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本介绍
- 2020 年 3 月 27 日
- 筆記
1.2 数据库介绍
1.2.1 作用

数据库是用来存放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表,表中存放的是数据。
1.2.2 数据库的发展史
萌芽阶段:文件系统
最初始的数据库是用磁盘来存储数据的。文件就是最早的数据库。
第一代数据库:层次模型

优点:这是导航结构
优点:结构清晰,分类查询方便
缺点:有可能造成数据无效
第一代数据库: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解决了层次模型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导航问题。导航结构在查询中有时候效率低下,比如查询整个公司的四月的营业额。
第二阶段:关系模型

特点:
1、每个表都是独立的
2、通过关系字段将两个表连接起来
3、关系:两个表的公共字段
4、关系型数据库中多表联合查询效率低下。
多学一招:为了解决关系型数据库多表查询效率的问题,项目中使用了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Redis、mongodb等等),在数据库中按照键值对来存储,它是关系型数据库的补充。
1.2.3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用来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一门语言。这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的通用操作语言,也成为标准SQL,也叫SQL-92。
脚下留心:数据库的生产厂商为了占有市场份额,都会在标准SQL的基础上扩展一些自己的东西以吸引用户。
1.2.4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 |
开发公司 |
使用语言 |
---|---|---|
access |
微软公司 |
SQL |
SQL Server |
微软公司 |
T-SQL |
Oracle |
甲骨文公司 |
PL/SQL |
MySQL |
被甲骨文公司收购 |
MySQL |
思考:已知标准SQL可以在所有的关系型数据库上运行,在Oracle上编写的PL/SQL能否在MySQL上运行?
答:不可以,只能运行标准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