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90后在求职市场上对于公务员和教师的趋之若鹜的现象?

最近和求职的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发现,特别流行一句话“宇宙尽头是考公”,令人哭笑不得,说是不论你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博士毕业还是工作的人,只要具备公务员考试资格,都想要当公务员。事实也如此,在经济整体不景气的20年代,新一代的年轻人们不再对外企,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抱有十年前的热情。

人们找工作会更多的从个人需求出发找工作,希望成家的人会关注户口和房子,希望赚钱的人会关注薪资,但我们发现这两年社会求职人员对于公务员、教师、国企央企等等有固定编制,工作福利高的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一方面,经历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劳动力们意识到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是保障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底线,而恰好这个底线比较高,可以保证生活的还不错;另一方面,这些稳定工作其实只是表面“赚得不多”,提供最高等级的五险一金、房子、学区、户口、医疗资源、各类补贴等等,这些人生活必须享受的服务其实也是幸福来源,这些稳定工作保障劳动力可以享受到最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而人生一辈子除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多数普通人的诉求就是享受这些公共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独一无二,将这些公共服务由国家调配,划学区房,划定点医院,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损失一些市场效率,但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大多数国民的基本利益。同时通过这些资源调节政策导向,作为政策工具,是一种十分明智且有效的做法。比如在这个年代,它就成功决定了新生代的工作潮流,部分公务员岗位在房价高昂的城市分房,孩子在优质小学入学,国家决定公务员享有这样的福利,所以国家和不景气的经济市场就无形中给了新生代一个就业导向。入职国家提供的国有制公共服务行业,在为别人提供了服务的同时,自己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服务,公务员、教师、医院正是如此,这也是这些工作稳定的来源。当政令下达的时候,比如今年的教育行业,提倡学校减负,严格监管校外补课班,原本红红火火的辅导机构一夜崩塌,所以“编制”才是稳定唯一的保障。

人在大潮流下,只有顺应。