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3)-日志

3. InnoDB日志

3.1 InnoDB架构

InnoDB architecture diagram showing in-memory and on-disk structures.

分为

  • 内存区域架构
    • buffer pool
    • log buffer
  • 磁盘区域架构
    • redo log
    • undo log

2.1.1 内存区域架构

1)Buffer Pool
  • 定义

    InnoDB对会将磁盘中经常访问的数据所在的页存入Buffer Pool中以加快访问速度,这种操作称为预读,后续对磁盘上某条数据做修改时,也是先读取到buffer pool中,再修改buffer pool中的数据

  • 组成

    由多个Page组成,其中存储了磁盘上的多行数据,方便了大容量的高效读操作,此外,将Page组织成链表结构,便于采用LRU进行内存淘汰

2)Change Buffer
  • 定义

    对于非唯一索引,如果在修改其对应的数据时,行记录不存在于Buffer Pool,那么就将修改操作记录到Change Buffer,等待后面真正读取到该记录到Buffer Pool中时,再将结果进行merge,并修改磁盘中的数据

  • 为何必须非唯一

    对于唯一索引,InnoDB需要对记录的唯一性做校验,也就必须从磁盘中读取到数据,而change buffer的存在意义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随机磁盘io,而对于唯一性校验来说,磁盘io是不可避免的,且由于唯一索引b+树的特点,在是自增的情况下,插入操作是一次顺序io,效率是很高的,也就不必有change buffer

3)自适应哈希索引
  • 定义

    为了让MySQL性能更接近于基于内存的数据库,对于经常访问的数据,会根据数据的特点,以表的某几列建立hash索引,存储结构类似于hashmap,采用拉链法解决hash冲突,使得查询复杂度降低到O(1)

  • 特性

      • 适应等值比较
      • 适应单条数据查询
      • 不适应范围查询
      • 不可用范围或like比较
      • 不适用连表查询
4)Log Buffer

是磁盘上log文件的缓冲区,修改会先记录到此buffer,之后异步的同步到磁盘上的log文件

3.1.2 磁盘区域架构

除了表、索引、表空间之外还有

1)Doublewrite Buffer

buffer pool中对页面的修改信息不会直接同步到对应的表中,而是会以大的连续块的形式调用fsync()写入到双写缓存中,这样在os、存储引擎或其他异常发生时,可以从双写缓存中找到备份

2)redo log
3)undo log

3.2 bin log&redo log&undo log

3.2.1 binlog

1)组成
  • binlog cache

    作为binlog的缓存,会先写入cache中

  • binlog-xxx

    存在于磁盘上的binlog文件,是append only式创建

2)存储内容

可以配置成三种类型

  • statement

    记录为逻辑日志,存储提交的事务的DML语句和事务号

  • row

    记录为物理日志,记录了实际的修改,会使得日志比较大

  • mixed

    前两者的结合

3)作用

多用于主从同步和冷备

4)层级

位于MySQL server层

3.2.2 redo log

1)组成
  • redo log buffer

    作为redo log的缓存,会先写入cache中

  • ib_logfile-xxx

    存在于磁盘上的redo log文件,是循环写入的,对于已经提交的事务,会清空

2)存储内容

是物理日志和逻辑日志的结合,物理体现在记录了具体某一页上发生了修改,逻辑体现在页内的实际修改是以记录DML语句完成的

3)作用

用于宕机恢复,保证一致性

4)层级

位于存储引擎层

3.2.3 undo log

1)组成
  • undo log

    • update log

      对于未提交的事务内发生的update操作,会存储相反的update

    • insert log

      对于未提交的事务内发生的delete操作,会存储对应的insert

    • delete log

      对于未提交的事务内发生的insert操作,会存储对应的delete

上述log会以事务号的顺序编排成一个链表以便于确定要回滚到哪个事务

2)存储内容

是逻辑日志,存储相反的DML语句

3)作用

用于回滚,保证原子性

4)层级

位于存储引擎层

3.3 事务内修改流程

假设事务内存在一条insert语句,那么实际执行流程如下

  • 导入buffer并修改
  • 记录undo log
  • 记录redo log buffer并写盘
  • 2PC提交

详细流程如下

3.3.1 导入buffer并修改

检查buffer pool中是否存在要更新的数据所在的页,如果不存在,需要将页面读入buffer pool,之后修改对应的数据

3.3.2 记录undo log

将delete语句记录到磁盘中的undo log,组织成链表

3.3.3 记录redo log buffer并写盘

将修改记录到buffer,之后根据写盘策略,将buffer中的数据写入到redo log,同步的策略有下面三种,通过设定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完成

  • 0

    每次提交都写入redo log buffer,之后每秒执行fsync()同步到redo log

  • 1

    每次提交都直接写入到redo log中

  • 2

    每次提交写入os cache,之后根据innodb_flush_log_at_timeout配置,决定多久后fsync()

3.3.4 2PC提交

1)流程

由于InnoDB的redo log出现晚于binlog,且两者都用于crash safe,那么就需要保证binlog和redolog中数据的一致性,这里采用类似于分布式事务中的想法,采用两阶段提交的方式来保证一致性,流程如下(此时默认redo log写盘已经执行)

  • 进入Prepare阶段,设置redo log为prepare

  • 写入binlog cache

  • 进入Commit阶段,设置redo log为commit

  • 根据binlog的写盘策略,将binlog cahce写入binlog,策略有下面三种

    • 0

      每次提交写入到os cache

    • 1

      每次提交都直接写入bin log

    • N

      每次都写入os cache,累计N个事务再fsync()

2)异常分析
  • 写redo log宕机

    这时可以根据已经落盘的undo log进行回滚

  • 写binlog cache宕机

    这时一致性未达成,根据undo log做回滚

  • 提交后宕机

    检查redo log中存储的最新事务号是否存在于binlog,如果不存在,将不存在的回滚

3.4 预写日志

预写日志(Write Ahead Log)即在修改磁盘内的数据页中的信息前,将修改信息先写入磁盘中的log文件,如redo log和bin log

这么做有以下优势

  • 顺序io

    由于redo log和binlog落盘时是顺序写入的,而如果直接修改磁盘中数据页中的数据,是随机io,效率非常低

  • 并发量大

    读写者互不阻塞

  • fsync调用次数少

    相较于直接写入磁盘,WAL的fsync调用次数很少,无需每个事务都写盘

3.5 sync、fsync和fdatasync

3.5.0 延迟写

linux中为了减少磁盘io,在写入磁盘时会经历如下步骤

  • 写入os cache
  • 写入output queue
  • 写入磁盘

只有当os cache满时,才会复制到output queue;只有output queue队首的数据会被写入到磁盘

3.5.1 sync

将数据同步到os cache,并不会等待到写入磁盘后返回,这需要update守护进程周期性调用sync将os cache输出到output queue保证写盘成功

3.5.2 fsync

对于某个文件的fd,调用fsync会在写盘成功后返回,写入的数据包括inode中的文件属性以及文件的数据部分

3.5.3 fdatasync

同样对于某个文件的fd,调用fdatasync会在写盘成功后返回,写入的数据只有文件的数据部分,不包括inode

3.6 double write和redo log

3.6.1 为何需要Doublewrite

buffer pool中的数据要写入到磁盘时,是以页为单位,如果写入过程出现宕机,那么就算有redo log也无法恢复,由于redo log每个页内记录的是逻辑日志,而逻辑日志需要保证表中的数据是完备且未改动的,这样where条件才不会失效,因而redo log并不能保证页面级别的crash safe

3.6.2 Doublewrite实现

1)组成

分为两部分

  • 内存中的double write buffer
  • 物理磁盘上共享表空间中连续的128个页,即2个区(extent),大小同样为2MB
2)机制

流程如下

  • 每次脏页会先复制到double write buffer
  • 分两次,每次1MB将页面信息书顺序写入到磁盘上的共享表空间
  • 将buffer中的数据调用fsync离散写入磁盘

这样由于在磁盘的共享表空间中记录了页面的详细修改信息,就可以在同步页面到磁盘上时保证crash safe

# 参考

MySQL :: MySQL 5.7 Reference Manual :: 14.4 InnoDB Architecture

重要,知识点:InnoDB的插入缓冲 (qq.com)

为什么数据不会丢,InnoDB的Double Write,你必须知道 – 掘金 (juejin.cn)

MySQL–buffer pool、redo log、undo log、binlog_黄智霖的博客-CSDN博客

Write-Ahead Logging (sqlite.org)

redo log的被动刷盘机制 – 云+社区 – 腾讯云 (tencent.com)

Linux IO同步函数:sync、fsync、fdatasync | Byte_Liu’s Blog (byteliu.com)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