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Java版-全-附代码-超生动实例

阅读推荐:设计模式-简单篇

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学习网站推荐:

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工具箱, 其中的工具就是各种经过实践验证的解决方案。 即使你从未遇到过这些问题, 了解模式仍然非常有用, 因为它能指导你如何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来解决各种问题。

算法更像是菜谱: 提供达成目标的明确步骤。 而模式更像是蓝图: 你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和模式的功能, 但需要自己确定实现步骤。

GoF 23(分类)

  • 创建型模式:提供创建对象的机制, 增加已有代码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
  • 结构型模式:介绍如何将对象和类组装成较大的结构, 并同时保持结构的灵活和高效。
  • 行为模式:负责对象间的高效沟通和职责委派。
不同设计模式的复杂程度、 细节层次以及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范围等方面各不相同。 
我喜欢将其类比于道路的建造: 
如果你希望让十字路口更加安全, 那么可以安装一些交通信号灯, 或者修建包含行人地下通道在内的多层互通式立交桥。

最基础的、 底层的模式通常被称为惯用技巧。 这类模式一般只能在一种编程语言中使用。

最通用的、 高层的模式是构架模式。 开发者可以在任何编程语言中使用这类模式。 
与其他模式不同, 它们可用于整个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

  • 创建型模式:
    • 单例模式,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 建造者模式, 原型模式
  • 结构型模式:
    • 适配器模式, 桥接模式, 装饰模式, 组合模式, 外观模式, 享元模式, 代理模式
  • 行为型模式:
    • 模板方法模式, 命令模式, 迭代器模式, 观察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 备忘录模式, 解释器模式, 状态模式, 策略模式, 职责链模式, 访问者模式

OOP 七大原则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

1、开闭原则

对扩展开放, 对修改关闭。

2、单一职责原则
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否则就应该把类拆分。该原则是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指导方针。

3、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里氏替换原则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里氏替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替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里氏替换原则中,子类对父类的方法尽量不要重写和重载。因为父类代表了定义好的结构,通过这个规范的接口与外界交互,子类不应该随便破坏它。

4、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面向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用到具体类时,不与具体类交互,而与具体类的上层接口交互。

5、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否则就要将接口拆分。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多个接口中的方法聚合到一个的接口)要好。

6、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通过 public 方法提供给外部。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

7、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软件复用时,要先尽量使用组合或者聚合等关联关系实现,其次才考虑使用继承。即在一个新对象里通过关联的方式使用已有对象的一些方法和功能。

Creational Pattems

Singleton

背景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并提供一个访问该实例的全局节点。

政府是单例模式的一个很好的示例。 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官方政府。 不管组成政府的每个人的身份是什么, “某政府” 这一称谓总是鉴别那些掌权者的全局访问节点。

适用场景

  • 如果程序中的某个类对于所有客户端只有一个可用的实例,可以使用单例模式。
  • 如果你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全局变量,可以使用单例模式 。

实例-实现

Java 核心程序库中仍有相当多的单例示例:

基础单例(单线程)

package com.zwt.BasicSingleton;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final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String value;

    private Singleton(String value) {
        // The following code emulates slow initialization.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String valu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value);
        }
        return instance;
    }
}

package com.zwt.BasicSingleton;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class DemoSingle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If you see the same value, then singleton was reused (yay!)" + "\n" +
                "If you see different values, then 2 singletons were created (booo!!)" + "\n\n" +
                "RESULT:" + "\n");

        Singleton another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wb");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zwt");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value);
        System.out.println(anotherSingleton.value);
    }
}

If you see the same value, then singleton was reused (yay!)
If you see different values, then 2 singletons were created (booo!!)

RESULT:

wb
wb

基础单例(多线程)

相同的类在多线程环境中会出错。 多线程可能会同时调用构建方法并获取多个单例类的实例。

package com.zwt.BasicSingleton;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class DemoMulti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If you see the same value, then singleton was reused (yay!)" + "\n" +
                "If you see different values, then 2 singletons were created (booo!!)" + "\n\n" +
                "RESULT:" + "\n");

        Thread threadFoo = new Thread(new Threadwb());
        Thread threadBar = new Thread(new Threadzwt());
        threadFoo.start();
        threadBar.start();

    }

    static class Threadwb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wb");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value);
        }
    }

    static class Threadzwt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zwt");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value);
        }
    }
}

If you see the same value, then singleton was reused (yay!)
If you see different values, then 2 singletons were created (booo!!)

RESULT:

wb
zwt

采用延迟加载的线程安全单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你必须在创建首个单例对象时对线程进行同步。

package com.zwt.Singleton;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final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String value;

    private Singleton(String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String value) {
        Singleton result = instance;
        if (result != null) {
            return result;
        }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value);
            }
            return instance;
        }
    }
}
package com.zwt.Singleton;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class DemoMulti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If you see the same value, then singleton was reused (yay!)" + "\n" +
                "If you see different values, then 2 singletons were created (booo!!)" + "\n\n" +
                "RESULT:" + "\n");
        Thread threadFoo = new Thread(new ThreadFoo());
        Thread threadBar = new Thread(new ThreadBar());
        threadFoo.start();
        threadBar.start();
    }

    static class ThreadFoo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FOO");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value);
        }
    }

    static class ThreadBar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BAR");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value);
        }
    }
}
If you see the same value, then singleton was reused (yay!)
If you see different values, then 2 singletons were created (booo!!)

RESULT:

FOO
FOO

理论-实现

Eager initialization

在预先初始化中,单例类的实例是在类加载时创建的,这是创建单例类的最简单方法,但它有一个缺点,即即使客户端应用程序可能不会使用它,也会创建实例。

如果您的单例类没有使用大量资源,则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Singleton 类是为文件系统、数据库连接等资源创建的。除非客户端调用该getInstance方法,否则我们应该避免实例化。此外,此方法不提供任何异常处理选项。

public class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 = new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private constructor to avoid client applications to use constructor
    private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public static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Static block initialization

public class StaticBlock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taticBlock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taticBlockSingleton(){}
    
    //static block initialization for exception handling
    static{
        try{
            instance = new StaticBlockSingleton();
        }catch(Exception 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xception occured in creating singleton instance");
        }
    }
    
    public static StaticBlock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Lazy Initialization

在单线程环境下工作正常,但是当涉及到多线程系统时,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处于 if 条件内,则可能会导致问题。它将破坏单例模式,两个线程将获得单例类的不同实例。

public class LazyInitialized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LazyInit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LazyInitializedSingleton(){}
    
    public static LazyInitialized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LazyInitialized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Thread Safe Singleton

public class ThreadSafe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ThreadSafe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ThreadSafe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ThreadSafe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ThreadSafe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但由于与同步方法相关的成本,它降低了性能,尽管我们只需要它用于可能创建单独实例的前几个线程(阅读:Java 同步)。为了每次都避免这种额外的开销,使用了双重检查锁定原则。在这种方法中,同步块在 if 条件中使用,并进行额外检查以确保仅创建单例类的一个实例。


public static ThreadSafeSingleton getInstanceUsingDoubleLocking(){
    if(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 (ThreadSafeSingleton.class) {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ThreadSafe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Bill Pugh Singleton Implementation

在 Java 5 之前,java 内存模型有很多问题,并且在某些场景中,如果太多线程试图同时获取 Singleton 类的实例,上述方法会失败。

请注意包含单例类实例的私有内部静态类。当加载单例类时,SingletonHelper类不会加载到内存中,只有当有人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才会加载这个类并创建单例类实例。

这是 Singleton 类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因为它不需要同步。我在我的许多项目中都使用了这种方法,而且它也很容易理解和实现。

public class BillPughSingleton {

    private BillPugh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elper{
        private static final BillPughSingleton INSTANCE = new BillPugh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BillPugh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elper.INSTANCE;
    }
}

Using Reflection to destroy Singleton Pattern

反射可用于破坏上述所有单例实现方法。让我们用一个示例类来看看这个。

您运行上面的测试类时,您会注意到两个实例的 hashCode 不相同,这破坏了单例模式。反射非常强大,并在很多框架中使用,如 Spring 和 Hibernate。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class ReflectionSinglet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One =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getInstance();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Two = null;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Three = null;

        try {
            Constructor[] constructors =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class.getDeclaredConstructors();

            for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onstructors) {
                //Below code will destroy the singleton pattern
                //关闭了检查
                constructor.setAccessible(true);
                instanceTwo =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constructor.newInstance();
                instanceThree = (EagerInitializedSingleton) constructor.newInstance();
                break;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One.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Two.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Three.hashCode());

    }

}

Enum Singleton

public enum EnumSingleton {

    INSTANCE;
    
    public static void doSomething(){
        //do something
    }
}

Serialization and Singleton

有时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需要在 Singleton 类中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以便我们可以将其状态存储在文件系统中并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检索它。这是一个也实现了 Serializable 接口的小型单例类。

package com.zwt.SerializableSingleton;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class SerializedSinglet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7604766932017737115L;

    private Serialized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elp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er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erialized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erialized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elper.instance;
    }

    //这样当JVM从内存中反序列化地"组装"一个新对象时
    //就会自动调用这个 readResolve方法来返回我们指定好的对象了,
    protected Object readResolve() {
        return getInstance();
    }


}

序列化单例类的问题在于,无论何时反序列化它,它都会创建该类的一个新实例。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程序来看看它。

package com.zwt.SerializableSingleton;

import java.io.*;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09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public class SingletonSerialize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Ser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One = SerializedSingleton.getInstance();

        ObjectOutput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
                "filename.ser"));
        out.writeObject(instanceOne);
        out.close();

        //deserailize from file to object
        ObjectInput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
                "filename.ser"));
        SerializedSingleton instanceTwo = (SerializedSingleton) in.readObject();
        in.clos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One hashCode=" + instanceOne.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Two hashCode=" + instanceTwo.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


    }

}

所以它破坏了单例模式,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readResolve()方法的实现。

protected Object readResolve() {
    return getInstance();
}

与其他模式关系

  • 外观模式类通常可以转换为单例模式类,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外观对象就足够了。
  • 如果你能将对象的所有共享状态简化为一个享元对象, 那么享元模式就和单例类似了。 但这两个模式有两个根本性的不同。
    1. 只会有一个单例实体, 但是享元类可以有多个实体, 各实体的内在状态也可以不同。
    2. 单例对象可以是可变的。 享元对象是不可变的。
  • 抽象工厂模式生成器模式原型模式都可以用单例来实现。

Factory

背景

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 其在父类中提供一个创建对象的方法, 允许子类决定实例化对象的类型。

假设你正在开发一款物流管理应用。 最初版本只能处理卡车运输, 因此大部分代码都在位于名为 卡车的类中。

一段时间后, 这款应用变得极受欢迎。 你每天都能收到十几次来自海运公司的请求, 希望应用能够支持海上物流功能。

如果代码其余部分与现有类已经存在耦合关系, 那么向程序中添加新类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工厂方法模式建议使用特殊的工厂方法代替对于对象构造函数的直接调用 (即使用 new运算符)。 
不用担心, 对象仍将通过 new运算符创建, 只是该运算符改在工厂方法中调用罢了。 工厂方法返回的对象通常被称作 “产品”。

乍看之下, 这种更改可能毫无意义: 
我们只是改变了程序中调用构造函数的位置而已。 但是, 仔细想一下, 现在你可以在子类中重写工厂方法, 从而改变其创建产品的类型。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仅当这些产品具有共同的基类或者接口时, 子类才能返回不同类型的产品, 同时基类中的工厂方法还应将其返回类型声明为这一共有接口。

调用工厂方法的代码 (通常被称为客户端代码) 无需了解不同子类返回实际对象之间的差别。 客户端将所有产品视为抽象的 运输 。 客户端知道所有运输对象都提供 交付方法, 但是并不关心其具体实现方式。

适用场景

  • 当你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 如果无法预知对象确切类别及其依赖关系时, 可使用工厂方法。
  • 如果你希望用户能扩展你软件库或框架的内部组件, 可使用工厂方法。
  • 如果你希望复用现有对象来节省系统资源, 而不是每次都重新创建对象, 可使用工厂方法。

实例-实现

工厂方法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当你需要在代码中提供高层次的灵活性时, 该模式会非常实用。

  1. java.util.Calendar、ResourceBundle 和 NumberFormatgetInstance()方法使用工厂模式。
  2. valueOf() Boolean、Integer 等包装类中的方法。

核心 Java 程序库中有该模式的应用:

识别方法: 工厂方法可通过构建方法来识别, 它会创建具体类的对象, 但以抽象类型或接口的形式返回这些对象。

生成跨平台的 GUI 元素

buttons

buttons/Button.java: 通用产品接口

package com.zwt.button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Common interface for all buttons.
 */
public interface Button {
    void render();

    void onClick();
}

buttons/HtmlButton.java: 具体产品

package com.zwt.button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HTML button implementation.
 */
public class HtmlButton implements Button {

    public void render() {
        System.out.println("<button>Test Button</button>");
        onClick();
    }

    public void onClick() {
        System.out.println("Click! Button says - 'Hello World!'");
    }
}

buttons/WindowsButton.java: 另一个具体产品

package com.zwt.buttons;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Windows button implementation.
 */
public class WindowsButton implements Button {
    JPanel panel = new JPanel();
    JFrame frame = new JFrame();
    JButton button;

    public void render() {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JLabel label = new JLabel("Hello World!");
        label.setOpaque(true);
        label.setBackground(new Color(235, 233, 126));
        label.setFont(new Font("Dialog", Font.BOLD, 44));
        label.setHorizontalAlignment(SwingConstants.CENTER);
        panel.setLayout(new FlowLayout(FlowLayout.CENTER));
        frame.getContentPane().add(panel);
        panel.add(label);
        onClick();
        panel.add(button);

        frame.setSize(320, 200);
        frame.setVisible(true);
        onClick();
    }

    public void onClick() {
        button = new JButton("Exit");
        butto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frame.setVisible(false);
                System.exit(0);
            }
        });
    }
}

factory

factory/Dialog.java: 基础创建者

package com.zwt.factory;

import com.zwt.buttons.Button;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Base factory class. Note that "factory" is merely a role for the class. It
 * should have some core business logic which needs different products to be
 * created.
 */
public abstract class Dialog {

    public void renderWindow() {
        // ... other code ...

        Button okButton = createButton();
        okButton.render();
    }

    /**
     * Subclasses will override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create specific button
     * objects.
     */
    public abstract Button createButton();
}

factory/HtmlDialog.java: 具体创建者

package com.zwt.factory;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import com.zwt.buttons.Button;
import com.zwt.buttons.HtmlButton;

/**
 * HTML Dialog will produce HTML buttons.
 */
public class HtmlDialog extends Dialog {

    @Override
    public Button createButton() {
        return new HtmlButton();
    }
}

factory/WindowsDialog.java: 另一个具体创建者

package com.zwt.factory;

import com.zwt.buttons.Button;
import com.zwt.buttons.WindowsButton;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Windows Dialog will produce Windows buttons.
 */
public class WindowsDialog extends Dialog {

    @Override
    public Button createButton() {
        return new WindowsButton();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package com.zwt;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import com.zwt.factory.Dialog;
import com.zwt.factory.HtmlDialog;
import com.zwt.factory.WindowsDialog;

/**
 * Demo class. Everything comes together here.
 */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Dialog dialo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figure();
        runBusinessLogic();
    }

    /**
     * The concrete factory is usually chosen depending on configuration or
     * environment options.
     */
    static void configure() {
        if (System.getProperty("os.name").equals("Windows 10")) {
            dialog = new WindowsDialog();
        } else {
            dialog = new HtmlDialog();
        }
    }

    /**
     * All of the client code should work with factories and products through
     * abstract interfaces. This way it does not care which factory it works
     * with and what kind of product it returns.
     */
    static void runBusinessLogic() {
        dialog.renderWindow();
    }
}

OutputDemo.txt: 执行结果 (Html­Dialog)

<button>Test Button</button>
Click! Button says - 'Hello World!'

OutputDemo.png: 执行结果 (Windows­Dialog)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Abstract Factory

背景

抽象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 它能创建一系列相关的对象, 而无需指定其具体类。

假设你正在开发一款家具商店模拟器。 你的代码中包括一些类, 用于表示:

一系列相关产品, 例如 椅子Chair 、 ​ 沙发Sofa 和 咖啡桌Coffee ­Table 。

系列产品的不同变体。 例如, 你可以使用 现代Modern 、 ​ 维多利亚Victorian 、 ​ 装饰风艺术Art­Deco等风格生成 椅子 、 ​ 沙发 和 咖啡桌 。

适用场景

  • 如果代码需要与多个不同系列的相关产品交互, 但是由于无法提前获取相关信息, 或者出于对未来扩展性的考虑, 你不希望代码基于产品的具体类进行构建, 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使用抽象工厂。
  • 如果你有一个基于一组抽象方法的类, 且其主要功能因此变得不明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抽象工厂模式。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抽象工厂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很常见。 许多框架和程序库会将它作为扩展和自定义其标准组件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来自核心 Java 程序库的一些示例:

识别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方法来识别该模式——其会返回一个工厂对象。 接下来, 工厂将被用于创建特定的子组件。

跨平台 GUI 组件系列及其创建方式

在本例中, 按钮和复选框将被作为产品。 它们有两个变体: macOS 版和 Windows 版。

抽象工厂定义了用于创建按钮和复选框的接口。 而两个具体工厂都会返回同一变体的两个产品。

客户端代码使用抽象接口与工厂和产品进行交互。 同样的代码能与依赖于不同工厂对象类型的多种产品变体进行交互。

buttons: 第一个产品层次结构

buttons/Button.java

package com.zwt.button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Abstract Factory assumes that you have several families of products,
 * structured into separate class hierarchies (Button/Checkbox). All products of
 * the same family have the common interface.
 * <p>
 * This is the common interface for buttons family.
 */
public interface Button {
    void paint();
}

buttons/MacOSButton.java

package com.zwt.button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All products families have the same varieties (MacOS/Windows).
 * <p>
 * This is a MacOS variant of a button.
 */
public class MacOSButton implements Butt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 {
        System.out.println("You have created MacOSButton.");
    }
}

buttons/WindowsButton.java

package refactoring_guru.abstract_factory.example.buttons;

package com.zwt.button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All products families have the same varieties (MacOS/Windows).
 * <p>
 * This is another variant of a button.
 */
public class WindowsButton implements Butt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 {
        System.out.println("You have created WindowsButton.");
    }
}

checkboxes: 第二个产品层次结构

checkboxes/Checkbox.java

package com.zwt.checkboxe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
 * Checkboxes is the second product family. It has the same variants as buttons.
 */
public interface Checkbox {
    void paint();
}

checkboxes/MacOSCheckbox.java

/**
 * All products families have the same varieties (MacOS/Windows).
 *
 * This is a variant of a checkbox.
 */
public class MacOSCheckbox implements Checkbox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 {
        System.out.println("You have created MacOSCheckbox.");
    }
}

checkboxes/WindowsCheckbox.java

/**
 * All products families have the same varieties (MacOS/Windows).
 *
 * This is another variant of a checkbox.
 */
public class WindowsCheckbox implements Checkbox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 {
        System.out.println("You have created WindowsCheckbox.");
    }
}

factories

factories/GUIFactory.java: 抽象工厂

package com.zwt.factorie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import com.zwt.buttons.Button;
import com.zwt.checkboxes.Checkbox;

/**
 * Abstract factory knows about all (abstract) product types.
 */
public interface GUIFactory {
    Button createButton();
    Checkbox createCheckbox();
}

factories/MacOSFactory.java: 具体工厂 ( mac­OS)

package com.zwt.factories;

/**
 * @author ML李嘉图
 * @version createtime: 2021-11-10
 * Blog: //www.cnblogs.com/zwtblog/
 */

import com.zwt.buttons.Button;
import com.zwt.buttons.MacOSButton;
import com.zwt.checkboxes.Checkbox;
import com.zwt.checkboxes.MacOSCheckbox;

/**
 * Each concrete factory extends basic factory and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 products of a single variety.
 */
public class MacOSFactory implements GUI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Button createButton() {
        return new MacOSButton();
    }

    @Override
    public Checkbox createCheckbox() {
        return new MacOSCheckbox();
    }
}

factories/WindowsFactory.java: 具体工厂 (Windows)

package com.zwt.factories;

import com.zwt.buttons.Button;
import com.zwt.buttons.WindowsButton;
import com.zwt.checkboxes.Checkbox;
import com.zwt.checkboxes.WindowsCheckbox;

/**
 * Each concrete factory extends basic factory and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 products of a single variety.
 */
public class WindowsFactory implements GUI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Button createButton() {
        return new WindowsButton();
    }

    @Override
    public Checkbox createCheckbox() {
        return new WindowsCheckbox();
    }
}

app

app/Application.java: 客户端代码

package com.zwt.app;

import com.zwt.buttons.Button;
import com.zwt.checkboxes.Checkbox;
import com.zwt.factories.GUIFactory;

/**
 * Factory users don't care which concrete factory they use since they work with
 * factories and products through abstract interfaces.
 */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rivate Button button;
    private Checkbox checkbox;

    public Application(GUIFactory factory) {
        button = factory.createButton();
        checkbox = factory.createCheckbox();
    }

    public void paint() {
        button.paint();
        checkbox.paint();
    }
}

Demo.java: 程序配置

package com.zwt;

import com.zwt.app.Application;
import com.zwt.factories.GUIFactory;
import com.zwt.factories.MacOSFactory;
import com.zwt.factories.WindowsFactory;

/**
 * Demo class. Everything comes together here.
 */
public class Demo {

    /**
     * Application picks the factory type and creates it in run time (usually at
     * initialization stage), depending on the configuration or environment
     * variables.
     */
    private static Application configure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app;
        GUIFactory factory;
        String osName = System.getProperty("os.name").toLowerCase();
        if (osName.contains("mac")) {
            factory = new MacOSFactory();
            app = new Application(factory);
        } else {
            factory = new WindowsFactory();
            app = new Application(factory);
        }
        return 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 app = configureApplication();
        app.paint();
    }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Builder

亦称:建造者模式、Builder

背景

假设有这样一个复杂对象, 在对其进行构造时需要对诸多成员变量和嵌套对象进行繁复的初始化工作。 
这些初始化代码通常深藏于一个包含众多参数且让人基本看不懂的构造函数中; 
甚至还有更糟糕的情况, 那就是这些代码散落在客户端代码的多个位置。

生成器模式建议将对象构造代码从产品类中抽取出来, 并将其放在一个名为生成器的独立对象中。

适用场景

  • 使用生成器模式可避免 “重叠构造函数 (telescopic constructor)” 的出现。
  • 当你希望使用代码创建不同形式的产品 (例如石头或木头房屋) 时, 可使用生成器模式。
  • 使用生成器构造组合树或其他复杂对象。

实例-实现

生成器在 Java 核心程序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识别方法: 生成器模式可以通过类来识别, 它拥有一个构建方法和多个配置结果对象的方法。 生成器方法通常支持链式编程 (例如 someBuilder->setValueA(1)->setValueB(2)->create() )。

分步制造汽车

在本例中, 生成器模式允许你分步骤地制造不同型号的汽车。

示例还展示了生成器如何使用相同的生产过程制造不同类型的产品 (汽车手册)。

主管控制着构造顺序。 它知道制造各种汽车型号需要调用的生产步骤。 它仅与汽车的通用接口进行交互。 这样就能将不同类型的生成器传递给主管了。

最终结果将从生成器对象中获得, 因为主管不知道最终产品的类型。 只有生成器对象知道自己生成的产品是什么。

builders

builders/Builder.java: 通用生成器接口

/**
 * Builder interface defines all possible ways to configure a product.
 */
public interface Builder {
    void setCarType(CarType type);
    void setSeats(int seats);
    void setEngine(Engine engine);
    void setTransmission(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void setTripComputer(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void setGPSNavigator(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

builders/CarBuilder.java: 汽车生成器

/**
 * Concrete builders implement steps defined in the common interface.
 */
public class CarBuilder implements Builder {
    private CarType type;
    private int seats;
    private Engine engine;
    privat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rivate 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private 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public void setCarType(CarType type) {
        this.type = ty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Seats(int seats) {
        this.seats = seats;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Engine(Engine engine) {
        this.engine = engin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Transmission(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
        this.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TripComputer(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
        this.tripComputer = tripCompu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GPSNavigator(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
        this.gpsNavigator = gpsNavigator;
    }

    public Car getResult() {
        return new Car(type, seats, engine, transmission, tripComputer, gpsNavigator);
    }
}

builders/CarManualBuilder.java: 汽车手册生成器

/**
 * Unlike other creational patterns, Builder can construct unrelated products,
 * which don't have the common interface.
 *
 * In this case we build a user manual for a car, using the same steps as we
 * built a car. This allows to produce manuals for specific car models,
 * configured with different features.
 */
public class CarManualBuilder implements Builder{
    private CarType type;
    private int seats;
    private Engine engine;
    privat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rivate 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private 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CarType(CarType type) {
        this.type = ty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Seats(int seats) {
        this.seats = seats;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Engine(Engine engine) {
        this.engine = engin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Transmission(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
        this.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TripComputer(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
        this.tripComputer = tripCompu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GPSNavigator(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
        this.gpsNavigator = gpsNavigator;
    }

    public Manual getResult() {
        return new Manual(type, seats, engine, transmission, tripComputer, gpsNavigator);
    }
}

cars

cars/Car.java: 汽车产品

/**
 * Car is a product class.
 */
public class Car {
    private final CarType carType;
    private final int seats;
    private final Engine engine;
    private fin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rivate final 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private final 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private double fuel = 0;

    public Car(CarType carType, int seats, Engine engin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
        this.carType = carType;
        this.seats = seats;
        this.engine = engine;
        this.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this.tripComputer = tripComputer;
        if (this.tripComputer != null) {
            this.tripComputer.setCar(this);
        }
        this.gpsNavigator = gpsNavigator;
    }

    public CarType getCarType() {
        return carType;
    }

    public double getFuel() {
        return fuel;
    }

    public void setFuel(double fuel) {
        this.fuel = fuel;
    }

    public int getSeats() {
        return seats;
    }

    public Engine getEngine() {
        return engine;
    }

    public Transmission getTransmission() {
        return transmission;
    }

    public TripComputer getTripComputer() {
        return tripComputer;
    }

    public GPSNavigator getGpsNavigator() {
        return gpsNavigator;
    }
}

cars/Manual.java: 手册产品

/**
 * Car manual is another product. Note that it does not have the same ancestor
 * as a Car. They are not related.
 */
public class Manual {
    private final CarType carType;
    private final int seats;
    private final Engine engine;
    private fin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rivate final 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private final 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public Manual(CarType carType, int seats, Engine engin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TripComputer tripComputer, GPSNavigator gpsNavigator) {
        this.carType = carType;
        this.seats = seats;
        this.engine = engine;
        this.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this.tripComputer = tripComputer;
        this.gpsNavigator = gpsNavigator;
    }

    public String print() {
        String info = "";
        info += "Type of car: " + carType + "\n";
        info += "Count of seats: " + seats + "\n";
        info += "Engine: volume - " + engine.getVolume() + "; mileage - " + engine.getMileage() + "\n";
        info += "Transmission: " + transmission + "\n";
        if (this.tripComputer != null) {
            info += "Trip Computer: Functional" + "\n";
        } else {
            info += "Trip Computer: N/A" + "\n";
        }
        if (this.gpsNavigator != null) {
            info += "GPS Navigator: Functional" + "\n";
        } else {
            info += "GPS Navigator: N/A" + "\n";
        }
        return info;
    }
}

cars/CarType.java

public enum CarType {
    CITY_CAR, SPORTS_CAR, SUV
}

components

components/Engine.java: 产品特征 1

/**
 * Just another feature of a car.
 */
public class Engine {
    private final double volume;
    private double mileage;
    private boolean started;

    public Engine(double volume, double mileage) {
        this.volume = volume;
        this.mileage = mileage;
    }

    public void on() {
        started = true;
    }

    public void off() {
        started = false;
    }

    public boolean isStarted() {
        return started;
    }

    public void go(double mileage) {
        if (started) {
            this.mileage += mileage;
        } else {
            System.err.println("Cannot go(), you must start engine first!");
        }
    }

    public double getVolume() {
        return volume;
    }

    public double getMileage() {
        return mileage;
    }
}

components/GPSNavigator.java: 产品特征 2

/**
 * Just another feature of a car.
 */
public class GPSNavigator {
    private String route;

    public GPSNavigator() {
        this.route = "221b, Baker Street, London  to Scotland Yard, 8-10 Broadway, London";
    }

    public GPSNavigator(String manualRoute) {
        this.route = manualRoute;
    }

    public String getRoute() {
        return route;
    }
}

components/Transmission.java: 产品特征 3

/**
 * Just another feature of a car.
 */
public enum Transmission {
    SINGLE_SPEED, MANUAL, AUTOMATIC, SEMI_AUTOMATIC
}

components/TripComputer.java: 产品特征 4

/**
 * Just another feature of a car.
 */
public class TripComputer {

    private Car car;

    public void setCar(Car car) {
        this.car = car;
    }

    public void showFuelLevel() {
        System.out.println("Fuel level: " + car.getFuel());
    }

    public void showStatus() {
        if (this.car.getEngine().isStarted()) {
            System.out.println("Car is started");
        } else {
            System.out.println("Car isn't started");
        }
    }
}

director

director/Director.java: 主管控制生成器

/**
 * Director defines the order of building steps. It works with a builder object
 * through common Builder interface. Therefore it may not know what product is
 * being built.
 */
public class Director {

    public void constructSportsCar(Builder builder) {
        builder.setCarType(CarType.SPORTS_CAR);
        builder.setSeats(2);
        builder.setEngine(new Engine(3.0, 0));
        builder.setTransmission(Transmission.SEMI_AUTOMATIC);
        builder.setTripComputer(new TripComputer());
        builder.setGPSNavigator(new GPSNavigator());
    }

    public void constructCityCar(Builder builder) {
        builder.setCarType(CarType.CITY_CAR);
        builder.setSeats(2);
        builder.setEngine(new Engine(1.2, 0));
        builder.setTransmission(Transmission.AUTOMATIC);
        builder.setTripComputer(new TripComputer());
        builder.setGPSNavigator(new GPSNavigator());
    }

    public void constructSUV(Builder builder) {
        builder.setCarType(CarType.SUV);
        builder.setSeats(4);
        builder.setEngine(new Engine(2.5, 0));
        builder.setTransmission(Transmission.MANUAL);
        builder.setGPSNavigator(new GPSNavigator());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
 * Demo class. Everything comes together here.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irector director = new Director();

        // Director gets the concrete builder object from the client
        // (application code). That's because application knows better which
        // builder to use to get a specific product.
        CarBuilder builder = new CarBuilder();
        director.constructSportsCar(builder);

        // The final product is often retrieved from a builder object, since
        // Director is not aware and not dependent on concrete builders and
        // products.
        Car car = builder.getResult();
        System.out.println("Car built:\n" + car.getCarType());


        CarManualBuilder manualBuilder = new CarManualBuilder();

        // Director may know several building recipes.
        director.constructSportsCar(manualBuilder);
        Manual carManual = manualBuilder.getResult();
        System.out.println("\nCar manual built:\n" + carManual.print());
    }

}

OutputDemo.txt: 执行结果

Car built:
SPORTS_CAR

Car manual built:
Type of car: SPORTS_CAR
Count of seats: 2
Engine: volume - 3.0; mileage - 0.0
Transmission: SEMI_AUTOMATIC
Trip Computer: Functional
GPS Navigator: Functional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Prototype

原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 使你能够复制已有对象, 而又无需使代码依赖它们所属的类。

背景

如果你有一个对象, 并希望生成与其完全相同的一个复制品, 你该如何实现呢? 
首先, 你必须新建一个属于相同类的对象。 
然后, 你必须遍历原始对象的所有成员变量, 并将成员变量值复制到新对象中。

不错! 但有个小问题。 
并非所有对象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制, 因为有些对象可能拥有私有成员变量, 它们在对象本身以外是不可见的。

直接复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你必须知道对象所属的类才能创建复制品, 所以代码必须依赖该类。 
即使你可以接受额外的依赖性, 
那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有时你只知道对象所实现的接口, 而不知道其所属的具体类, 
比如可向方法的某个参数传入实现了某个接口的任何对象。

原型模式将克隆过程委派给被克隆的实际对象。 模式为所有支持克隆的对象声明了一个通用接口, 该接口让你能够克隆对象, 同时又无需将代码和对象所属类耦合。 通常情况下, 这样的接口中仅包含一个 克隆方法。

所有的类对 克隆方法的实现都非常相似。 该方法会创建一个当前类的对象, 然后将原始对象所有的成员变量值复制到新建的类中。 你甚至可以复制私有成员变量, 因为绝大部分编程语言都允许对象访问其同类对象的私有成员变量。

支持克隆的对象即为原型。 当你的对象有几十个成员变量和几百种类型时, 对其进行克隆甚至可以代替子类的构造。

其运作方式如下: 创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对象并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配置。 如果所需对象与预先配置的对象相同, 那么你只需克隆原型即可, 无需新建一个对象。

适用场景

  • 如果你需要复制一些对象, 同时又希望代码独立于这些对象所属的具体类, 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 如果子类的区别仅在于其对象的初始化方式, 那么你可以使用该模式来减少子类的数量。 别人创建这些子类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创建特定类型的对象。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Java 的 Cloneable (可克隆) 接口就是立即可用的原型模式。

任何类都可通过实现该接口来实现可被克隆的性质。

识别方法: 原型可以简单地通过 clonecopy等方法来识别。

复制图形

让我们来看看在不使用标准 Cloneable接口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原型模式。

shapes: 形状列表

shapes/Shape.java: 通用形状接口

import java.util.Objects;

public abstract class Shape {
    public int x;
    public int y;
    public String color;

    public Shape() {
    }

    public Shape(Shape target) {
        if (target != null) {
            this.x = target.x;
            this.y = target.y;
            this.color = target.color;
        }
    }

    public abstract Shape clone();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ect2) {
        if (!(object2 instanceof Shape)) return false;
        Shape shape2 = (Shape) object2;
        return shape2.x == x && shape2.y == y && Objects.equals(shape2.color, color);
    }
}

shapes/Circle.java: 简单形状

public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int radius;

    public Circle() {
    }

    public Circle(Circle target) {
        super(target);
        if (target != null) {
            this.radius = target.radius;
        }
    }

    @Override
    public Shape clone() {
        return new Circle(this);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ect2) {
        if (!(object2 instanceof Circle) || !super.equals(object2)) return false;
        Circle shape2 = (Circle) object2;
        return shape2.radius == radius;
    }
}

shapes/Rectangle.java: 另一个形状

public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int width;
    public int height;

    public Rectangle() {
    }

    public Rectangle(Rectangle target) {
        super(target);
        if (target != null) {
            this.width = target.width;
            this.height = target.height;
        }
    }

    @Override
    public Shape clone() {
        return new Rectangle(this);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ect2) {
        if (!(object2 instanceof Rectangle) || !super.equals(object2)) return false;
        Rectangle shape2 = (Rectangle) object2;
        return shape2.width == width && shape2.height == height;
    }
}

Demo.java: 克隆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hape> shapes = new ArrayList<>();
        List<Shape> shapesCopy = new ArrayList<>();

        Circle circle = new Circle();
        circle.x = 10;
        circle.y = 20;
        circle.radius = 15;
        circle.color = "red";
        shapes.add(circle);

        Circle anotherCircle = (Circle) circle.clone();
        shapes.add(anotherCircle);

        Rectangle rectangle = new Rectangle();
        rectangle.width = 10;
        rectangle.height = 20;
        rectangle.color = "blue";
        shapes.add(rectangle);

        cloneAndCompare(shapes, shapesCopy);
    }

    private static void cloneAndCompare(List<Shape> shapes, List<Shape> shapesCopy) {
        for (Shape shape : shapes) {
            shapesCopy.add(shape.clone());
        }

        for (int i = 0; i < shapes.size(); i++) {
            if (shapes.get(i) != shapesCopy.get(i)) {
                System.out.println(i + ": Shapes are different objects (yay!)");
                if (shapes.get(i).equals(shapesCopy.get(i))) {
                    System.out.println(i + ": And they are identical (yay!)");
                } else {
                    System.out.println(i + ": But they are not identical (booo!)");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i + ": Shape objects are the same (booo!)");
            }
        }
    }
}

OutputDemo.txt: 执行结果

0: Shapes are different objects (yay!)
0: And they are identical (yay!)
1: Shapes are different objects (yay!)
1: And they are identical (yay!)
2: Shapes are different objects (yay!)
2: And they are identical (yay!)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StructuralPatterns

Adapter

背景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它能使接口不兼容的对象能够相互合作。

假如你正在开发一款股票市场监测程序, 
它会从不同来源下载 XML 格式的股票数据, 然后向用户呈现出美观的图表。

在开发过程中, 你决定在程序中整合一个第三方智能分析函数库。 
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分析函数库只兼容 JSON 格式的数据。

你可以修改程序库来支持 XML。 
但是, 这可能需要修改部分依赖该程序库的现有代码。 
甚至还有更糟糕的情况, 你可能根本没有程序库的源代码, 从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改。
你可以创建一个适配器。 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 能够转换对象接口, 使其能与其他对象进行交互。

适配器模式通过封装对象将复杂的转换过程隐藏于幕后。 被封装的对象甚至察觉不到适配器的存在。 

对象适配器:实现时使用了构成原则: 适配器实现了其中一个对象的接口, 并对另一个对象进行封装。

类适配器: 这一实现使用了继承机制: 适配器同时继承两个对象的接口。

适用场景

  • 当你希望使用某个类, 但是其接口与其他代码不兼容时, 可以使用适配器类。
  • 如果您需要复用这样一些类, 他们处于同一个继承体系, 并且他们又有了额外的一些共同的方法, 但是这些共同的方法不是所有在这一继承体系中的子类所具有的共性。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适配器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很常见。 基于一些遗留代码的系统常常会使用该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 适配器让遗留代码与现代的类得以相互合作。

Java 核心程序库中有一些标准的适配器:

识别方法: 适配器可以通过以不同抽象或接口类型实例为参数的构造函数来识别。 当适配器的任何方法被调用时, 它会将参数转换为合适的格式, 然后将调用定向到其封装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法。

让方钉适配圆孔

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适配器如何让不兼容的对象相互合作。

round

round/RoundHole.java: 圆孔

/**
 * RoundHoles are compatible with RoundPegs.
 */
public class RoundHol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RoundHole(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
        return radius;
    }

    public boolean fits(RoundPeg peg) {
        boolean result;
        result = (this.getRadius() >= peg.getRadius());
        return result;
    }
}

round/RoundPeg.java: 圆钉

/**
 * RoundPegs are compatible with RoundHoles.
 */
public class RoundPeg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RoundPeg() {}

    public RoundPeg(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
        return radius;
    }
}

square

square/SquarePeg.java: 方钉

/**
 * SquarePegs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RoundHoles (they were implemented by
 * previous development team). But we have to integrate them into our program.
 */
public class SquarePeg {
    private double width;

    public SquarePeg(double width) {
        this.width = width;
    }

    public double getWidth() {
        return width;
    }

    public double getSquare() {
        double result;
        result = Math.pow(this.width, 2);
        return result;
    }
}

adapters

adapters/SquarePegAdapter.java: 方钉到圆孔的适配器

/**
 * Adapter allows fitting square pegs into round holes.
 */
public class SquarePegAdapter extends RoundPeg {
    private SquarePeg peg;

    public SquarePegAdapter(SquarePeg peg) {
        this.peg = peg;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
        double result;
        // Calculate a minimum circle radius, which can fit this peg.
        result = (Math.sqrt(Math.pow((peg.getWidth() / 2), 2) * 2));
        return result;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
 * Somewhere in client code...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Round fits round, no surprise.
        RoundHole hole = new RoundHole(5);
        RoundPeg rpeg = new RoundPeg(5);
        if (hole.fits(rpeg)) {
            System.out.println("Round peg r5 fits round hole r5.");
        }

        SquarePeg smallSqPeg = new SquarePeg(2);
        SquarePeg largeSqPeg = new SquarePeg(20);
        // hole.fits(smallSqPeg); // Won't compile.

        // Adapter solves the problem.
        SquarePegAdapter smallSqPegAdapter = new SquarePegAdapter(smallSqPeg);
        SquarePegAdapter largeSqPegAdapter = new SquarePegAdapter(largeSqPeg);
        if (hole.fits(smallSqPegAdapter)) {
            System.out.println("Square peg w2 fits round hole r5.");
        }
        if (!hole.fits(largeSqPegAdapter)) {
            System.out.println("Square peg w20 does not fit into round hole r5.");
        }
    }
}

OutputDemo.txt: 执行结果

Round peg r5 fits round hole r5.
Square peg w2 fits round hole r5.
Square peg w20 does not fit into round hole r5.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桥接模式通常会于开发前期进行设计, 使你能够将程序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以便开发。 另一方面, 适配器模式通常在已有程序中使用, 让相互不兼容的类能很好地合作。
  • 适配器可以对已有对象的接口进行修改, 装饰模式则能在不改变对象接口的前提下强化对象功能。 此外, 装饰还支持递归组合, 适配器则无法实现。
  • 适配器能为被封装对象提供不同的接口, 代理模式能为对象提供相同的接口, 装饰则能为对象提供加强的接口。
  • 外观模式为现有对象定义了一个新接口, 适配器则会试图运用已有的接口。 适配器通常只封装一个对象, 外观通常会作用于整个对象子系统上。
  • 桥接状态模式策略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包括适配器) 模式的接口非常相似。 实际上, 它们都基于组合模式——即将工作委派给其他对象, 不过也各自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模式并不只是以特定方式组织代码的配方, 你还可以使用它们来和其他开发者讨论模式所解决的问题。

Bridge

背景

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可将一个大类或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类拆分为抽象和实现两个独立的层次结构, 从而能在开发时分别使用。

适用场景

  • 如果你想要拆分或重组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庞杂类 (例如能与多个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交互的类), 可以使用桥接模式。
  • 如果你希望在几个独立维度上扩展一个类, 可使用该模式。
  • 如果你需要在运行时切换不同实现方法, 可使用桥接模式。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桥接模式在处理跨平台应用、 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库服务器或与多个特定种类 (例如云平台和社交网络等) 的 API 供应商协作时会特别有用。

识别方法: 桥接可以通过一些控制实体及其所依赖的多个不同平台之间的明确区别来进行识别。

设备和远程控制之间的桥接

本例展示了远程控制器及其所控制的设备的类之间的分离。

远程控制器是抽象部分, 设备则是其实现部分。 由于有通用的接口, 同一远程控制器可与不同的设备合作, 反过来也一样。

桥接模式允许在不改动另一层次代码的前提下修改已有类, 甚至创建新类。

devices

devices/Device.java: 所有设备的通用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evice {
    boolean isEnabled();

    void enable();

    void disable();

    int getVolume();

    void setVolume(int percent);

    int getChannel();

    void setChannel(int channel);

    void printStatus();
}

devices/Radio.java: 收音机

public class Radio implements Device {
    private boolean on = false;
    private int volume = 30;
    private int channel = 1;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Enabled() {
        return 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enable() {
        on = tr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able() {
        on = fals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Volume() {
        return volu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Volume(int volume) {
        if (volume > 100) {
            this.volume = 100;
        } else if (volume < 0) {
            this.volume = 0;
        } else {
            this.volume = volume;
        }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Channel() {
        return 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Channel(int channel) {
        this.channel = 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Status()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 I'm radio.");
        System.out.println("| I'm " + (on ? "enabled" : "disabled"));
        System.out.println("| Current volume is " + volume + "%");
        System.out.println("| Current channel is " + channel);
        System.out.println("------------------------------------\n");
    }
}

devices/Tv.java: 电视机

public class Tv implements Device {
    private boolean on = false;
    private int volume = 30;
    private int channel = 1;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Enabled() {
        return 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enable() {
        on = tr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able() {
        on = fals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Volume() {
        return volu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Volume(int volume) {
        if (volume > 100) {
            this.volume = 100;
        } else if (volume < 0) {
            this.volume = 0;
        } else {
            this.volume = volume;
        }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Channel() {
        return 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Channel(int channel) {
        this.channel = 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Status()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 I'm TV set.");
        System.out.println("| I'm " + (on ? "enabled" : "disabled"));
        System.out.println("| Current volume is " + volume + "%");
        System.out.println("| Current channel is " + channel);
        System.out.println("------------------------------------\n");
    }
}

remotes

remotes/Remote.java: 所有远程控制器的通用接口

public interface Remote {
    void power();

    void volumeDown();

    void volumeUp();

    void channelDown();

    void channelUp();
}

remotes/BasicRemote.java: 基础远程控制器

public class BasicRemote implements Remote {
    protected Device device;

    public BasicRemote() {}

    public BasicRemote(Device device) {
        this.device = de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wer() {
        System.out.println("Remote: power toggle");
        if (device.isEnabled()) {
            device.disable();
        } else {
            device.enabl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lumeDown() {
        System.out.println("Remote: volume down");
        device.setVolume(device.getVolume() - 10);
    }

    @Override
    public void volumeUp() {
        System.out.println("Remote: volume up");
        device.setVolume(device.getVolume() + 10);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Down() {
        System.out.println("Remote: channel down");
        device.setChannel(device.getChannel() - 1);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Up() {
        System.out.println("Remote: channel up");
        device.setChannel(device.getChannel() + 1);
    }
}

remotes/AdvancedRemote.java: 高级远程控制器

public class AdvancedRemote extends BasicRemote {

    public AdvancedRemote(Device device) {
        super.device = device;
    }

    public void mute() {
        System.out.println("Remote: mute");
        device.setVolume(0);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Device(new Tv());
        testDevice(new Radio());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Device(Device device) {
        System.out.println("Tests with basic remote.");
        BasicRemote basicRemote = new BasicRemote(device);
        basicRemote.power();
        device.printStatus();

        System.out.println("Tests with advanced remote.");
        AdvancedRemote advancedRemote = new AdvancedRemote(device);
        advancedRemote.power();
        advancedRemote.mute();
        device.printStatus();
    }
}

OutputDemo.txt: 执行结果

Tests with basic remote.
Remote: power toggle
------------------------------------
| I'm TV set.
| I'm enabled
| Current volume is 30%
| Current channel is 1
------------------------------------

Tests with advanced remote.
Remote: power toggle
Remote: mute
------------------------------------
| I'm TV set.
| I'm disabled
| Current volume is 0%
| Current channel is 1
------------------------------------

Tests with basic remote.
Remote: power toggle
------------------------------------
| I'm radio.
| I'm enabled
| Current volume is 30%
| Current channel is 1
------------------------------------

Tests with advanced remote.
Remote: power toggle
Remote: mute
------------------------------------
| I'm radio.
| I'm disabled
| Current volume is 0%
| Current channel is 1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桥接模式通常会于开发前期进行设计, 使你能够将程序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以便开发。 另一方面, 适配器模式通常在已有程序中使用, 让相互不兼容的类能很好地合作。
  • 桥接状态模式策略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包括适配器) 模式的接口非常相似。 实际上, 它们都基于组合模式——即将工作委派给其他对象, 不过也各自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模式并不只是以特定方式组织代码的配方, 你还可以使用它们来和其他开发者讨论模式所解决的问题。
  • 你可以将抽象工厂模式桥接搭配使用。 如果由桥接定义的抽象只能与特定实现合作, 这一模式搭配就非常有用。 在这种情况下, 抽象工厂可以对这些关系进行封装, 并且对客户端代码隐藏其复杂性。
  • 你可以结合使用生成器模式桥接模式主管类负责抽象工作, 各种不同的生成器负责实现工作。

Composite

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你可以使用它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结构, 并且能像使用独立对象一样使用它们。

背景

该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你无需了解构成树状结构的对象的具体类。 你也无需了解对象是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盒子。 你只需调用通用接口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即可。 当你调用该方法后, 对象会将请求沿着树结构传递下去。

适用场景

  • 如果你需要实现树状对象结构, 可以使用组合模式。
  • 如果你希望客户端代码以相同方式处理简单和复杂元素, 可以使用该模式 。

实例-实现

使用实例: 组合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很常见,常用于表示与图形打交道的用户界面组件或代码的层次结构。

下面是一些来自 Java 标准程序库中的组合示例:

识别方法: 组合可以通过将同一抽象或接口类型的实例放入树状结构的行为方法来轻松识别。

简单和复合图形

本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较为简单的形状来组成复杂图形, 以及如何统一处理简单和复杂图形。

shapes

shapes/Shape.java: 通用形状接口

import java.awt.*;

public interface Shape {
    int getX();
    int getY();
    int getWidth();
    int getHeight();
    void move(int x, int y);
    boolean isInsideBounds(int x, int y);
    void select();
    void unSelect();
    boolean isSelected();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shapes/BaseShape.java: 提供基本功能的抽象形状

import java.awt.*;

abstract class BaseShape implements Shape {
    public int x;
    public int y;
    public Color color;
    private boolean selected = false;

    BaseShape(int x, int y, Color color) {
        this.x = x;
        this.y = y;
        this.color = color;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Y() {
        return y;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Width()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eight()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InsideBounds(int x, int y) {
        return x > getX() && x < (getX() + getWidth()) &&
                y > getY() && y < (getY() + getHeigh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lect() {
        selected = tr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nSelect() {
        selected = fals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Selected() {
        return selected;
    }

    void enableSelectionStyle(Graphics graphics) {
        graphics.setColor(Color.LIGHT_GRAY);

        Graphics2D g2 = (Graphics2D) graphics;
        float dash1[] = {2.0f};
        g2.setStroke(new BasicStroke(1.0f,
                BasicStroke.CAP_BUTT,
                BasicStroke.JOIN_MITER,
                2.0f, dash1, 0.0f));
    }

    void disableSelectionStyle(Graphics graphics) {
        graphics.setColor(color);
        Graphics2D g2 = (Graphics2D) graphics;
        g2.setStroke(new BasicStrok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if (isSelected()) {
            enableSelectionStyle(graphics);
        }
        else {
            disableSelectionStyle(graphics);
        }

        // ...
    }
}

shapes/Dot.java: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Dot extends BaseShape {
    private final int DOT_SIZE = 3;

    public Dot(int x, int y, Color color) {
        super(x, y, color);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Width() {
        return DOT_SIZ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eight() {
        return DOT_SIZ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super.paint(graphics);
        graphics.fillRect(x - 1, y - 1, getWidth(), getHeight());
    }
}

shapes/Circle.java: 圆形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Circle extends BaseShape {
    public int radius;

    public Circle(int x, int y, int radius, Color color) {
        super(x, y, color);
        this.radius = radius;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Width() {
        return radius * 2;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eight() {
        return radius * 2;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super.paint(graphics);
        graphics.drawOval(x, y, getWidth() - 1, getHeight() - 1);
    }
}

shapes/Rectangle.java: 三角形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BaseShape {
    public int width;
    public int height;

    public Rectangle(int x, int y, int width, int height, Color color) {
        super(x, y, color);
        this.width = width;
        this.height = height;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Width() {
        return width;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eight() {
        return heigh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super.paint(graphics);
        graphics.drawRect(x, y, getWidth() - 1, getHeight() - 1);
    }
}

shapes/CompoundShape.java: 由其他形状对象组成的复合形状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CompoundShape extends BaseShape {
    protected List<Shape> children = new ArrayList<>();

    public CompoundShape(Shape... components) {
        super(0, 0, Color.BLACK);
        add(components);
    }

    public void add(Shape component) {
        children.add(component);
    }

    public void add(Shape... components) {
        children.addAll(Arrays.asList(components));
    }

    public void remove(Shape child) {
        children.remove(child);
    }

    public void remove(Shape... components) {
        children.removeAll(Arrays.asList(components));
    }

    public void clear() {
        children.clear();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X() {
        if (children.size() == 0) {
            return 0;
        }
        int x = children.get(0).getX();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if (child.getX() < x) {
                x = child.getX();
            }
        }
        return x;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Y() {
        if (children.size() == 0) {
            return 0;
        }
        int y = children.get(0).getY();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if (child.getY() < y) {
                y = child.getY();
            }
        }
        return y;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Width() {
        int maxWidth = 0;
        int x = getX();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int childsRelativeX = child.getX() - x;
            int childWidth = childsRelativeX + child.getWidth();
            if (childWidth > maxWidth) {
                maxWidth = childWidth;
            }
        }
        return maxWidth;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eight() {
        int maxHeight = 0;
        int y = getY();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int childsRelativeY = child.getY() - y;
            int childHeight = childsRelativeY + child.getHeight();
            if (childHeight > maxHeight) {
                maxHeight = childHeight;
            }
        }
        return maxHeight;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int x, int y) {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child.move(x, y);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InsideBounds(int x, int y) {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if (child.isInsideBounds(x, y))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nSelect() {
        super.unSelect();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child.unSelect();
        }
    }

    public boolean selectChildAt(int x, int y) {
        for (Shape child : children) {
            if (child.isInsideBounds(x, y)) {
                child.select();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if (isSelected()) {
            enableSelectionStyle(graphics);
            graphics.drawRect(getX() - 1, getY() - 1, getWidth() + 1, getHeight() + 1);
            disableSelectionStyle(graphics);
        }

        for (refactoring_guru.composite.example.shapes.Shape child : children) {
            child.paint(graphics);
        }
    }
}

editor

editor/ImageEditor.java: 形状编辑器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x.swing.border.Border;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MouseAdapter;
import java.awt.event.MouseEvent;

public class ImageEditor {
    private EditorCanvas canvas;
    private CompoundShape allShapes = new CompoundShape();

    public ImageEditor() {
        canvas = new EditorCanvas();
    }

    public void loadShapes(Shape... shapes) {
        allShapes.clear();
        allShapes.add(shapes);
        canvas.refresh();
    }

    private class EditorCanvas extends Canvas {
        JFrame frame;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PADDING = 10;

        EditorCanvas() {
            createFrame();
            refresh();
            addMouseListener(new Mouse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usePressed(MouseEvent e) {
                    allShapes.unSelect();
                    allShapes.selectChildAt(e.getX(), e.getY());
                    e.getComponent().repaint();
                }
            });
        }

        void createFrame() {
            frame = new JFrame();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WindowConstants.EXIT_ON_CLOSE);
            frame.setLocationRelativeTo(null);

            JPanel contentPanel = new JPanel();
            Border padding = BorderFactory.createEmptyBorder(PADDING, PADDING, PADDING, PADDING);
            contentPanel.setBorder(padding);
            frame.setContentPane(contentPanel);

            frame.add(this);
            frame.setVisible(true);
            frame.getContentPane().setBackground(Color.LIGHT_GRAY);
        }

        public int getWidth() {
            return allShapes.getX() + allShapes.getWidth() + PADDING;
        }

        public int getHeight() {
            return allShapes.getY() + allShapes.getHeight() + PADDING;
        }

        void refresh() {
            this.setSize(getWidth(), getHeight());
            frame.pack();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allShapes.paint(graphics);
        }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mageEditor editor = new ImageEditor();

        editor.loadShapes(
                new Circle(10, 10, 10, Color.BLUE),

                new CompoundShape(
                    new Circle(110, 110, 50, Color.RED),
                    new Dot(160, 160, Color.RED)
                ),

                new CompoundShape(
                        new Rectangle(250, 250, 100, 100, Color.GREEN),
                        new Dot(240, 240, Color.GREEN),
                        new Dot(240, 360, Color.GREEN),
                        new Dot(360, 360, Color.GREEN),
                        new Dot(360, 240, Color.GREEN)
                )
        );
    }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桥接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包括适配器模式) 模式的接口非常相似。 实际上, 它们都基于组合模式——即将工作委派给其他对象, 不过也各自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模式并不只是以特定方式组织代码的配方, 你还可以使用它们来和其他开发者讨论模式所解决的问题。

  • 你可以在创建复杂组合树时使用生成器模式, 因为这可使其构造步骤以递归的方式运行。

  • 责任链模式通常和组合模式结合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 叶组件接收到请求后, 可以将请求沿包含全体父组件的链一直传递至对象树的底部。

  • 你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来遍历组合树。

  • 你可以使用访问者模式对整个组合树执行操作。

  • 你可以使用享元模式实现组合树的共享叶节点以节省内存。

  • 组合装饰模式的结构图很相似, 因为两者都依赖递归组合来组织无限数量的对象。

    装饰类似于组合, 但其只有一个子组件。 此外还有一个明显不同: 装饰为被封装对象添加了额外的职责, 组合仅对其子节点的结果进行了 “求和”。

    但是, 模式也可以相互合作: 你可以使用装饰来扩展组合树中特定对象的行为。

  • 大量使用组合装饰的设计通常可从对于原型模式的使用中获益。 你可以通过该模式来复制复杂结构, 而非从零开始重新构造。

Decorator

装饰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允许你通过将对象放入包含行为的特殊封装对象中来为原对象绑定新的行为。

背景

适用场景

如果你希望在无需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即可使用对象, 且希望在运行时为对象新增额外的行为, 可以使用装饰模式。

  • 装饰能将业务逻辑组织为层次结构, 你可为各层创建一个装饰, 在运行时将各种不同逻辑组合成对象。 由于这些对象都遵循通用接口, 客户端代码能以相同的方式使用这些对象。

如果用继承来扩展对象行为的方案难以实现或者根本不可行, 你可以使用该模式。

  • 许多编程语言使用 final最终关键字来限制对某个类的进一步扩展。 复用最终类已有行为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装饰模式: 用封装器对其进行封装。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装饰在 Java 代码中可谓是标准配置, 尤其是在与流式加载相关的代码中。

Java 核心程序库中有一些关于装饰的示例:

识别方法: 装饰可通过以当前类或对象为参数的创建方法或构造函数来识别。

编码和压缩装饰

本例展示了如何在不更改对象代码的情况下调整其行为。

最初的业务逻辑类仅能读取和写入纯文本的数据。 此后, 我们创建了几个小的封装器类, 以便在执行标准操作后添加新的行为。

第一个封装器负责加密和解密数据, 而第二个则负责压缩和解压数据。

你甚至可以让这些封装器嵌套封装以将它们组合起来。

decorators

decorators/DataSource.java: 定义了读取和写入操作的通用数据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ataSource {
    void writeData(String data);

    String readData();
}

decorators/FileDataSource.java: 简单数据读写器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FileDataSource implements DataSourc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FileDataSourc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Data(String data) {
        File file = new File(name);
        try (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 {
            fos.write(data.getBytes(), 0, data.length());
        } catch (IOException ex) {
            System.out.println(ex.getMessage());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Data() {
        char[] buffer = null;
        File file = new File(name);
        try (FileReader reader = new FileReader(file)) {
            buffer = new char[(int) file.length()];
            reader.read(buffer);
        } catch (IOException ex) {
            System.out.println(ex.getMessage());
        }
        return new String(buffer);
    }
}

decorators/DataSourceDecorator.java: 抽象基础装饰

public class DataSourceDecorator implements DataSource {
    private DataSource wrappee;

    DataSourceDecorator(DataSource source) {
        this.wrappee = 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Data(String data) {
        wrappee.writeData(dat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Data() {
        return wrappee.readData();
    }
}

decorators/EncryptionDecorator.java: 加密装饰

import java.util.Base64;

public class EncryptionDecorator extends DataSourceDecorator {

    public EncryptionDecorator(DataSource source) {
        super(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Data(String data) {
        super.writeData(encode(dat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Data() {
        return decode(super.readData());
    }

    private String encode(String data) {
        byte[] result = data.getBytes();
        for (int i = 0; i < result.length; i++) {
            result[i] += (byte) 1;
        }
        return Base64.getEncoder().encodeToString(result);
    }

    private String decode(String data) {
        byte[] result = Base64.getDecoder().decode(data);
        for (int i = 0; i < result.length; i++) {
            result[i] -= (byte) 1;
        }
        return new String(result);
    }
}

decorators/CompressionDecorator.java: 压缩装饰

import java.io.ByteArray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ByteArray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util.Base64;
import java.util.zip.Deflater;
import java.util.zip.DeflaterOutputStream;
import java.util.zip.InflaterInputStream;

public class CompressionDecorator extends DataSourceDecorator {
    private int compLevel = 6;

    public CompressionDecorator(DataSource source) {
        super(source);
    }

    public int getCompressionLevel() {
        return compLevel;
    }

    public void setCompressionLevel(int value) {
        compLevel = val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Data(String data) {
        super.writeData(compress(dat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Data() {
        return decompress(super.readData());
    }

    private String compress(String stringData) {
        byte[] data = stringData.getBytes();
        try {
            ByteArrayOutputStream bout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512);
            DeflaterOutputStream dos = new DeflaterOutputStream(bout, new Deflater(compLevel));
            dos.write(data);
            dos.close();
            bout.close();
            return Base64.getEncoder().encodeToString(bout.toByteArray());
        } catch (IOException ex) {
            return null;
        }
    }

    private String decompress(String stringData) {
        byte[] data = Base64.getDecoder().decode(stringData);
        try {
            InputStream in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data);
            InflaterInputStream iin = new InflaterInputStream(in);
            ByteArrayOutputStream bout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512);
            int b;
            while ((b = iin.read()) != -1) {
                bout.write(b);
            }
            in.close();
            iin.close();
            bout.close();
            return new String(bout.toByteArray());
        } catch (IOException ex) {
            return null;
        }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package refactoring_guru.decorator.example;

import refactoring_guru.decorator.example.decorators.*;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alaryRecords = "Name,Salary\nJohn Smith,100000\nSteven Jobs,912000";
        DataSourceDecorator encoded = new CompressionDecorator(
                                         new EncryptionDecorator(
                                             new FileDataSource("out/OutputDemo.txt")));
        encoded.writeData(salaryRecords);
        DataSource plain = new FileDataSource("out/OutputDemo.txt");

        System.out.println("- Input ----------------");
        System.out.println(salaryRecords);
        System.out.println("- Encoded --------------");
        System.out.println(plain.readData());
        System.out.println("- Decoded --------------");
        System.out.println(encoded.readData());
    }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适配器模式可以对已有对象的接口进行修改, 装饰模式则能在不改变对象接口的前提下强化对象功能。 此外, 装饰 还支持递归组合, 适配器 则无法实现。

  • 适配器能为被封装对象提供不同的接口, 代理模式能为对象提供相同的接口, 装饰则能为对象提供加强的接口。

  • 责任链模式装饰模式的类结构非常相似。 两者都依赖递归组合将需要执行的操作传递给一系列对象。 但是, 两者有几点重要的不同之处。

    责任链的管理者可以相互独立地执行一切操作, 还可以随时停止传递请求。 另一方面, 各种装饰 可以在遵循基本接口的情况下扩展对象的行为。 此外, 装饰无法中断请求的传递。

  • 组合模式装饰的结构图很相似, 因为两者都依赖递归组合来组织无限数量的对象。

    装饰类似于组合, 但其只有一个子组件。 此外还有一个明显不同: 装饰为被封装对象添加了额外的职责, 组合仅对其子节点的结果进行了 “求和”。

    但是, 模式也可以相互合作: 你可以使用装饰来扩展组合树中特定对象的行为。

  • 大量使用组合装饰的设计通常可从对于原型模式的使用中获益。 你可以通过该模式来复制复杂结构, 而非从零开始重新构造。

  • 装饰可让你更改对象的外表, 策略模式则让你能够改变其本质。

  • 装饰代理有着相似的结构, 但是其意图却非常不同。 这两个模式的构建都基于组合原则, 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应该将部分工作委派给另一个对象。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代理 通常自行管理其服务对象的生命周期, 而装饰 的生成则总是由客户端进行控制。

Facade

背景

外观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能为程序库、 框架或其他复杂类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

问题:

假设你必须在代码中使用某个复杂的库或框架中的众多对象。 正常情况下, 你需要负责所有对象的初始化工作、 管理其依赖关系并按正确的顺序执行方法等。

最终, 程序中类的业务逻辑将与第三方类的实现细节紧密耦合, 使得理解和维护代码的工作很难进行。

解决:

外观类为包含许多活动部件的复杂子系统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 与直接调用子系统相比, 外观提供的功能可能比较有限, 但它却包含了客户端真正关心的功能。

如果你的程序需要与包含几十种功能的复杂库整合, 但只需使用其中非常少的功能, 那么使用外观模式会非常方便,

例如, 上传猫咪搞笑短视频到社交媒体网站的应用可能会用到专业的视频转换库, 但它只需使用一个包含 encode­(filename, format)方法 (以文件名与文件格式为参数进行编码的方法) 的类即可。 在创建这个类并将其连接到视频转换库后, 你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外观。

与真实世界的类比:

你通过手机网购时, 该商店的所有服务和部门的外观。 程序员为你提供了一个同购物系统、 支付网关和各种送货服务进行互动的简单语音接口。

使用场景

如果你需要一个指向复杂子系统的直接接口, 且该接口的功能有限, 则可以使用外观模式。

  • 子系统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进变得越来越复杂。 即便是应用了设计模式, 通常你也会创建更多的类。 尽管在多种情形中子系统可能是更灵活或易于复用的, 但其所需的配置和样板代码数量将会增长得更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外观将会提供指向子系统中最常用功能的快捷方式, 能够满足客户端的大部分需求。

如果需要将子系统组织为多层结构, 可以使用外观。

  • 创建外观来定义子系统中各层次的入口。 你可以要求子系统仅使用外观来进行交互, 以减少子系统之间的耦合。

让我们回到视频转换框架的例子。 该框架可以拆分为两个层次: 音频相关和视频相关。 你可以为每个层次创建一个外观, 然后要求各层的类必须通过这些外观进行交互。 这种方式看上去与中介者模式非常相似。

实例-实现

下面是一些核心 Java 程序库中的外观示例:

识别方法: 外观可以通过使用简单接口, 但将绝大部分工作委派给其他类的类来识别。 通常情况下, 外观管理着其所使用的对象的完整生命周期。

复杂视频转换库的简单接口

some_complex_media_library/VideoFile.java

public class VideoFi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codecType;

    public VideoFil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codecType = name.substring(name.indexOf(".") + 1);
    }

    public String getCodecType() {
        return codecTyp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some_complex_media_library/Codec.java

public interface Codec {
}

some_complex_media_library/MPEG4CompressionCodec.java

public class MPEG4CompressionCodec implements Codec {
    public String type = "mp4";

}

some_complex_media_library/OggCompressionCodec.java

public class OggCompressionCodec implements Codec {
    public String type = "ogg";
}

some_complex_media_library/CodecFactory.java

public class CodecFactory {
    public static Codec extract(VideoFile file) {
        String type = file.getCodecType();
        if (type.equals("mp4")) {
            System.out.println("CodecFactory: extracting mpeg audio...");
            return new MPEG4CompressionCodec();
        }
        else {
            System.out.println("CodecFactory: extracting ogg audio...");
            return new OggCompressionCodec();
        }
    }
}

some_complex_media_library/BitrateReader.java

public class BitrateReader {
    public static VideoFile read(VideoFile file, Codec codec) {
        System.out.println("BitrateReader: reading file...");
        return file;
    }

    public static VideoFile convert(VideoFile buffer, Codec codec) {
        System.out.println("BitrateReader: writing file...");
        return buffer;
    }
}

some_complex_media_library/AudioMixer.java

import java.io.File;

public class AudioMixer {
    public File fix(VideoFile result){
        System.out.println("AudioMixer: fixing audio...");
        return new File("tmp");
    }
}

facade

facade/VideoConversionFacade.java: 外观提供了进行视频转换的简单接口

import java.io.File;

public class VideoConversionFacade {
    public File convertVideo(String fileName, String format) {
        System.out.println("VideoConversionFacade: conversion started.");
        VideoFile file = new VideoFile(fileName);
        Codec sourceCodec = CodecFactory.extract(file);
        Codec destinationCodec;
        if (format.equals("mp4")) {
            destinationCodec = new OggCompressionCodec();
        } else {
            destinationCodec = new MPEG4CompressionCodec();
        }
        VideoFile buffer = BitrateReader.read(file, sourceCodec);
        VideoFile intermediateResult = BitrateReader.convert(buffer, destinationCodec);
        File result = (new AudioMixer()).fix(intermediateResult);
        System.out.println("VideoConversionFacade: conversion completed.");
        return result;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import java.io.File;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ideoConversionFacade converter = new VideoConversionFacade();
        File mp4Video = converter.convertVideo("youtubevideo.ogg", "mp4");
        // ...
    }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外观模式为现有对象定义了一个新接口, 适配器模式则会试图运用已有的接口。 适配器 通常只封装一个对象, 外观 通常会作用于整个对象子系统上。
  • 当只需对客户端代码隐藏子系统创建对象的方式时, 你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来代替外观
  • 享元模式展示了如何生成大量的小型对象, 外观则展示了如何用一个对象来代表整个子系统。
  • 外观中介者模式的职责类似: 它们都尝试在大量紧密耦合的类中组织起合作。
    • 外观 为子系统中的所有对象定义了一个简单接口, 但是它不提供任何新功能。 子系统本身不会意识到外观的存在。 子系统中的对象可以直接进行交流。
    • 中介者 将系统中组件的沟通行为中心化。 各组件只知道中介者对象, 无法直接相互交流。
  • 外观类通常可以转换为单例模式类,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外观对象就足够了。
  • 外观代理模式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缓存了一个复杂实体并自行对其进行初始化。 代理 与其服务对象遵循同一接口, 使得自己和服务对象可以互换, 在这一点上它与外观 不同。

Flyweight

背景

享元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它摒弃了在每个对象中保存所有数据的方式, 通过共享多个对象所共有的相同状态, 让你能在有限的内存容量中载入更多对象。

享元模式通过共享多个对象的部分状态来实现上述功能。 换句话来说, 享元会将不同对象的相同数据进行缓存以节省内存。

问题

开发了一款简单的游戏: 玩家们在地图上移动并相互射击。 你决定实现一个真实的粒子系统, 并将其作为游戏的特色。 大量的子弹、 导弹和爆炸弹片会在整个地图上穿行, 为玩家提供紧张刺激的游戏体验。

游戏总是会在他的电脑上运行几分钟后崩溃。 在研究了几个小时的调试消息记录后, 你发现导致游戏崩溃的原因是内存容量不足。 真正的问题与粒子系统有关。 每个粒子 (一颗子弹、 一枚导弹或一块弹片) 都由包含完整数据的独立对象来表示。 当玩家在游戏中鏖战进入高潮后的某一时刻, 游戏将无法在剩余内存中载入新建粒子, 于是程序就崩溃了。

解决方案

每个粒子的只有一些状态,例如: (坐标、 移动矢量和速度) 是不同的。

对象的常量数据通常被称为内在状态, 其位于对象中, 其他对象只能读取但不能修改其数值。 而对象的其他状态常常能被其他对象 “从外部” 改变, 因此被称为外在状态

享元模式建议不在对象中存储外在状态, 而是将其传递给依赖于它的一个特殊方法。 程序只在对象中保存内在状态, 以方便在不同情景下重用。 这些对象的区别仅在于其内在状态 (与外在状态相比, 内在状态的变体要少很多), 因此你所需的对象数量会大大削减。

外在状态存储

为了能将外在状态移动到这个类中, 你需要创建多个数组成员变量来存储每个粒子的坐标、 方向矢量和速度。 除此之外, 你还需要另一个数组来存储指向代表粒子的特定享元的引用。 这些数组必须保持同步, 这样你才能够使用同一索引来获取关于某个粒子的所有数据。

更优雅的解决方案是创建独立的情景类来存储外在状态和对享元对象的引用。 在该方法中, 容器类只需包含一个数组。

这样的话情景对象数量不是会和不采用该模式时的对象数量一样多吗? 的确如此, 但这些对象要比之前小很多。 消耗内存最多的成员变量已经被移动到很少的几个享元对象中了。 现在, 一个享元大对象会被上千个情境小对象复用, 因此无需再重复存储数千个大对象的数据。

享元与不可变性

由于享元对象可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 你必须确保其状态不能被修改。 享元类的状态只能由构造函数的参数进行一次性初始化, 它不能对其他对象公开其设置器或公有成员变量。

享元工厂

为了能更方便地访问各种享元, 你可以创建一个工厂方法来管理已有享元对象的缓存池。 工厂方法从客户端处接收目标享元对象的内在状态作为参数, 如果它能在缓存池中找到所需享元, 则将其返回给客户端; 如果没有找到, 它就会新建一个享元, 并将其添加到缓存池中。

你可以选择在程序的不同地方放入该函数。 最简单的选择就是将其放置在享元容器中。 除此之外, 你还可以新建一个工厂类, 或者创建一个静态的工厂方法并将其放入实际的享元类中。

使用场景

仅在程序必须支持大量对象且没有足够的内存容量时使用享元模式。

应用该模式所获的收益大小取决于使用它的方式和情景。 它在下列情况中最有效:

  • 程序需要生成数量巨大的相似对象
  • 这将耗尽目标设备的所有内存
  • 对象中包含可抽取且能在多个对象间共享的重复状态。

实例-实现

享元模式在核心 Java 程序库中的示例:

识别方法: 享元可以通过构建方法来识别, 它会返回缓存对象而不是创建新的对象。

渲染一片森林

本例中, 我们将渲染一片森林 (1,000,000 棵树)! 每棵树都由包含一些状态的对象来表示 (坐标和纹理等)。 尽管程序能够完成其主要工作, 但很显然它需要消耗大量内存。

原因很简单: 太多树对象包含重复数据 (名称、 纹理和颜色)。 因此我们可用享元模式来将这些数值存储在单独的享元对象中 ( Tree­Type类)。 现在我们不再将相同数据存储在数千个 Tree对象中, 而是使用一组特殊的数值来引用其中一个享元对象。

客户端代码不会知道任何事情, 因为重用享元对象的复杂机制隐藏在了享元工厂中。

trees

trees/Tree.java: 包含每棵树的独特状态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Tree {
    private int x;
    private int y;
    private TreeType type;

    public Tree(int x, int y, TreeType type) {
        this.x = x;
        this.y = y;
        this.type = type;
    }

    public void draw(Graphics g) {
        type.draw(g, x, y);
    }
}

trees/TreeType.java: 包含多棵树共享的状态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TreeTyp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Color color;
    private String otherTreeData;

    public TreeType(String name, Color color, String otherTreeData) {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 = color;
        this.otherTreeData = otherTreeData;
    }

    public void draw(Graphics g, int x, int y) {
        g.setColor(Color.BLACK);
        g.fillRect(x - 1, y, 3, 5);
        g.setColor(color);
        g.fillOval(x - 5, y - 10, 10, 10);
    }
}

trees/TreeFactory.java: 封装创建享元的复杂机制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TreeFactory {
    static Map<String, TreeType> treeTypes = new HashMap<>();

    public static TreeType getTreeType(String name, Color color, String otherTreeData) {
        TreeType result = treeTypes.get(name);
        if (result == null) {
            result = new TreeType(name, color, otherTreeData);
            treeTypes.put(name, result);
        }
        return result;
    }
}

forest

forest/Forest.java: 我们绘制的森林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Forest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List<Tree> trees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plantTree(int x, int y, String name, Color color, String otherTreeData) {
        TreeType type = TreeFactory.getTreeType(name, color, otherTreeData);
        Tree tree = new Tree(x, y, type);
        trees.add(tr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raphics) {
        for (Tree tree : trees) {
            tree.draw(graphics);
        }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import refactoring_guru.flyweight.example.forest.Forest;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Demo {
    static int CANVAS_SIZE = 500;
    static int TREES_TO_DRAW = 1000000;
    static int TREE_TYPES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est forest = new Forest();
        for (int i = 0; i < Math.floor(TREES_TO_DRAW / TREE_TYPES); i++) {
            forest.plantTree(random(0, CANVAS_SIZE), random(0, CANVAS_SIZE),
                    "Summer Oak", Color.GREEN, "Oak texture stub");
            forest.plantTree(random(0, CANVAS_SIZE), random(0, CANVAS_SIZE),
                    "Autumn Oak", Color.ORANGE, "Autumn Oak texture stub");
        }
        forest.setSize(CANVAS_SIZE, CANVAS_SIZE);
        forest.setVisible(true);

        System.out.println(TREES_TO_DRAW + " trees drawn");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Memory usage:");
        System.out.println("Tree size (8 bytes) * " + TREES_TO_DRAW);
        System.out.println("+ TreeTypes size (~30 bytes) * " + TREE_TYPES +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Total: " + ((TREES_TO_DRAW * 8 + TREE_TYPES * 30) / 1024 / 1024) +
                "MB (instead of " + ((TREES_TO_DRAW * 38) / 1024 / 1024) + "MB)");
    }

    private static int random(int min, int max) {
        return min + (int) (Math.random() * ((max - min) + 1));
    }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你可以使用享元模式实现组合模式树的共享叶节点以节省内存。
  • 享元展示了如何生成大量的小型对象, 外观模式则展示了如何用一个对象来代表整个子系统。
  • 如果你能将对象的所有共享状态简化为一个享元对象, 那么享元就和单例模式类似了。 但这两个模式有两个根本性的不同。
    1. 只会有一个单例实体, 但是享元类可以有多个实体, 各实体的内在状态也可以不同。
    2. 单例 对象可以是可变的。 享元对象是不可变的。

Proxy

背景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让你能够提供对象的替代品或其占位符。 代理控制着对于原对象的访问, 并允许在将请求提交给对象前后进行一些处理。

代理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让你能提供真实服务对象的替代品给客户端使用。 代理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进行一些处理 (访问控制和缓存等), 然后再将请求传递给服务对象。

代理对象拥有和服务对象相同的接口, 这使得当其被传递给客户端时可与真实对象互换。

于真实世界类比

信用卡是银行账户的代理, 银行账户则是一大捆现金的代理。

它们都实现了同样的接口, 均可用于进行支付。 消费者会非常满意, 因为不必随身携带大量现金; 商店老板同样会十分高兴, 因为交易收入能以电子化的方式进入商店的银行账户中, 无需担心存款时出现现金丢失或被抢劫的情况。

使用场景

延迟初始化 (虚拟代理)。 如果你有一个偶尔使用的重量级服务对象, 一直保持该对象运行会消耗系统资源时, 可使用代理模式。

  • 你无需在程序启动时就创建该对象, 可将对象的初始化延迟到真正有需要的时候。

访问控制 (保护代理)。 如果你只希望特定客户端使用服务对象, 这里的对象可以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客户端则是各种已启动的程序 (包括恶意程序), 此时可使用代理模式。

  • 代理可仅在客户端凭据满足要求时将请求传递给服务对象。

本地执行远程服务 (远程代理)。 适用于服务对象位于远程服务器上的情形。

  • 这种情形中, 代理通过网络传递客户端请求, 负责处理所有与网络相关的复杂细节。

记录日志请求 (日志记录代理)。 适用于当你需要保存对于服务对象的请求历史记录时。 代理可以在向服务传递请求前进行记录。

缓存请求结果 (缓存代理)。 适用于需要缓存客户请求结果并对缓存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时, 特别是当返回结果的体积非常大时。

  • 代理可对重复请求所需的相同结果进行缓存, 还可使用请求参数作为索引缓存的键值。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尽管代理模式在绝大多数 Java 程序中并不常见, 但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非常方便。 当你希望在无需修改客户代码的前提下于已有类的对象上增加额外行为时, 该模式是无可替代的。

Java 标准程序库中的一些代理模式的示例:

识别方法: 代理模式会将所有实际工作委派给一些其他对象。 除非代理是某个服务的子类, 否则每个代理方法最后都应该引用一个服务对象。

缓存代理

在本例中, 代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延迟初始化, 并对低效的第三方 YouTube 集成程序库进行缓存。

当你需要在无法修改代码的类上新增一些额外行为时, 代理模式的价值无可估量。

some_cool_media_library

some_cool_media_library/ThirdPartyYouTubeLib.java: 远程服务接口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interface ThirdPartyYouTubeLib {
    HashMap<String, Video> popularVideos();

    Video getVideo(String videoId);
}

some_cool_media_library/ThirdPartyYouTubeClass.java: 远程服务实现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ThirdPartyYouTubeClass implements ThirdPartyYouTubeLib {

    @Override
    public HashMap<String, Video> popularVideos() {
        connectToServer("//www.youtube.com");
        return getRandomVideos();
    }

    @Override
    public Video getVideo(String videoId) {
        connectToServer("//www.youtube.com/" + videoId);
        return getSomeVideo(videoId);
    }

    // -----------------------------------------------------------------------
    // Fake methods to simulate network activity. They as slow as a real life.

    private int random(int min, int max) {
        return min + (int) (Math.random() * ((max - min) + 1));
    }

    private void experienceNetworkLatency() {
        int randomLatency = random(5, 10);
        for (int i = 0; i < randomLatency; i++) {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
    }

    private void connectToServer(String server) {
        System.out.print("Connecting to " + server + "... ");
        experienceNetworkLatency();
        System.out.print("Connected!" + "\n");
    }

    private HashMap<String, Video> getRandomVideos() {
        System.out.print("Downloading populars... ");

        experienceNetworkLatency();
        HashMap<String, Video> hmap = new HashMap<String, Video>();
        hmap.put("catzzzzzzzzz", new Video("sadgahasgdas", "Catzzzz.avi"));
        hmap.put("mkafksangasj", new Video("mkafksangasj", "Dog play with ball.mp4"));
        hmap.put("dancesvideoo", new Video("asdfas3ffasd", "Dancing video.mpq"));
        hmap.put("dlsdk5jfslaf", new Video("dlsdk5jfslaf", "Barcelona vs RealM.mov"));
        hmap.put("3sdfgsd1j333", new Video("3sdfgsd1j333", "Programing lesson#1.avi"));

        System.out.print("Done!" + "\n");
        return hmap;
    }

    private Video getSomeVideo(String videoId) {
        System.out.print("Downloading video... ");

        experienceNetworkLatency();
        Video video = new Video(videoId, "Some video title");

        System.out.print("Done!" + "\n");
        return video;
    }

}

some_cool_media_library/Video.java: 视频文件

public class Video {
    public String id;
    public String title;
    public String data;

    Video(String id, String title) {
        this.id = id;
        this.title = title;
        this.data = "Random video.";
    }
}

proxy

proxy/YouTubeCacheProxy.java: 缓存代理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YouTubeCacheProxy implements ThirdPartyYouTubeLib {
    private ThirdPartyYouTubeLib youtubeService;
    private HashMap<String, Video> cachePopular = new HashMap<String, Video>();
    private HashMap<String, Video> cacheAll = new HashMap<String, Video>();

    public YouTubeCacheProxy() {
        this.youtubeService = new ThirdPartyYouTubeClass();
    }

    @Override
    public HashMap<String, Video> popularVideos() {
        if (cachePopular.isEmpty()) {
            cachePopular = youtubeService.popularVideos();
        } else {
            System.out.println("Retrieved list from cache.");
        }
        return cachePopular;
    }

    @Override
    public Video getVideo(String videoId) {
        Video video = cacheAll.get(videoId);
        if (video == null) {
            video = youtubeService.getVideo(videoId);
            cacheAll.put(videoId, video);
        } else {
            System.out.println("Retrieved video '" + videoId + "' from cache.");
        }
        return video;
    }

    public void reset() {
        cachePopular.clear();
        cacheAll.clear();
    }
}

downloader

downloader/YouTubeDownloader.java: 媒体下载应用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YouTubeDownloader {
    private ThirdPartyYouTubeLib api;

    public YouTubeDownloader(ThirdPartyYouTubeLib api) {
        this.api = api;
    }

    public void renderVideoPage(String videoId) {
        Video video = api.getVideo(videoId);
        System.out.println("\n-------------------------------");
        System.out.println("Video page (imagine fancy HTML)");
        System.out.println("ID: " + video.id);
        System.out.println("Title: " + video.title);
        System.out.println("Video: " + video.data);
        System.out.println("-------------------------------\n");
    }

    public void renderPopularVideos() {
        HashMap<String, Video> list = api.popularVideos();
        System.out.println("\n-------------------------------");
        System.out.println("Most popular videos on YouTube (imagine fancy HTML)");
        for (Video video : list.values()) {
            System.out.println("ID: " + video.id + " / Title: " + video.title);
        }
        System.out.println("-------------------------------\n");
    }
}

Demo.java: 初始化代码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YouTubeDownloader naiveDownloader = new YouTubeDownloader(new ThirdPartyYouTubeClass());
        YouTubeDownloader smartDownloader = new YouTubeDownloader(new YouTubeCacheProxy());

        long naive = test(naiveDownloader);
        long smart = test(smartDownloader);
        System.out.print("Time saved by caching proxy: " + (naive - smart) + "ms");

    }

    private static long test(YouTubeDownloader downloader) {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User behavior in our app:
        downloader.renderPopularVideos();
        downloader.renderVideoPage("catzzzzzzzzz");
        downloader.renderPopularVideos();
        downloader.renderVideoPage("dancesvideoo");
        // Users might visit the same page quite often.
        downloader.renderVideoPage("catzzzzzzzzz");
        downloader.renderVideoPage("someothervid");

        long estimate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Time;
        System.out.print("Time elapsed: " + estimatedTime + "ms\n");
        return estimatedTime;
    }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适配器模式能为被封装对象提供不同的接口, 代理模式能为对象提供相同的接口, 装饰模式则能为对象提供加强的接口。
  • 外观模式代理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缓存了一个复杂实体并自行对其进行初始化。 代理 与其服务对象遵循同一接口, 使得自己和服务对象可以互换, 在这一点上它与外观 不同。
  • 装饰代理有着相似的结构, 但是其意图却非常不同。 这两个模式的构建都基于组合原则, 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应该将部分工作委派给另一个对象。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代理通常自行管理其服务对象的生命周期, 而装饰的生成则总是由客户端进行控制。

BehavioralPattern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背景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允许你将请求沿着处理者链进行发送。 收到请求后, 每个处理者均可对请求进行处理, 或将其传递给链上的下个处理者。

该模式允许多个对象来对请求进行处理, 而无需让发送者类与具体接收者类相耦合。 链可在运行时由遵循标准处理者接口的任意处理者动态生成。

使用场景

当程序需要使用不同方式处理不同种类请求, 而且请求类型和顺序预先未知时, 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

  • 该模式能将多个处理者连接成一条链。 接收到请求后, 它会 “询问” 每个处理者是否能够对其进行处理。 这样所有处理者都有机会来处理请求。

当必须按顺序执行多个处理者时, 可以使用该模式。

  • 论你以何种顺序将处理者连接成一条链, 所有请求都会严格按照顺序通过链上的处理者。

如果所需处理者及其顺序必须在运行时进行改变, 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

  • 如果在处理者类中有对引用成员变量的设定方法, 你将能动态地插入和移除处理者, 或者改变其顺序。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责任链模式在 Java 程序中并不常见, 因为它仅在代码与对象链打交道时才能发挥作用。

该模式最流行的使用案例之一是在 GUI 类中将事件向上传递给父组件。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使用案例是依次访问过滤器。

下面是该模式在核心 Java 程序库中的一些示例:

识别方法: 该模式可通过一组对象的行为方法间接调用其他对象的相同方法来识别, 而且所有对象都会遵循相同的接口。

过滤访问

middleware

middleware/Middleware.java: 基础验证接口

/**
 * Base middleware class.
 */
public abstract class Middleware {
    private Middleware next;

    /**
     * Builds chains of middleware objects.
     */
    public Middleware linkWith(Middleware next) {
        this.next = next;
        return next;
    }

    /**
     * Subclasses will implement this method with concrete checks.
     */
    public abstract boolean check(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 Runs check on the next object in chain or ends traversing if we're in
     * last object in chain.
     */
    protected boolean checkNext(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if (next == null) {
            return true;
        }
        return next.check(email, password);
    }
}

middleware/ThrottlingMiddleware.java: 检查请求数量限制

/**
 * ConcreteHandler. Checks whether there are too many failed login requests.
 */
public class ThrottlingMiddleware extends Middleware {
    private int requestPerMinute;
    private int request;
    private long currentTime;

    public ThrottlingMiddleware(int requestPerMinute) {
        this.requestPerMinute = requestPerMinute;
        this.curren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 Please, not that checkNext() call can be inserted both in the beginning
     * of this method and in the end.
     *
     * This gives much more flexibility than a simple loop over all middleware
     * objects. For instance, an element of a chain can change the order of
     * checks by running its check after all other checks.
     */
    public boolean check(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if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currentTime + 60_000) {
            request = 0;
            curren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request++;
        
        if (request > requestPerMinute) {
            System.out.println("Request limit exceeded!");
            Thread.currentThread().stop();
        }
        return checkNext(email, password);
    }
}

middleware/UserExistsMiddleware.java: 检查用户登录信息

/**
 * ConcreteHandler. Checks whether a user with the given credentials exists.
 */
public class UserExistsMiddleware extends Middleware {
    private Server server;

    public UserExistsMiddleware(Server server) {
        this.server = server;
    }

    public boolean check(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if (!server.hasEmail(email)) {
            System.out.println("This email is not registered!");
            return false;
        }
        if (!server.isValidPassword(email, password)) {
            System.out.println("Wrong password!");
            return false;
        }
        return checkNext(email, password);
    }
}

middleware/RoleCheckMiddleware.java: 检查用户角色

/**
 * ConcreteHandler. Checks a user's role.
 */
public class RoleCheckMiddleware extends Middleware {
    public boolean check(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if (email.equals("[email protected]")) {
            System.out.println("Hello, admin!");
            return true;
        }
        System.out.println("Hello, user!");
        return checkNext(email, password);
    }
}

server

server/Server.java: 授权目标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
 * Server class.
 */
public class Server {
    private Map<String, String> users = new HashMap<>();
    private Middleware middleware;

    /**
     * Client passes a chain of object to server. This improves flexibility and
     * makes testing the server class easier.
     */
    public void setMiddleware(Middleware middleware) {
        this.middleware = middleware;
    }

    /**
     * Server gets email and password from client and sends the authorization
     * request to the chain.
     */
    public boolean logIn(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if (middleware.check(email, password)) {
            System.out.println("Authorization have been successful!");

            // Do something useful here for authorized users.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ublic void register(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users.put(email, password);
    }

    public boolean hasEmail(String email) {
        return users.containsKey(email);
    }

    public boolean isValidPassword(String email, String password) {
        return users.get(email).equals(password);
    }
}

Demo.java: 客户端代码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
 * Demo class. Everything comes together here.
 */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private static Server server;

    private static void init() {
        server = new Server();
        server.register("[email protected]", "admin_pass");
        server.register("[email protected]", "user_pass");

        // All checks are linked. Client can build various chains using the same
        // components.
        Middleware middleware = new ThrottlingMiddleware(2);
        middleware.linkWith(new UserExistsMiddleware(server))
                .linkWith(new RoleCheckMiddleware());

        // Server gets a chain from client code.
        server.setMiddleware(middlewar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init();

        boolean success;
        do {
            System.out.print("Enter email: ");
            String email = reader.readLine();
            System.out.print("Input password: ");
            String password = reader.readLine();
            success = server.logIn(email, password);
        } while (!success);
    }
}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中介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用于处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

    • 责任链 按照顺序将请求动态传递给一系列的潜在接收者, 直至其中一名接收者对请求进行处理。
    • 命令 在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建立单向连接。
    • 中介者 清除了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的直接连接, 强制它们通过一个中介对象进行间接沟通。
    • 观察者 允许接收者动态地订阅或取消接收请求。
  • 责任链通常和组合模式结合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 叶组件接收到请求后, 可以将请求沿包含全体父组件的链一直传递至对象树的底部。

  • 责任链的管理者可使用命令模式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对由请求代表的同一个上下文对象执行许多不同的操作。

    还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 那就是请求自身就是一个命令 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对由一系列不同上下文连接而成的链执行相同的操作。

  • 责任链装饰模式的类结构非常相似。 两者都依赖递归组合将需要执行的操作传递给一系列对象。 但是, 两者有几点重要的不同之处。

    责任链的管理者可以相互独立地执行一切操作, 还可以随时停止传递请求。 另一方面, 各种装饰 可以在遵循基本接口的情况下扩展对象的行为。 此外, 装饰无法中断请求的传递。

Command

背景

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它可将请求转换为一个包含与请求相关的所有信息的独立对象。 该转换让你能根据不同的请求将方法参数化、 延迟请求执行或将其放入队列中, 且能实现可撤销操作。

使用场景

在市中心逛了很久的街后, 你找到了一家不错的餐厅, 坐在了临窗的座位上。 一名友善的服务员走近你, 迅速记下你点的食物, 写在一张纸上。 服务员来到厨房, 把订单贴在墙上。 过了一段时间, 厨师拿到了订单, 他根据订单来准备食物。 厨师将做好的食物和订单一起放在托盘上。 服务员看到托盘后对订单进行检查, 确保所有食物都是你要的, 然后将食物放到了你的桌上。

那张纸就是一个命令, 它在厨师开始烹饪前一直位于队列中。 命令中包含与烹饪这些食物相关的所有信息。 厨师能够根据它马上开始烹饪, 而无需跑来直接和你确认订单详情。

如果你需要通过操作来参数化对象, 可使用命令模式。

  • 命令模式可将特定的方法调用转化为独立对象。 这一改变也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应用: 你可以将命令作为方法的参数进行传递、 将命令保存在其他对象中, 或者在运行时切换已连接的命令等。
  • 举个例子: 你正在开发一个 GUI 组件 (例如上下文菜单), 你希望用户能够配置菜单项, 并在点击菜单项时触发操作。

如果你想要将操作放入队列中、 操作的执行或者远程执行操作, 可使用命令模式。

  • 同其他对象一样, 命令也可以实现序列化 (序列化的意思是转化为字符串), 从而能方便地写入文件或数据库中。 一段时间后, 该字符串可被恢复成为最初的命令对象。 因此, 你可以延迟或计划命令的执行。 但其功能远不止如此! 使用同样的方式, 你还可以将命令放入队列、 记录命令或者通过网络发送命令。

如果你想要实现操作回滚功能, 可使用命令模式。

  • 尽管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撤销和恢复功能, 但命令模式可能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
  • 为了能够回滚操作, 你需要实现已执行操作的历史记录功能。 命令历史记录是一种包含所有已执行命令对象及其相关程序状态备份的栈结构。
  • 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 首先, 程序状态的保存功能并不容易实现, 因为部分状态可能是私有的。 你可以使用备忘录模式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 其次, 备份状态可能会占用大量内存。 因此, 有时你需要借助另一种实现方式: 命令无需恢复原始状态, 而是执行反向操作。 反向操作也有代价: 它可能会很难甚至是无法实现。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命令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很常见。 大部分情况下, 它被用于代替包含行为的参数化 UI 元素的回调函数, 此外还被用于对任务进行排序和记录操作历史记录等。

以下是在核心 Java 程序库中的一些示例:

识别方法: 命令模式可以通过抽象或接口类型 (发送者) 中的行为方法来识别, 该类型调用另一个不同的抽象或接口类型 (接收者) 实现中的方法, 该实现则是在创建时由命令模式的实现封装。 命令类通常仅限于一些特殊行为。

文字编辑器和撤销

本例中的文字编辑器在每次用户与其互动时, 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命令对象。 命令执行其行为后会被压入历史堆栈。

现在, 当程序执行撤销操作时, 它就需要从历史记录中取出最近执行的命令, 然后执行反向操作或者恢复由该命令保存的编辑器历史状态。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中介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用于处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

    • 责任链按照顺序将请求动态传递给一系列的潜在接收者, 直至其中一名接收者对请求进行处理。
    • 命令在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建立单向连接。
    • 中介者清除了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的直接连接, 强制它们通过一个中介对象进行间接沟通。
    • 观察者允许接收者动态地订阅或取消接收请求。
  • 责任链的管理者可使用命令模式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对由请求代表的同一个上下文对象执行许多不同的操作。

    还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 那就是请求自身就是一个命令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对由一系列不同上下文连接而成的链执行相同的操作。

  • 你可以同时使用命令备忘录模式来实现 “撤销”。 在这种情况下, 命令用于对目标对象执行各种不同的操作, 备忘录用来保存一条命令执行前该对象的状态。

  • 命令策略模式看上去很像, 因为两者都能通过某些行为来参数化对象。 但是, 它们的意图有非常大的不同。

    • 你可以使用命令来将任何操作转换为对象。 操作的参数将成为对象的成员变量。 你可以通过转换来延迟操作的执行、 将操作放入队列、 保存历史命令或者向远程服务发送命令等。
    • 另一方面, 策略通常可用于描述完成某件事的不同方式, 让你能够在同一个上下文类中切换算法。
  • 原型模式可用于保存命令的历史记录。

  • 你可以将访问者模式视为命令模式的加强版本, 其对象可对不同类的多种对象执行操作。

Iterator

背景

迭代器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让你能在不暴露集合底层表现形式 (列表、 栈和树等) 的情况下遍历集合中所有的元素。 迭代器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将集合的遍历行为抽取为单独的迭代器 对象。

迭代器可实现多种遍历算法。 多个迭代器对象可同时遍历同一个集合。

除实现自身算法外, 迭代器还封装了遍历操作的所有细节, 例如当前位置和末尾剩余元素的数量。 因此, 多个迭代器可以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同时访问集合。

迭代器通常会提供一个获取集合元素的基本方法。 客户端可不断调用该方法直至它不返回任何内容, 这意味着迭代器已经遍历了所有元素。

所有迭代器必须实现相同的接口。 这样一来, 只要有合适的迭代器, 客户端代码就能兼容任何类型的集合或遍历算法。 如果你需要采用特殊方式来遍历集合, 只需创建一个新的迭代器类即可, 无需对集合或客户端进行修改。

使用场景

当集合背后为复杂的数据结构, 且你希望对客户端隐藏其复杂性时 (出于使用便利性或安全性的考虑), 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

  • 迭代器封装了与复杂数据结构进行交互的细节, 为客户端提供多个访问集合元素的简单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对客户端来说非常方便, 而且能避免客户端在直接与集合交互时执行错误或有害的操作, 从而起到保护集合的作用。

使用该模式可以减少程序中重复的遍历代码。

  • 重要迭代算法的代码往往体积非常庞大。 当这些代码被放置在程序业务逻辑中时, 它会让原始代码的职责模糊不清, 降低其可维护性。 因此, 将遍历代码移到特定的迭代器中可使程序代码更加精炼和简洁。

如果你希望代码能够遍历不同的甚至是无法预知的数据结构, 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

  • 该模式为集合和迭代器提供了一些通用接口。 如果你在代码中使用了这些接口, 那么将其他实现了这些接口的集合和迭代器传递给它时, 它仍将可以正常运行。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该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很常见。 许多框架和程序库都会使用它来提供遍历其集合的标准方式。

下面是该模式在核心 Java 程序库中的一些示例:

识别方法: 迭代器可以通过导航方法 (例如 nextprevious等) 来轻松识别。 使用迭代器的客户端代码可能没有其所遍历的集合的直接访问权限。

迭代访问社交网络档案

在本例中, 迭代器模式被用于在不向客户端代码暴露通信细节的情况下访问远程社交网络集合中的社交媒体档案。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Mediator

背景

中介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能让你减少对象之间混乱无序的依赖关系。 该模式会限制对象之间的直接交互, 迫使它们通过一个中介者对象进行合作。

使用场景

当一些对象和其他对象紧密耦合以致难以对其进行修改时, 可使用中介者模式。

  • 该模式让你将对象间的所有关系抽取成为一个单独的类, 以使对于特定组件的修改工作独立于其他组件。

当组件因过于依赖其他组件而无法在不同应用中复用时, 可使用中介者模式。

  • 应用中介者模式后, 每个组件不再知晓其他组件的情况。 尽管这些组件无法直接交流, 但它们仍可通过中介者对象进行间接交流。 如果你希望在不同应用中复用一个组件, 则需要为其提供一个新的中介者类。

如果为了能在不同情景下复用一些基本行为, 导致你需要被迫创建大量组件子类时, 可使用中介者模式。

  • 由于所有组件间关系都被包含在中介者中, 因此你无需修改组件就能方便地新建中介者类以定义新的组件合作方式。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中介者模式在 Java 代码中最常用于帮助程序 GUI 组件之间的通信。 在 MVC 模式中, 控制器是中介者的同义词。

下面是核心 Java 程序库中该模式的一些示例:

笔记程序

本例展示了如何将许多 GUI 元素组织起来, 使其在中介者的帮助下无需相互依赖就能合作。2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中介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用于处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

    • 责任链按照顺序将请求动态传递给一系列的潜在接收者, 直至其中一名接收者对请求进行处理。
    • 命令在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建立单向连接。
    • 中介者清除了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的直接连接, 强制它们通过一个中介对象进行间接沟通。
    • 观察者允许接收者动态地订阅或取消接收请求。
  • 外观模式中介者的职责类似: 它们都尝试在大量紧密耦合的类中组织起合作。

    • 外观为子系统中的所有对象定义了一个简单接口, 但是它不提供任何新功能。 子系统本身不会意识到外观的存在。 子系统中的对象可以直接进行交流。
    • 中介者将系统中组件的沟通行为中心化。 各组件只知道中介者对象, 无法直接相互交流。
  • 中介者观察者之间的区别往往很难记住。 在大部分情况下, 你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模式, 而有时可以同时使用。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中介者的主要目标是消除一系列系统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些组件将依赖于同一个中介者对象。 观察者的目标是在对象之间建立动态的单向连接, 使得部分对象可作为其他对象的附属发挥作用。

    有一种流行的中介者模式实现方式依赖于观察者。 中介者对象担当发布者的角色, 其他组件则作为订阅者, 可以订阅中介者的事件或取消订阅。 当中介者以这种方式实现时, 它可能看上去与观察者非常相似。

    当你感到疑惑时, 记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实现中介者。 例如, 你可永久性地将所有组件链接到同一个中介者对象。 这种实现方式和观察者并不相同, 但这仍是一种中介者模式。

    假设有一个程序, 其所有的组件都变成了发布者,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建立动态连接。 这样程序中就没有中心化的中介者对象, 而只有一些分布式的观察者。

Memento

背景

备忘录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允许在不暴露对象实现细节的情况下保存和恢复对象之前的状态。

使用场景

当你需要创建对象状态快照来恢复其之前的状态时, 可以使用备忘录模式。

  • 备忘录模式允许你复制对象中的全部状态 (包括私有成员变量), 并将其独立于对象进行保存。 尽管大部分人因为 “撤销” 这个用例才记得该模式, 但其实它在处理事务 (比如需要在出现错误时回滚一个操作) 的过程中也必不可少。

当直接访问对象的成员变量、 获取器或设置器将导致封装被突破时, 可以使用该模式。

  • 备忘录让对象自行负责创建其状态的快照。 任何其他对象都不能读取快照, 这有效地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实例-实现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你可以同时使用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来实现 “撤销”。 在这种情况下, 命令用于对目标对象执行各种不同的操作, 备忘录用来保存一条命令执行前该对象的状态。
  • 你可以同时使用备忘录迭代器模式来获取当前迭代器的状态, 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回滚。
  • 有时候原型模式可以作为备忘录的一个简化版本, 其条件是你需要在历史记录中存储的对象的状态比较简单, 不需要链接其他外部资源, 或者链接可以方便地重建。

Observer

背景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允许你定义一种订阅机制, 可在对象事件发生时通知多个 “观察” 该对象的其他对象。

使用场景

当一个对象状态的改变需要改变其他对象, 或实际对象是事先未知的或动态变化的时, 可使用观察者模式。

  • 当你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类时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比如, 你创建了自定义按钮类并允许客户端在按钮中注入自定义代码, 这样当用户按下按钮时就会触发这些代码。

  • 观察者模式允许任何实现了订阅者接口的对象订阅发布者对象的事件通知。 你可在按钮中添加订阅机制, 允许客户端通过自定义订阅类注入自定义代码。

当应用中的一些对象必须观察其他对象时, 可使用该模式。 但仅能在有限时间内或特定情况下使用。

  • 订阅列表是动态的, 因此订阅者可随时加入或离开该列表。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观察者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很常见, 特别是在 GUI 组件中。 它提供了在不与其他对象所属类耦合的情况下对其事件做出反应的方式。

这里是核心 Java 程序库中该模式的一些示例:

识别方法: 该模式可以通过将对象存储在列表中的订阅方法, 和对于面向该列表中对象的更新方法的调用来识别。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中介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用于处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

    • 责任链按照顺序将请求动态传递给一系列的潜在接收者, 直至其中一名接收者对请求进行处理。
    • 命令在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建立单向连接。
    • 中介者清除了发送者和请求者之间的直接连接, 强制它们通过一个中介对象进行间接沟通。
    • 观察者允许接收者动态地订阅或取消接收请求。
  • 中介者观察者之间的区别往往很难记住。 在大部分情况下, 你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模式, 而有时可以同时使用。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中介者的主要目标是消除一系列系统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些组件将依赖于同一个中介者对象。 观察者的目标是在对象之间建立动态的单向连接, 使得部分对象可作为其他对象的附属发挥作用。

    有一种流行的中介者模式实现方式依赖于观察者。 中介者对象担当发布者的角色, 其他组件则作为订阅者, 可以订阅中介者的事件或取消订阅。 当中介者以这种方式实现时, 它可能看上去与观察者非常相似。

    当你感到疑惑时, 记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实现中介者。 例如, 你可永久性地将所有组件链接到同一个中介者对象。 这种实现方式和观察者并不相同, 但这仍是一种中介者模式。

    假设有一个程序, 其所有的组件都变成了发布者,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建立动态连接。 这样程序中就没有中心化的中介者对象, 而只有一些分布式的观察者。

State

背景

状态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让你能在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变化时改变其行为, 使其看上去就像改变了自身所属的类一样。 状态模式与有限状态机的概念紧密相关。 其主要思想是程序在任意时刻仅可处于几种有限状态中。 在任何一个特定状态中, 程序的行为都不相同, 且可瞬间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 不过, 根据当前状态, 程序可能会切换到另外一种状态, 也可能会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这些数量有限且预先定义的状态切换规则被称为转移

例如:

使用场景

如果对象需要根据自身当前状态进行不同行为, 同时状态的数量非常多且与状态相关的代码会频繁变更的话, 可使用状态模式。

  • 模式建议你将所有特定于状态的代码抽取到一组独立的类中。 这样一来, 你可以在独立于其他状态的情况下添加新状态或修改已有状态, 从而减少维护成本。

如果某个类需要根据成员变量的当前值改变自身行为, 从而需要使用大量的条件语句时, 可使用该模式。

  • 状态模式会将这些条件语句的分支抽取到相应状态类的方法中。 同时, 你还可以清除主要类中与特定状态相关的临时成员变量和帮手方法代码。

当相似状态和基于条件的状态机转换中存在许多重复代码时, 可使用状态模式。

  • 状态模式让你能够生成状态类层次结构, 通过将公用代码抽取到抽象基类中来减少重复。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在 Java 语言中, 状态模式通常被用于将基于 switch语句的大型状态机转换为对象。

这里是核心 Java 程序库中一些状态模式的示例:

识别方法: 状态模式可通过受外部控制且能根据对象状态改变行为的方法来识别。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桥接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包括适配器模式) 模式的接口非常相似。 实际上, 它们都基于组合模式——即将工作委派给其他对象, 不过也各自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模式并不只是以特定方式组织代码的配方, 你还可以使用它们来和其他开发者讨论模式所解决的问题。
  • 状态可被视为策略的扩展。 两者都基于组合机制: 它们都通过将部分工作委派给 “帮手” 对象来改变其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 策略使得这些对象相互之间完全独立, 它们不知道其他对象的存在。 但状态模式没有限制具体状态之间的依赖, 且允许它们自行改变在不同情景下的状态。

Strategy

背景

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它能让你定义一系列算法, 并将每种算法分别放入独立的类中, 以使算法的对象能够相互替换。

策略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它将一组行为转换为对象, 并使其在原始上下文对象内部能够相互替换。

原始对象被称为上下文, 它包含指向策略对象的引用并将执行行为的任务分派给策略对象。

为了改变上下文完成其工作的方式, 其他对象可以使用另一个对象来替换当前链接的策略对象。

使用场景

当你想使用对象中各种不同的算法变体, 并希望能在运行时切换算法时, 可使用策略模式。

  • 策略模式让你能够将对象关联至可以不同方式执行特定子任务的不同子对象, 从而以间接方式在运行时更改对象行为。

当你有许多仅在执行某些行为时略有不同的相似类时, 可使用策略模式。

  • 策略模式让你能将不同行为抽取到一个独立类层次结构中, 并将原始类组合成同一个, 从而减少重复代码。

如果算法在上下文的逻辑中不是特别重要, 使用该模式能将类的业务逻辑与其算法实现细节隔离开来。

  • 策略模式让你能将各种算法的代码、 内部数据和依赖关系与其他代码隔离开来。 不同客户端可通过一个简单接口执行算法, 并能在运行时进行切换。

当类中使用了复杂条件运算符以在同一算法的不同变体中切换时, 可使用该模式。

  • 策略模式将所有继承自同样接口的算法抽取到独立类中, 因此不再需要条件语句。 原始对象并不实现所有算法的变体, 而是将执行工作委派给其中的一个独立算法对象。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策略模式在 Java 代码中很常见。 它经常在各种框架中使用, 能在不扩展类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改变其行为的方式。

Java 8 开始支持 lambda 方法, 它可作为一种替代策略模式的简单方式。

这里有一些核心 Java 程序库中策略模式的示例:

识别方法: 策略模式可以通过允许嵌套对象完成实际工作的方法以及允许将该对象替换为不同对象的设置器来识别。

例子: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支付方法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桥接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包括适配器模式) 模式的接口非常相似。 实际上, 它们都基于组合模式——即将工作委派给其他对象, 不过也各自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模式并不只是以特定方式组织代码的配方, 你还可以使用它们来和其他开发者讨论模式所解决的问题。
  • 命令模式策略看上去很像, 因为两者都能通过某些行为来参数化对象。 但是, 它们的意图有非常大的不同。
    • 你可以使用命令来将任何操作转换为对象。 操作的参数将成为对象的成员变量。 你可以通过转换来延迟操作的执行、 将操作放入队列、 保存历史命令或者向远程服务发送命令等。
    • 另一方面, 策略通常可用于描述完成某件事的不同方式, 让你能够在同一个上下文类中切换算法。
  • 装饰模式可让你更改对象的外表, 策略则让你能够改变其本质。
  • 模板方法模式基于继承机制: 它允许你通过扩展子类中的部分内容来改变部分算法。 策略基于组合机制: 你可以通过对相应行为提供不同的策略来改变对象的部分行为。 模板方法在类层次上运作, 因此它是静态的。 策略在对象层次上运作, 因此允许在运行时切换行为。
  • 状态可被视为策略的扩展。 两者都基于组合机制: 它们都通过将部分工作委派给 “帮手” 对象来改变其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 策略使得这些对象相互之间完全独立, 它们不知道其他对象的存在。 但状态模式没有限制具体状态之间的依赖, 且允许它们自行改变在不同情景下的状态。

Template Method

背景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它在超类中定义了一个算法的框架, 允许子类在不修改结构的情况下重写算法的特定步骤。

使用场景

当你只希望客户端扩展某个特定算法步骤, 而不是整个算法或其结构时, 可使用模板方法模式。

  • 模板方法将整个算法转换为一系列独立的步骤, 以便子类能对其进行扩展, 同时还可让超类中所定义的结构保持完整。

当多个类的算法除一些细微不同之外几乎完全一样时, 你可使用该模式。 但其后果就是, 只要算法发生变化, 你就可能需要修改所有的类。

  • 在将算法转换为模板方法时, 你可将相似的实现步骤提取到超类中以去除重复代码。 子类间各不同的代码可继续保留在子类中。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模版方法模式在 Java 框架中很常见。 开发者通常使用它来向框架用户提供通过继承实现的、 对标准功能进行扩展的简单方式。

这里是一些核心 Java 程序库中模版方法的示例:

识别方法: 模版方法可以通过行为方法来识别, 该方法已有一个在基类中定义的 “默认” 行为。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 工厂方法模式模板方法模式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时, 工厂方法可以作为一个大型模板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 模板方法基于继承机制: 它允许你通过扩展子类中的部分内容来改变部分算法。 策略模式基于组合机制: 你可以通过对相应行为提供不同的策略来改变对象的部分行为。 模板方法在类层次上运作, 因此它是静态的。 策略在对象层次上运作, 因此允许在运行时切换行为。

Visitor

背景

访问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它能将算法与其所作用的对象隔离开来。

访问者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允许你在不修改已有代码的情况下向已有类层次结构中增加新的行为。

使用场景

如果你需要对一个复杂对象结构 (例如对象树) 中的所有元素执行某些操作, 可使用访问者模式。

  • 访问者模式通过在访问者对象中为多个目标类提供相同操作的变体, 让你能在属于不同类的一组对象上执行同一操作。

可使用访问者模式来清理辅助行为的业务逻辑。

  • 该模式会将所有非主要的行为抽取到一组访问者类中, 使得程序的主要类能更专注于主要的工作。

当某个行为仅在类层次结构中的一些类中有意义, 而在其他类中没有意义时, 可使用该模式。

  • 你可将该行为抽取到单独的访问者类中, 只需实现接收相关类的对象作为参数的访问者方法并将其他方法留空即可。

实例-实现

使用示例: 访问者不是常用的设计模式, 因为它不仅复杂, 应用范围也比较狭窄。

这里是 Java 程序库代码中该模式的一些示例:

具体实现查看项目地址://gitee.com/zwtgit/gof23

与其他模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