭,拿去喂狗
。。。
以上是一些生活中的闲聊还有段子,我们能够知道财务自由,就是一直钱很多的状态,多到能支撑你做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有一个财务自由梦。我,一个上班九年的测试开发,也是这芸芸众生里面的一粒财迷。我曾经以为需要发愤图强,好好上班,努力挣钱才能达到财务自由,所以和很多人一样,维持着高收入高消费的状态,虽然拿过股票,白手起家买了房,想买什么基本都能买得起,但始终不知道何时能够财务自由。
后来我从一本叫做《穷爸爸富爸爸》的书里面找到了答案:如果你想要的财务自由,你首先得算出对应的金额。那么如何计算呢,这里我列举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法则:
- 72法则
- 4%法则
这几条法则分别适用于干什么的呢?
- 72法则用于计算资产翻倍的需要花费的时间(单位:年)
- 115法则用于计算资产翻三倍需要花费的的时间(单位:年)
- 70法则用于计算资产贬值到一半需要花费的的时间(单位:年)
- 4%法则用于达到财务自由所需要的资产总价值
首先我们用4%法则计算一下,到底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实现物质上的财务自由。举个例子:隔壁单身青年老王一年所有的总开支包括还贷租房要花10w大洋,根据4%法则,他到达到财务自由所需要的本金就是10w/4%=250w,也就是说隔壁老王只要拥有能够提供现金流的资产,并且资产总值达到了250w,那么他就财务自由了。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北上广从事互联网的人,工作超过三年的,基本至少在二线城市买房了,例如我,在家里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工作不打两年就在某二线城市买了房。放到现在六七年过去了,应该早就财务自由了吧?
答案是,只要你能按照4%算出你的资产,那么你就是财务自由大军中的一员。当然,我们拿房子去对应资产,其实不够严谨,下面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自住房子只能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并不是真正的资产(卖掉的可能性相对小)。
第二:这里的讲资产必须是能够带来现金流的资产,不然每个月的25w开销从哪里获得呢(总不能把自家房子掰砖头卖钱吧)。
那么对于没有攒够250w的朋友来说,如何用公式来推算我们的财富积累能力呢?
我们来看看72法则来看,资产翻倍的时间为72/x,x为年复合收益率。假如我们通过各种投资能够达到14%(扣除2.8%的通胀率)左右的年复合收益, 那么资产翻倍:72/14 就是5年。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10w变20w需要5年,20w变40w需要五年,40w变80w需要五年,80w变成160w,需要五年。我们看得出来,10w变成160w,需要20年。
假如我们希望过20年后财务自由,即资产达到250w的价值,可以倒推一下:
- 在第15年的时候,我们需要达到125w的总资产
- 在第10年的时候,我们需要达到62.5w的总资产
- 在第5年的时候,我们需要达到31.25w的总资产
- 在第0年(就是现在),我们需要达到16w左右的总资产
相信大多数朋友,工作两三年挣到16w应该不难。以我个人为例,我在北京工作了七年,工资收入从刚毕业到最后结束北漂时候翻了10倍。上面算的还仅仅是16w放着不动,一直增值的效果。事实上,随着我们本身的人力价值也在上升,正常情况下,一个懂得财务自由公式并善于理财的人,5年左右就能积攒250w的财富。
这样看来,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力价值,善用财务公式,积极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对于身处于互联网这一造富行业的我们来说,并不难。
那么,工作了多年的你,到底达到你心中的财务自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